去泉州旅遊不能錯過景點的是什麼,一定要品嘗的美食有哪些呢?


提起福建,多少人恐怕只記得廈門鼓浪嶼,知道福州是省會,卻往往忽略了一座歷史豐富得不可思議的小城——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亞文化之都」這些稱號,說出來威名赫赫,但也沒給人太直觀的感受。刺激我們跳上列車直奔泉州的理由,只有兩個字:「好吃」!

在福建生活多年的朋友跟我強調了不下百遍,「一定要去泉州吃好吃的,那裡才是閩南的魂!你們所熟知的xx特產,可能大部分都是從泉州流傳出去的。」

來,跟企鵝君一路南下,去泉州尋找真正的古早味!


先說說總體感受:

泉州市區不大,步行就很舒服。list上的店和景點可走路可騎車,稍遠些的也幾乎起步價可達,無敵方便了!

平時愛賴床,來這裡卻想清早爬起來吃早餐(早起好像也沒有那麼困難嘛)。想念一碗暖融鮮美的麵線糊,加大腸加醋肉,重點是一定要泡油條吃!

午餐鑽進街邊小館,來份羹排飯組合(哈哈,閩南話不知道怎麼說),或者一顆燒肉粽配小腸湯魚丸湯,都是簡單安心的好味道。

擔心下午會餓?怎麼可能!炸醋肉、炸菜粿、石花膏四果湯、海蠣煎、土筍凍、潤餅菜、綠豆餅、蒜蓉枝.......無窮無盡的小吃在等你。順便說,這邊的奶茶真的很好喝

晚餐宵夜不分家。一鍋暖身驅寒的薑母鴨,再點點小菜,兩張毛爺爺不到吃得肚皮圓滾滾。對於一年差不多300天都很暖和的泉州,吹著涼風吃燒烤,喝碗四果湯,日子也實在愜意。

晃到巷子里再吃碗糯糯的元宵圓,連做夢都香甜吶!


在泉州,關於「吃」這件事,最讓人敬佩的還是那些不會變味的老店。少說三五十年,長則傳承百年的老店比比皆是。

一家店,專心做幾樣小吃,甚至專攻一種,盡心儘力保持水準。不說多驚艷,但至少讓人吃得舒心吃得周全豐美

來看看我們吃了啥:

早餐

麵線糊

經典配料:醋肉+大腸+油條

價格視配料種類10-30元不等

康莊滿煎糕

紅糖+芝麻 6元/半片

紅糖+芝麻+糖冬瓜+花生碎 8元/半片

泉州麵線糊深得我心,既不會吃得太飽,一碗下去也頗滿足。

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一點都不馬虎。大骨和海鮮長時間熬出高湯,再將麵線稍捻碎放入其中,加調好的地瓜粉漿不停攪拌,直到絲絲縷縷的麵線像被微風吹開似的,軟若無物,糊而不亂,清糊的製作才算完成。

配料多到讓選擇困難症頭皮發麻,醋肉、大腸、滷蛋、蝦仁、海蠣、蟹肉、鴨腸、鴨血......任加任選,標配是醋肉+大腸。

大品牌推薦水門國仔,傳承四代,歷經百年,在泉州人心裡依然屹立不倒。

至少是中上水平,品控穩定,湯底出色

要問好吃的小攤,那就太多,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固定據點。

早晨和地陪小夥伴約在她家附近的二院門口碰頭,去對面喝了碗麵線糊。湯底雖不如國仔,全靠獨家的秘制料酒,少許幾滴就讓整碗麵線糊煥發生機,濃烈可口。

▲來得早,油條的脆度和韌度都保持得很好。吃了三天麵線糊,攝影師寶寶說,泡過麵線糊的油條最好吃!

吃完早餐,打算一路走到鐘樓,逛逛西街再去開元寺

▲鐘樓

▲西街,泉州市區保留最完整的古街區。

▲東西塔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稱,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難以言表的美。

裴巷裡有泉州最地道的康莊滿煎糕,大清早就有附近居民過來排隊。

▲吃起來像銅鑼燒和黃金糕的合體,剛出鍋時香甜鬆軟,稍涼一些韌性更好。

基礎版是紅糖+黑芝麻,內餡不會太甜,質樸的紅糖味。在此基礎上加了糖冬瓜和花生碎的版本,口感豐富許多。點半片(份量是圖中這樣3塊小三角)就足夠吃啦!配豆漿或花生湯~

七十多年歷史的亞佛潤餅也算是西街一景。老闆傅亞佛常年穿個白背心站在鐵鍋前做潤餅皮。

每逢清明,家家戶戶都會吃潤餅菜,餡料一般自己做,餅皮就來這邊買。

▲店裡也可以買到做好的現成品,餅皮又嫩又Q,包著胡蘿蔔絲、滸苔、花生碎、魚卷、豆乾。

午餐

侯阿婆燒肉粽

招牌肉粽 8元

▲家喻戶曉的東街侯阿婆(燒肉粽),地陪小夥伴從小吃到大。據說前後搬過四次,令人欣慰的是侯阿婆的頭像終於換成彩色的了 。

燒肉粽個頭不小,米粒略略鬆散,上桌前澆一層薄薄的甜辣醬和花生醬。欣喜若狂地搗開,瑤柱、蝦米、香菇、栗子、三層肉、滷蛋........這顆粽子的內心戲也太豐富了!

▲劃重點,推倒拌勻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喂喂,別光顧著挖寶藏,讓每一粒糯米都裹滿醬汁更好吃喲。

好成財牛排館

牛排+牛肉羹+咸飯 28元

阿秋牛排

牛排+牛肉羹 34元

最早收到excel的時候一臉懵逼。(對,你應該也有出行要做excel的旁友吧)

怎麼莫名會有牛排這個選項的?

此牛排非彼牛排啦,是中式牛排,濃濃的泉州style。

時至今日,吃牛肉的習慣被保留下來,經營牛肉小吃的餐館攤檔在泉州也是遍地開花。一碗咸飯,一碗牛肉羹,再點份牛排,就是泉州人最日常的一頓簡餐。

個人比較喜歡阿秋牛排

相比好成財調味整體偏淡,牛肉羹是不勾芡的清湯,加薑絲、蔥花提香,肉絲更細,粉感弱。東興不是我的菜,牛排調味略重,偏辣。

▲環境略簡陋,但味道不會讓你失望。

非常有名的百年老字號好成財牛排館,在塗門街清凈寺附近。

▲清凈寺(艾蘇哈卜寺)修建於北宋,是國內最古老的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廟。

這家最有特色的是牛排,湯汁亮黃,肉香濃郁,吃起來酥嫩軟爛,帶點點咖喱味。

▲老闆黃成財祖籍泉州惠安。100多年前,爺爺背井離鄉去南洋闖蕩,回來後改良本地牛肉的做法,加入了一些南洋元素。用的是兩三歲的黃牛肋骨,放咖喱、當歸、姜等香料大鍋燜煮數小時。

牛肉羹也不錯,牛肉切絲腌制入味,然後加地瓜粉手工抓打,吃起來特別滑嫩。

吃完羹排飯出來,抬頭一看,便望見泉州香火最盛的通淮關岳廟。第一次看到街邊就有這樣密集的廟宇,燃起的香火,幾乎繚繞整個泉州城

▲通淮關岳廟,主祀關羽,後增祀岳飛,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

▲飛檐斗拱香火繚繞,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上面提到的清凈寺(伊斯蘭教)、通淮關岳廟(道教),塗門街與新門街交匯的十字路口,是建於唐開元年間的府文廟(儒教)。短短一千米的塗門街,彙集了三大不同宗教的建築和文化。

▲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建築形式於一身的孔廟建築群。

親眼見到的時候,你會真真切切體會到「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魅力。

小吃

也許剛才幾個小時之內接受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了(還不包括路邊隨時可能遇到的古迹,表示眼睛和腦子不夠用),消耗很快,下午又餓了 。

我們匆匆離開,一頭扎進小吃的懷抱。

炸醋肉、炸菜粿、雞腿怣(yóu)、石花膏、四果湯、土筍凍、菜頭酸、綠豆餅、麻粩、蒜蓉枝........沒必要執著家家打卡,不過記得留意下某些小攤的出攤時間,畢竟去晚了食物分分鐘被秒光。

橋仔頭醋肉

炸醋肉 按斤散稱出售

你可能難以想像,在泉州很多不起眼的小攤頭都有熱心粉絲幫它建立條目。果然,一到下午三點,推車和兩口炸鍋準時出現在迎津橋頭。

▲有點像酥肉,但其實是瘦肉用醋腌漬(泉州的永春老醋很有名),然後掛上地瓜粉入油鍋炸。

剛出鍋的醋肉比加到麵線糊里的好吃一百倍!外酥里嫩,夾雜著淡淡醋香和一絲焦香的蒜蓉味。不會膩,我一個人可以消滅一袋!

吃完鹹的就琢磨來點甜,拔腿去喝四果湯。

四果湯里有樣很特別的食材,拿小刮刀在盆子里把一塊透明果凍狀的東西刨出細長條。那個是石花膏,用海邊礁石上的石花草(一種食用海藻)熬制而成的。

▲製作費時費力,現在越來越少人願意做了,且吃且珍惜。采來石花後,先用清水浸泡再晒乾,如此反覆多次。處理過的石花由紅色變為白色,雜質也被去除乾淨。加水熬煮後用紗布過濾漿液,待其自然冷卻凝固,得到一盆清澈透亮的石花膏。

順便再提下土筍凍,跟筍沒有半毛錢關係哦,原料是產於海邊的一種蠕蟲。土筍凍的起源地是泉州!晉江安海的沙蟲肥美,在市區就吃五叔公吧。

秉正堂(天后宮總店)

7元/碗

▲先買卡後點單,7元/張,可以選3種配料。

吃石花膏喝四果湯,不得不提(又)一家百年老店——秉正堂,逛完天后宮可以來這兒歇歇腳。

▲天后宮供奉媽祖。泉州的天后宮是全國所有天后宮中現存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至今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

表白芋頭,很糯很糯

但個人覺得這家金魚巷附近的愛啊石花膏更勝一籌。

愛啊石花膏

6元/碗

糖水甜度剛剛好。石花較細,軟卻不失韌性。配料大多是店家自己做的,選了芋頭、番薯圓和QQ果。終於在番薯圓里吃到真正的地瓜味,太感動了。一碗6塊錢,業界良心。

這次真的很不巧,三天下雨,氣溫也降到歷史新低。本以為過來避寒,誰知道最後只能把帶來的衣服全都套在身上。還有好多小吃沒吃

只能買點手信帶回上海: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綠豆餅 5元/袋(4隻)

百年老店背後的故事不必贅述,這份堅持和用心都藏在一枚小小的綠豆餅里了。餅皮酥香,層層分明,內餡清甜綿軟,老泉州最愛的綠豆餅,沒有之一。

白底紅字的包裝非常質樸,不過綠豆餅不宜久放,建議一周內吃掉哦!其他可以順手買點蒜蓉枝麻粩,感覺做零嘴和茶配都不錯。麻粩容易壓碎(碎得圖片都沒法拍了),不過很喜歡!誰能告訴我哪裡可以買到好吃的麻粩!

馬路對面的那家香酥板栗餅也很好吃,小小的,1元1個。要了一甜一咸,更喜歡鹹味的。

▲一手拎著板栗餅,一手握著放牛班的奶茶,走在路上真是腳底生風~還喝了新晉本地奶茶「壺見」,愛它家的芋咪咪,我對芋泥是真愛。

出乎意料的是,在這個「不可一日無茶,終日喝茶話仙」的城市(話仙,閩南話聊天的意思),「喝咖啡」也悄無聲息地開始萌芽。有很棒很棒的咖啡館

巴浪魚咖啡館

單品手沖、金門王拿鐵、黑糖牛奶

拿來配酒的巴浪魚乾和周一特供的滿煎糕

▲巴浪魚是閩南一種很常見的小魚,量大又便宜,孩子們從小吃到大的。店主亞三用它給咖啡館命名,是希望咖啡有一天可以跟巴浪魚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來預備了800字小作文來表達對它的喜愛,最後決定對這家店的故事隻字不提。

一家好的咖啡館,應該在走進去的一剎那就能捕捉它最獨特的氣質。尤其是現在網紅店泛濫的時代,看到一家店能完美展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種說不出的舒服。

咖啡好喝是最最基礎的。單品選了水洗哥倫比亞向日葵莊園的粉波旁,整體平衡順滑,甜感豐富。

▲店裡其實有非常多小細節:比如大部分座椅是特意在台北古傢具店選購的60年代的歐洲設計師椅子;桌上的檯燈很好看(是wuu設計公司的燈);吧台後面的牆想必全是店主的收藏,很多年代久遠的CD和書籍;每杯咖啡出品的時候杯子都精心挑選過。再比如,細心的我一眼就發現了柜子里的威士忌,哈哈

我一直相信,什麼樣的人開什麼樣的店。這裡的一切,留個懸念,等你慢慢來發現吧

赤子空間所在的巷口正對著承天寺,是這次在泉州遊覽的最喜歡的一座廟宇。雖處於鬧市,依舊有一種安靜的力量。

▲承天寺,與開元寺、崇福寺並稱泉州三大叢林。

晚餐

斯丹薑母鴨

薑母鴨75元/只

忠記鹽燒番鴨

薑母鴨85元/只

終於,想篤篤定定坐下來吃頓飯了。跟著閩南人補冬(冬季進補的意思),吃鴨鴨!

薑母鴨做法頗為講究,要用番鴨,宰殺洗凈之後加大量薑母(老薑)、芝麻油、鹽及秘制的配方一同燉煮數小時。不同店家料理方法不同,干湯各成一派。

推薦這兩家 :

斯丹薑母鴨是塗門街上一家薑母鴨專門店。走在路上完全被香氣攔截,實在太香了!

臨街的店面是製作區,一排排砂鍋由兩個小哥輪流照看,確保每一鍋都是現做同時兼顧出品速度。

▲大量薑片墊在鍋底,整隻番鴨置於其上,要燜煮100分鐘!期間為了防止糊底,隔段時間就要快速掀蓋翻動鴨子,讓各個部位均勻受熱,既考耐心也講火候。

鴨子的油脂全被逼出來了(底下是油汪汪的),看起來有點柴,但實際皮酥肉嫩,非常入味。薑母焗過之後褪去辛辣,吃起來竟有點像筍乾,拌飯可以吃好幾塊。

忠記則風格不同。

▲整隻帶頭帶爪的番鴨抹上鹽,加薑母盛於砂鍋中,再把砂鍋埋入敞口鐵鍋里的沙堆和粗鹽中加熱,要燉3個小時。

鴨子燉得很爛,肉用筷子一戳就脫骨。扯塊薄薄的鴨皮,捲起來在底下的湯里輕沾,咸香入味,超下飯。

斯丹其他菜很一般,這家小炒不錯上菜也很快。點了蝦米炒芥菜、海螺湯、海蠣煎,三菜一湯,吃得滿足,結賬只要166!

▲海蠣煎好吃!蒜苗和海蠣混合地瓜粉糊炒散,火候到位,邊緣脆脆的有焦香。

宵夜

婷婷麵線糊

大腸+醋肉+豬尾巴+油條

炸雞翅膀

後城麵線糊

大腸頭+醋肉+油條

夜深人靜,最難將息。出來吃宵夜呀!

其實,麵線糊是可以從天亮吃到「天亮」的。有的專營早餐,有的則是夜宵黨最愛,各家湯底略有不同,配料也是各有千秋。

我們像本地人一樣,去蹲守那些定時定點才露面的小攤。吃宵夜真的是講氣氛的

婷婷麵線糊,很紅的百源路麵線攤,專做宵夜檔,每晚十點出攤,風雨無阻。

一到深夜這裡彷彿吹響了集結號,食客從四面八方匯合,臨時擺出來的八九張桌子瞬間被擠滿。(毫不誇張,隔壁那家「吳淑珍」,頓時人氣慘淡 )

▲鍋里是熱乎乎的清糊和各色滷味。透明櫥窗里花樣繁多的配料,被吊起來的小燈泡照得格外誘人。這家的配料選擇蠻多,可以多選選,我們加了豬尾巴!

百源路招商銀行對面的小巷子里,就是曾經舌尖攝製組來拍攝的麵線糊攤(《舌尖2》這個片段最終未播出)

五年過去了,年近七旬的洪老伯和老伴、兒媳齊心打理這間鋪子,從採買食材到熬煮麵糊樣樣親力親為,絲毫不敢怠慢

▲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難得的是老闆懷著一顆平常心,在他看來,「推薦不能完全作數,客人吃了,心裡認可,才是真的好吃」。

元宵世家海絲金鳳,糯米系食物愛好者不要錯過!

海絲金鳳

元宵圓、薑汁小芋圓、芋泥

主打元宵圓。元宵白白胖胖,咬一口香甜軟糯。內餡紮實飽滿,花生碎、芝麻和著蔥頭和豬油,越嚼越香。

▲湯圓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搖」出來的。皮較粗糙,口感更韌,個頭也更大一些。

薑汁小芋圓,粉白兩色的小圓仔,還有最愛的芋頭丁暖暖的薑湯好治癒呀!

七夕糖粿則豪邁地灑滿白糖芝麻花生碎。還吃得下的同學可以來份芋泥

雖然每天都吃得撐到不行,回酒店還打包了貽慶雞爪的雞爪和豬耳(記得去美食街的總店買),那一刻好後悔沒有隨身帶瓶酒 。

----

三天時間太倉促了,對於一個過客,怕是難以記錄下璀璨文化的冰山一角,亦無法窮盡那些平凡樸素的美味。

我想,泉州是值得一來再來的,看古迹、聽南音、看「海絲「給這片土地留下的那些不可磨滅的印記。


最後總結了一下這次的遺憾和一些出行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些遺憾:

  • 有機會來泉州過一次元宵吧。你可能會覺得以前的元宵節都白過了!
  • 這次沒有專程來聽南音。想聽南音、看梨園戲的朋友,多多關注下這方面的演出信息。可以關注公眾號「南音雅藝」「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推薦聽聽南音女神王心心老師、蔡小月老師的作品。想欣賞木偶戲的話,推薦關注「泉州市木偶劇團」

出行前的小建議:

  • 對建築古迹感興趣,建議多做功課,參觀會更有收穫。推薦一本書,曹春平先生的《閩南傳統建築》
  • 對海洋文化和船隻建造感興趣,可以去參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 泉州物價非常便宜,移動支付也很常見,但想去吃小攤的話最好備點現金。


就像很多去廣東旅遊的人,有機會一定要去順德品味真正地道的廣東菜,到了福建閩南,一定要去泉州吃,那才是閩南飲食的魂之所在,之前鼠二分享過不少廈門當地的小吃,都被糾正說真正好吃的其實要去泉州呢!

泉州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北承福州,南接廈門,遍地的宋元古迹,空氣中也洋溢著閩人靈魂深處的「古早味」。泉州市區不大,如果去玩兒,完全不必太刻意安排行程,邊逛邊吃,古城深巷中的小店,到處都是簡單安心的閩南味道。

在泉州,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店比比皆是,多年來只專註於一種或幾種小吃,日夜打磨,儘力保持著水準而不受到太多商業化的侵蝕。

走到哪裡,都少不了那口米和面

燒肉粽

肉粽是鼠二的最愛!泉州的肉粽材料相當豐富,豬肉或雞肉、蝦米、栗子、香菇丁等等,糯米還要澆點兒鹵湯和蔥頭油炒香,這樣包好的粽子是在高湯中煮熟的,所以一定要趁熱吃,才能體會出肉粽鮮香醇厚、油而不膩的感覺。當地有些人還會蘸著沙茶醬、花生醬、蒜蓉或是甜辣醬,撒一些香菜來就著粽子吃。

咸飯

福建人口味其實挺重的,咸飯在泉州當地隨處可見,蘿蔔咸飯、芋頭咸飯、南瓜咸飯、芥菜咸飯、肉丁咸飯等等,噴香的咸飯,幾碟下飯小菜,再加一份例湯或者牛肉羹,就是泉州人的日常。

壺仔飯

壺仔飯在福建、廣東都可以吃到,以糯米為主料,搭配豬肉、香菇、雞蛋、海蠣干、蝦仁等等,放在陶罐中蒸熟。

有嫌麻煩的可以直接端著壺仔吃,也有倒入碗里,再撒上蔥花、花生吃的,感覺就像噴香的咸粽。

麵線糊

一日之計在於晨,麵線糊配油條、醋肉是泉州的傳統早餐之一。雖然是麵線煮成的糊,但其實用豬骨、蚝干、蝦等熬出的湯底清爽、麵線爛而不糊,還有微微的韌性,吃的時候再在湯里加入各種配菜,比如豬血、蝦仁、鴨腱、醋肉、滷蛋、大腸等等,最後再撒上香菜、芹菜末、蒜泥、胡椒粉等等,味道妙不可言。

泉州滷麵

滷麵是泉州特色,麵條是口感柔韌的鹼水面,輔以豬肉、花蛤、魷魚、蝦、香菇、韭菜、豆芽、筍絲、香菜或者各種綠葉菜,再加了胡椒粉、蔥蒜、辣醬調味,湯里一定少不了地瓜粉增加粘稠感,這樣的滷汁才算精華。泉州滷麵的口感濃稠滑口,是當地人極愛的家常美食。

沙茶麵

沙茶麵在福建就好比武漢的熱乾麵一樣無處不在。基本的構成就是麵條、青菜和沙茶醬,然後再根據食客的喜好在豬肝、鴨心、鴨腱、鴨腸、魷魚、血豆腐、蝦仁、魚丸、豆腐乾等配菜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加入面中。

好的沙茶醬做出的面香氣四溢,而且不會覺得油膩哦。

蝦面

蝦面和沙茶麵的吃法很像,基本原料是蝦和面,蝦湯是其中的精華,先把蝦去殼水煮,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蒜,才做成蝦面的湯頭。

吃的時候依個人口味選擇加入大蝦、蝦仁、魷魚、豬肝、鴨心、鴨腱、鴨腸、血豆腐、魚丸、豆腐乾等等,還可以加入胡椒粉,面勁道,湯鮮美。

閩南煎包

水煎包也是泉州人常吃的點心,當地好的店鋪一天賣1000個煎包也不算稀奇。剛出鍋的煎包香氣撲鼻,口感也像上海的生煎,不過內里的餡料少了幾分腥氣,多了蔥香,再配一碗熱騰騰的肉燕,就是地道的古早味。

甜蜜的泉州生活

麻糍

就像裹了一層黑芝麻粉的黑芝麻餡兒湯圓,也有花生餡的,又軟糯又香甜,而且不沾牙,是當地很常見的下午茶點,不過建議少吃兩個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不然很撐胃。

石花膏清補涼

凝結成凍的海味美食,除了土筍凍,還有石花膏,這可是泉州人夏日避暑的四果湯中絕不可少的食材。

石花膏源於一種叫做海石花的海草,經過熬煮、過濾、放涼等等程序,根據個人口味加上芋頭、西瓜、芒果、菠蘿、枸杞、綠豆、紅豆沙、銀耳、蓮子、藕粉、蜂蜜、冰糖、冰水等等,一碗清涼消暑的石花膏便製成了。

滿煎糕

這是泉州人的經典早餐之一,通常配著豆漿吃,鬆軟的糕餅夾層里滿滿的冬瓜糖、花生碎、黑芝麻,吃起來口感很豐富,但又不會太過甜膩。

元宵圓

就是元宵,泉州當地的做法很有意思:先將元宵餡兒捏成球狀,放在水中迅速撈起,將濕噠噠的餡兒放在糯米粉中不停搖晃,直到餡兒外面一層裹上糯米粉,再放入水中撈起,重新丟入糯米粉中不斷搖晃,這樣反覆多次小小的湯圓餡就被裹成了一個大湯圓。

蒜蓉枝

著名的蒜蓉枝是很多小朋友的大愛,這其實就是一種油炸面點,外面裹了一層白色的糖霜和蒜蓉,看起來像樹枝一般,吃起來酥脆,還有濃濃的蒜香氣。

永春榜舍龜

這是永春縣的風味小吃,將糯米磨成米漿,擰乾後揉捏製成龜皮,點心師傅們還會特意在龜皮上塗上薄薄一層紅糖和花生油,讓龜皮看起來更光亮,摸起來手感有質感。至於裡面的餡料,主要是綠豆粉、金桔末和白糖混合而成的。蒸熟的糯米龜放涼了最好吃。

綠豆餅

綠豆餅在泉州的糕餅屋隨處可見,林記正泉茂的綠豆餅就是當地的一個符號。酥薄的餅皮和甜而不膩的餡料,入口酥鬆清甜,餡料很綿密,不過綠豆餅不宜久放,買來最好一周內吃完。

芋頭餅

芋頭餅有甜有咸,南俊路上庄阿姨家的芋頭餅頗受歡迎,每天都有很多人特意來重溫「庄阿姨的味道」。

內容選自:

甜心愛吃小籠包:泉州,閩南小吃的精髓原來都藏在這裡(上)?

zhuanlan.zhihu.com圖標甜心愛吃小籠包:泉州,閩南小吃的精髓原來都藏在這裡(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http://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提到福建,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會是廈門和福州,卻往往忽略了一座歷史豐富到不可思議的小城泉州。生活在福建的朋友都說,一定要去泉州吃好吃的,那裡才是閩南的魂。

那麼就跟著小編去泉州尋找真正的古早味!

斯丹薑母鴨

薑母鴨的味道,有點接近干一些的黃燜雞,雖然鋪滿了生薑,生薑味卻沒有很重,是一股香氣撲鼻,而且鍋氣夠足,吃起來熱氣騰騰,感覺特別爽快!

薑母鴨有真空包裝,覺得好吃的話還可以帶回來,常溫能保存5~6天,冷藏15天左右。

泮宮蚵仔煎

就在斯丹薑母鴨的隔壁,搭配的酸蘿蔔很爽口。味道好吃,但是牡蠣的量不多。

庄阿姨芋頭餅

在南星大藥房門口,下午五點阿姨會推著輛自行車擺在那裡,看到絡繹不絕的人群就知道是在哪裡了。個人比較喜歡吃甜的,加了黑芝麻外面是油炸過的會比較脆,芋頭香糯。

亞佛潤餅皮

雖然攻略說不怎麼樣,但是路過看到還是想嘗一嘗,買了一盒芋頭和胡蘿蔔拼的,芋頭的比胡蘿蔔好吃一點,是鹹的芋頭但是可以吃到一層薄薄的糖。泉州很多這種餅都會在皮和餡之間抹一層薄薄的糖,不會很甜但挺特別。

泉巷浮粿

吃了春卷,很油,外皮脆脆的有點像我們那邊的一種油炸的東西方言叫花椒,裡面主要是胡蘿蔔,泉州這種胡蘿蔔做的東西很多。

榕樹緣燒烤

被這家店大串魷魚吸引,牛肉筋太多了,味道都還不錯,放的湯汁味道好吃。很多燒烤店都會有秘制的醬料,可能燒烤也沒有很出眾,但是就是醬料好吃就很火,比如雞腿怣。

雞腿怣

在這裡點單眼疾手快全靠搶,老闆會讓你先找位置坐,然後去拿盤子自己拿要吃的,然後點完之後給老闆。雞腿一入口就是幸福的味道,白菜有點辣,糯米料也還不錯,主要是醬料的味道,黃瓜比較爽口。這家單論燒烤其實也就這樣,主要就是醬料的味道很獨特,有點咖喱味有點辣。

蒸手藝

湯包比較一般,雞汁珍珠丸還不錯裡面是蛋黃外面裹的是糯米。

東興牛肉店

拌面的花生醬味很濃,混著甜辣醬的味道,感覺還有點黑芝麻醬香,價位和沙縣一樣,但是這個感覺秒殺了沙縣,牛肉粳湯很鮮,湯比好成財的清,感覺更好吃。

小安記古早味手工麻糍

很小的一個店面,一半的攤位擺在路邊。麻糍裡面抹了一層薄糖,塞了脆脆的蛋酥碎,麻糍皮很薄。 外面抹上麻糍粉,要大口吃掉,軟軟又脆脆的,和溫州吃的不一樣。

阿芬滷麵

加了大腸+醋肉+豆乾,澆頭料超多,大腸很入味很嫩,醋肉酸酸的好吃,但是面的口感卻沒有很出彩。

小磨花田豆花鋪

推薦仙草三號(芋泥 芋圓 紅豆)+燕麥,芋泥太幹了,仙草在天熱的時候吃很舒服,燕麥還行,紅豆有點甜和沒什麼味道的仙草配起來還不錯。

美好生活沙茶麵

炒麵上面蓋的荷包蛋超好吃,裡面還有牛肉。醋肉脆脆的,豆皮很Q,湯底很贊,個人感覺比廈門的沙爹面都要好吃,分量很足,肉串的醬汁上面還帶了一層花生碎。

西街飯店

推薦海蠣煎,這家是那種很老的小飯店,沒有菜單,老闆直接打開冰箱給你看著食材點菜。 海蠣煎 和泮宮的味道和做法不太一樣,這家是炒蛋的,但是同樣好吃。

洪瀨雞爪

路邊隨便買的洪瀨雞爪,但是洪瀨雞爪是要吃怡慶食品的,在路邊隨便買的味道就差很多。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剛出爐的最好吃,不甜不膩。烤制好的綠豆餅表皮金黃鮮亮,柔軟可口。熱天吃起來特別清爽,餡料很足,綠豆泥也很不錯。

五句包子

五句包子皮很鬆軟 裡面有湯汁,料(海參蝦仁冬筍雞肉五花肉)很多很鮮。蚝干鱸魚粥裝在砂鍋里端上來的時候還在滾,料也很足。這個粥有點像泡飯羹,米是粒粒分明的,蚝干有點腥。

曾氏西街老式麵線糊

泉州的特色麵線糊,第一碗加大腸煎蛋,第二碗加醋肉蝦仁再來一份油條,麵線糊就是糊糊湯那種。裡面的麵線很有彈性的感覺,入口即化。醋肉和蝦仁很好吃,煎蛋就是水煮蛋的感覺,油條在麵線糊裡面泡一泡就是美味,吃的人很多,點完單之後要等別人吃完然後眼疾手快的坐下去。

藍式鐘樓肉粽

肉粽裡面料很多有煙熏味的烤香腸,豬肉的瘦肉和肥肉,蓮子、香菇,醬有點少。吃這個肉粽是要搗碎了和湯汁拌在一起吃才更好吃,海蠣煎吃得太著急燙到舌頭都失去味覺。海蠣有點少,糊糊很多。

侯阿婆肉粽

吃了招牌乾貝肉粽,湯汁很多。但是乾貝和肉太咸了,而且感覺所有吃到的乾貝都有點腥,蓮子苦咸苦鹹的,粽米和湯汁比藍氏好吃,可能點肉粽會更好吃。

秉正堂

加了紅豆芋頭珍珠石花膏,走累了來一碗還是很清涼解渴的,石花膏有股淡淡的薄荷味很爽口。

海絲金鳳

泉州當地的網紅店,地理位置也很好,就在金魚巷的當頭,很明顯的招牌。這裡的湯圓不像寧波的湯圓,餡料都是磨碎成流沙狀,口感細膩。泉州的湯圓粗放一些,有大顆的花生碎,黑芝麻顆粒,皮薄餡料飽滿。餡料貌似是用豬油炒過,香味濃郁。

遠芳小籠包

小籠包賣相沒有很好也沒有湯包那樣精緻,但是感覺很實在很原始。水丸湯很鮮,裡面有幾塊牛肉羹里的牛肉,很嫩很好吃,所以牛肉羹也挺好吃的。

西街升文老字號扁食店

早餐店老字號,小粒扁食皮薄餡厚,裡面的肉應該是五花剁碎,偶爾還吃得到「大塊」肉,扁食自身帶咸,所以湯加上胡椒和醋,結合一下會更好吃。

忠記鹽燒番鴨

泉州這邊會比較推薦吃忠記的,斯丹是乾的忠記是濕的,聽名字就比較咸,鴨肉很肥很嫩,同樣這麼多生薑卻沒什麼生薑味,很下飯。還點了個炒青菜也會偏咸一點點但是還算爽口。個人在斯丹和忠記之間會選擇斯丹,但是兩家各有各的好吃,有機會的話可以都試試,截然不同的味道。

愛啊石花膏

糖水甜度剛剛好。石花較細,軟卻不失韌性。配料大多是店家自己做的,選了芋頭、番薯圓和QQ果。終於在番薯圓里吃到真正的地瓜味。一碗6塊錢,業界良心。

秉正堂(天后宮總店)

吃石花膏喝四果湯,不得不提(又)一家百年老店——秉正堂,逛完天后宮可以來這兒歇歇腳。給芋頭打call,非常糯!

婷婷麵線糊

婷婷麵線糊,很紅的百源路麵線攤,專做宵夜檔,每晚十點出攤,風雨無阻。這家生意非常火爆,點東西還要排隊。招牌麵線糊軟軟糯糯的非常不錯,泡上油條醋肉,風味更獨特。醋肉是她家的一絕,果真香而不膩很獨特,肥腸也巨好吃。

後城麵線糊

百源路招商銀行對面的小巷子里,五年過去了,年近七旬的洪老伯和老伴、兒媳齊心打理這間鋪子,從採買食材到熬煮麵糊樣樣親力親為,所以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客人。麵線很細,麵線糊非常濃稠,加料的種類很多,每碗加兩種總量比較合適,我們兩碗分別加料大腸、瘦肉和炸蝦仁和海蟶,味道都很好。

泉州是值得一來再來的,看古迹、聽南音、看「海絲「給這片土地留下的那些不可磨滅的印記。

------------

內容來自馬蜂窩攻略文章:誰說泉州只有人文建築?這的美食足以撐爆你的胃! - 馬蜂窩

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

戳這裡下載:馬蜂窩App

讓旅遊更輕鬆、更便捷、更安全

2018,馬蜂窩陪你一起重新發現世界


景點

1.開元寺,西街和中山街,塗門街的文廟和清凈寺和關帝廟,天后宮。有時間還可以去逛一天承天寺,比開元寺還安靜的一座園林式寺廟。

2.蟳埔村,有著阿拉伯後裔的蟳蜅女和非洲南海岸運過來的蚝殼蓋的房子叫蚝殼厝。還有各種各樣的海鮮。

3.1916源和堂創意產業園,百年老廠改造而成的,有咖啡餐廳手工博物館古玩城茶館青旅集一體,可觀賞可消費,環境很不錯。

4. 永寧古鎮,最大看點有著漂亮的番仔樓(番仔樓多為民國時期,由閩南的南洋歸國華僑所建,因為建築樣式中西合璧,與閩南傳統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故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是過去閩南一帶對南洋人的貶稱)。還有一條600多年的老街,還有很漂亮的海,少人去的海——觀音山。這裡還有濃厚的閩南文化和華僑文化,值得去走一走哦。

美食

1.西街的大嘴熊,蛋黃餅和板栗餅,素餅,吃了不長胖的。

2.新門街368號的浮粿,初戀的味道。

3.新門街2號,徐其修涼茶店,逛街轉角之處有一家這樣的涼茶店,感覺特別有愛心。

4.泉州酒店對面的東興牛肉,泉州人的牛肉吃法,值得去。對了,不支持網上付款。

5. 泉州酒店附近的永相逢超市的愛啊石花膏,老闆很實在,當天做多少賣多少,特別要點芋頭,芋頭做得超好吃。

6.金魚巷的海絲金鳳,主打元宵圓,其實芋泥更好次。

7.花巷的蒸手藝

8.羊公巷的雞排

9.泉州影劇院邊上的美好生活的沙茶麵,不錯哦,特別要加豆皮。

10.忠記鹽燒鴨,生意超好。

ps所有的店名百度一下都可以找得到。


多圖預警。。。。寫在答前,所有圖片都是私人拍攝製作,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私信。。。。

其實說到地道閩南美食,還得到泉州,泉州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美味的小吃,不帶重樣的。比如~~~~碗糕,這個茶點還是不錯的,綿綿的,閩南人罵人會說笨碗糕。。。

滷麵嘛,啥漳州滷麵莆田滷麵到處都是,可以嘗嘗,不錯的。

這個是海邊的孩子特別喜歡的一道菜,看起來有點怕,但是。。。脆爽,非常美味,喜歡海鮮的不要錯過。

海蠣煎,地道美味,吃過了的都想再嘗嘗。。。

這個名字可能和它樣子有關,沾點蒜泥醋芥末,美極了!

泉州牛肉大街小巷都有,基本都好吃,尤其是鹵牛排。。。

小腸菜頭湯,這個湯很多小吃店都有,清熱去火,夏季湯點。

魚羹,數深滬的新鮮美味,新鮮的魚才能做出美味的魚羹。

潤餅,尤其是開元寺旁老字號亞佛潤餅

這是祭祀常常出現,或者早餐當饅頭類的點心。

醋肉,簡單說是地瓜粉包肉,但是。。。。做法不一樣會有不同感覺。

又叫額嘚,內有海蠣,香,脆。

洪瀨雞爪,有嚼勁,吮指回味。

土筍凍,這個脆,Q,吃起來特別有感覺,我就不說是啥做的了。。。

扁食在福建各地都有,所以不贅述了。

菜粿,這個美味不多說,想想就留口水。。

麵線糊,各種拌料,早餐經典。。

大腸豬血,清湯美味。

泉州牛肉羹,加點醋,脆嫩爽口,有嚼勁。

泉州大肉粽,加上甜辣醬,美味之極!

暫時更新到這裡,後續繼續更新。。。創建於 2016-10-07作者保留權利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旅行 | 泉州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