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沖和法壓的個人總結

本人菜雞,也不是厲害人物,只是對於目前的咖啡化學實驗進行一次例行總結 。

從泡製咖啡的工藝來看,目前主流的就兩種,沖濾法和泡濾法。

沖濾法的代表就是手沖,泡濾法就是法壓,意式是沖濾法的強化版本。

賽風和摩卡壺看樣子,也沖濾法的一個變種,只是方式方法的變化而已。

泡濾法不需要預浸泡,水一口氣灌下去,攪勻,即可。

沖濾法由於是利用水的流速作文章,所以,萃取的均勻度就會出現問題。但也正由於均勻度不是一次性完成,所以會出現層次感。所以層次感道理上也是不均勻的結果 。

從上述分析可見,泡濾法會導致咖啡的層次感變弱,但均勻度最好,不太容易出現怪味。對於口糧豆來說,法壓壺簡直是量身定製。但對於一些精品豆子而已,這個不是好消息,因為好味道全被中段的醇厚感給蓋了。

沖濾法,對於預浸泡的依賴程度,遠超想像。

其中最經典的代表就是意式,高檔咖啡機可以自由定製預浸泡時間,以求更好的出品表現。手動拉霸機則需要自己手工控制這一過程。預浸泡的好壞,直接決定咖啡出品的上限。當然,如果磨不好,導致出液無法按照完成,則會影響咖啡出品的下限。所以有個好磨,就決定了這一款咖啡液的下限程度。越是垃圾的磨,咖啡變渣的表現就越會無節操。有一款好磨,再普通的器材,由於節操保底,所以怎麼著都是能喝喝的。

至於V60和蛋糕杯的區別,許多大神也分析過了,我覺得就是流速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神秘的。蛋糕杯,更接近於法壓的變種,有點泡濾的風格,所以會均勻,如果對這款豆子沒啥把握,用這個,也許會讓自己心裡有個底。如果是V60,對個人的操作會有一定的要求,因為絕大多數愛好者,並不會主動挑開咖啡粉堆,看一看這裡面的浸潤程度到底均勻不均勻。

當然我就挑開看過,真相讓我大吃一驚:就算是表現已經隆起一個漂亮的蘑菇包,底下的吸水程度也是有極大區別的。當真如Roa大神所言,有的部分還是乾的,有的部分已經吸水過度。

就如昨天我的試驗一樣,整個粉團把水吸足,三倍水量仍然是一個粉團。這個時候就需要補一點點水,補水的程度就是不要讓水滲到下面去。這個對個人感覺要求還是蠻高的。很難量化,必須對同一款豆子反覆練習,才能掌握,而且一旦換豆子,又要重新調整,要求比較高。

二段式沖泡法應該是一種模擬泡濾法的思路,但又保留了些許沖濾法的優點。首先是它的預浸泡環節,也就是燜蒸。這一部分,我在昨天的文章中也分析過,特別特別重要,這一環節已經決定了這一杯咖啡液的成敗。

咖啡液,現在大咖們已經不再是用看聞嘗的方法去分析了,而用色譜儀、咖啡專用TDS、咖啡深度分析儀、PID之類的東西去測了。簡單的來說,就像我一開始做的,直接用高等數學和離散數學 進行分析,一樣一樣的,只是人家用專業設備來獲取參數,直接用曲線來展示,比我的人肉估算更精確。

說人話的話,就是,咖啡精華是取決於萃取率的,而咖啡精華與溶液之間,有個濃度問題。咖啡的本味好壞,直接由萃取率決定,所以我才會如此強調萃取的均勻度,這是咖啡液的保底節操!手沖玩什麼鳳凰三點頭、一刀流,玩砸了那就是一杯涮鍋水。而濃度決定了口感的body感、醇厚感。這部分由水粉比決定。一般來說,水粉按照規定區間來操作,一般醇厚感肯定會有。

就用我目前的出品來看,意式方面,由於重視了預浸泡環節後,奶油香、焦香、榛子果香,保底肯定有,但苦味逃不掉,因為目前的意式是拼配,既然是拼配,肯定有羅豆,那肯定會苦,但如果降低水粉比,苦味可以壓低,並且喝到一絲絲的甘甜。最終 我還是要用SOE的。手動出品來看,法壓的醇厚、手沖的圓潤感,都可以保證有。但是香氣方面,法壓僅出品過一次的花香,手沖在降到室溫後,分享壺底的殘液有焦糖香氣。間接證明,手沖的預浸泡環節不行,萃取的均勻度不夠,有其他的味道滲出,導致焦糖的甜感被蓋過,其他的香氣應該也是同理。

後期的調整來看,應該會採用分段沖水法來分析究竟是哪一段出了問題。我目前推測,應該是中高溫階段的物質滲出過多,導致前段的香氣被蓋過,而在低溫階段時,這些物質的味道無法展現,因此分享壺底的液體最終展現出了它應有風味 。

對於預浸泡階段,我認為要這樣,既不可迷信Roa大神的二段法,也不可聽信於日本手沖工藝的鳳凰三點頭和一刀流,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 動手能力和對該品種系列咖啡豆的理解去合理調整,衝出自己喜歡 的味道,即可。

二段法,好處是充分均勻萃取,缺點是風味展現可能會略顯平庸。也許更接近於聰明杯的思路。至於Roa氏螺旋,那個,我覺得,直接拿個勺子幫忙轉起來,理論上也行。但不可攪動過度,防止萃取不均勻。鶴嘴壺,優點在於口細,會讓出水流速變快,間接提高了水流的衝擊力,可以「以水制水」,原理與V60的導流槽異曲同工。沒有鶴嘴壺也無妨,溫柔的攪拌,效果是一樣的。萬變不離其宗,預浸泡階段的均勻萃取,是其核心!至於二段時期的補水,是將不同溫度階段的風味進行萃出。如果水平夠牛逼,那麼就應該在不同的階段,衝出Roa氏螺旋,這樣逐步來萃取。但太難了,業餘愛好者基本上做不到的。


推薦閱讀:

TAG:咖啡製作 | 精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