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捷徑!一套銀飾嫁衣價值幾十萬,娶個苗族姑娘就賺大了

一套苗族銀飾嫁衣可達30斤重,按照現在的市值估價,一套嫁衣就得十幾萬,加上堪比高定的純手工製作,精美非凡,價值幾十萬妥妥的,難怪有人戲稱「娶個苗族姑娘就賺大了」!

苗銀在苗族地區至高無上的地位,苗人愛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在古代,苗族人堅信成為貨幣流通的銀飾是能和神明交流的物品,頭戴銀冠,頸掛銀圈,胸前鋪滿銀飾,能夠給他們帶來光明和希望,福澤不斷。

在苗家人看來,「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每逢佳節盛會,隨處可見著銀飾盛裝的苗家女,銀飾的鈴鐺作響伴隨著蘆笙舞的美妙,共同述說著苗家人的千古傳奇。

苗銀鍛制工藝,匠心獨具

苗族銀飾精美絕倫,很多都已經成為世界頂級的藝術收藏品,而每一件精美的苗族銀飾,都承載著苗族銀匠們的心血和繁複的苗銀鍛制工藝,早在2006年,貴州省的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就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麻茂庭 湘西苗銀世家麻氏家族最後的傳人

一件銀飾需要經過熔煉、錘制、拉絲、設計、製作、鏨刻、焊接等近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最難的就是鏨刻和焊接,「鏨刻的掌握全憑手感,用力過大容易將銀片鏨通,力道不夠又不能將紋理的層次感突顯;焊接時火候過大會造成局部熔化導致前期的製作功虧一簣,火候過小則焊接不牢靠,容易被破壞。」這段話是由麻茂庭親口所述,他是麻氏家族苗銀鍛制的第五代傳人,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作為一個苗族銀匠,麻茂庭每天的生活內容只有四個字「鍛制苗銀」,早上十點就開始苗銀鍛制,然後不間斷工作到深夜。首先要做的是熔銀,在熔爐中生起炭火,拉風箱呼呼作響的同時,青色火焰熊熊燃起,把銀飾的邊角料倒入一個小鐵杯中,放在炭火上熔煉,這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等待過程,但是任何一件精美的銀飾都是這般浴火重生而來,沒有例外。

接著是吹燒,融化後的銀水被倒入磨具中,冷卻後的形態依據模具而定。點一盞油燈,用一根細小卻可通氣流的鐵管,一頭用嘴銜住,一頭放入油燈的火焰中,將冷卻好的銀用鉗子夾於鐵管前方,深吸一口氣後,對著鐵管吹,讓氣流從細鐵管中噴出,通過油燈火焰後,豆大的火焰變成了一條火舌,覆蓋住了整個成型的銀器。就這樣,麻茂庭用他呼吸之間產生的火舌炙烤著銀器,吹燒需要上百息,過程持續四五分鐘。

直到銀器變紅後,需要在銀器最滾燙的時候粘上裝飾,有時候是一朵朵細小的銀花,有時候是一根根如髮絲的銀線,這一工序極其考驗功夫。然後需要進行新一輪的吹燒、擦洗、拋光等一系列環節後,才能完成一枚枚小戒指或者一個小金鎖。

苗族銀飾的鍛制工藝整體流程複雜,鍛制期間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就有八大類,約摸八十餘件,但是每個銀匠都有自成一派的鍛制手法,其所擅長的鍛制工序和慣用的工具也不同,有的精於雕刻,有的精於拉絲,所以每一件銀飾都獨具特色。

美麗秀雅苗族,土豪苗銀風俗

除了是辟邪通靈之物,苗族人也將銀飾視為財富的象徵,女性佩戴的銀飾是否夠多、夠大、夠重,都代表著其家境是否夠富裕、夠殷實,這點和苗族其他以精細、秀雅為特點的民俗風情正好相反,頗有幾分土豪風範兒。

以多為美,苗銀佩戴愁少不愁多,耳環掛上三四隻,垂至肩膀;項圈戴上三四件,幾乎看不到脖頸;腰上和胸上的銀飾是有多少就掛多少,可以說是傾盡所有,追求的便是一種繁複之美。用戴銀飾的方式炫耀自己的家底厚實,也是苗族人的一種傳統。

以大為美,這點從苗族的大銀角便可一目了然,大銀角幾乎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在每一場盛會上,大家關注的點不是苗家女水靈靈的臉蛋,而是矗立交錯、華麗精美的大銀角,彰顯家境的同時也展現了苗家姑娘大氣的一面。

以重為美這個特點就更加顯而易見了,苗家女一套最基本的銀飾是七、八斤重,最重的幾十斤也有,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在貴州施東苗族姑娘自幼穿耳後,為了確保以後能戴上當地流行的圓輪形銀耳環,會不斷的用更粗的圓棍來撐大耳孔。圓輪耳環單只最重達200克,由於過重的緣故,耳垂會被過分拉豁(畫面請自行腦補~),但這,也是苗族人心中的一種美。

三歲攢銀飾,嫁妝超十萬

苗族以女為尊的傳統從服飾上就能看出來,苗家女的服飾講究華麗隆重,適合養尊處優,而男子服飾則偏自然淳樸,幹練利落,方便外出幹活。

在苗族,銀飾是女孩子嫁妝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定製一套完整的苗銀嫁妝大約需要十幾斤或是二十斤的苗銀,需要十幾萬塊錢的花銷,但即便是這樣,待嫁苗家女的銀飾頭帽、手鐲、項圈、腳釧一樣都不會少。

很多苗族女孩子在三歲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開始為她們攢銀飾了,每年添置一點,等長至待嫁年齡時,女孩便擁有了一套完整的銀飾。家裡要是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繼承母親的銀飾嫁妝(傳女不傳男~),另一個再重新置辦一套。出嫁那天,苗家女孩身上佩戴的銀飾越多,父母就覺得越幸福。

說白了,無論是出嫁時,還是出席盛會,苗家女若是沒有一套像樣的銀飾戴出門,在人前就會抬不起頭,在很多節日活動上,沒有什麼銀飾的苗家女只會速速跳完幾支舞便速速離去,就是因為怕人笑話。

苗風逐漸漢化,非遺扶持及時

上世紀90年代以前,苗族人定親,一定需要頭飾、披肩等銀飾坐鎮,即使家裡再寒磣也要先送半套出去,另一半則在苗家女過門時付清,可是後來,在漢文化的影響下,讓很多苗族人開始漢化,很多有關苗族銀飾的風俗傳統也丟了,比如說人們在進行婚姻嫁娶的時候不願再收銀飾,而是直接要錢。

相應的,少了對銀飾的需求,銀匠們便少了生意,最後連維持生計也變得很困難,就像麻茂庭,有五個兄弟,四個改行,十五個徒弟,十四個另尋出路,就連他自己也是靠著一年寥寥可數的幾單生意苦苦撐著,直到非遺評選後,名氣大了,他的生意才又慢慢好了起來。

馬貴兵 家族第三代銀飾製作傳承人

王國春 第六代苗族銀飾手工藝製作傳承人

在苗族地區,像麻茂庭這樣默默堅守的銀匠還有很多,即使看到苗族銀飾繁榮不再,也不曾有過放棄繼續當銀匠的念頭,但無疑都被生活一次次逼入了低谷,而如今,非遺政策終於讓他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能「通靈」,值「天價」,這就是苗族銀飾;有非遺「撐腰」,有銀匠「護航」,這就是苗族銀飾!苗族銀飾向全世界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銀飾世界,展示出了苗家人豐富的、極具文化內涵的精神世界。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作者所有

登錄【第二自然】官網,關注設計師品牌與創業,瀏覽設計精品 → d2ziran.com


推薦閱讀:

TAG:苗族(GhaobXongb) | 銀飾 | 陪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