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陽熹:何謂以直報怨——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網《東方陽熹言道錄》欄目59篇

作者:東方陽熹

  這個話題是同學在道德論壇中發起的,本人有感而發,故作此文。

《論語》中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對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方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就是「以德報德」,別人對我不好,我就對其還以顏色,就是「以直報怨」。我說,這種認識是小人的認識,不是聖賢的觀點。

  對於「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人們首先應該明白什麼算「直」。六祖云:「直心是道場。」可見,直心才算「直」。什麼算是直心呢?本人認為,就是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喪失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始終恪守天地和人道的基本規律和法度,就叫「直」。人們遇到逆境,怨天尤人,乃至違法犯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陽奉陰違,笑裡藏刀,行為邪僻,機謀巧算,就叫以邪報怨了。

  釋迦牟尼佛被哥利王節節肢解,不但心無惱恨,反而說,我成佛後先度你,這叫「以直報怨」。孔子在世間遭受了種種的誤解和侮辱,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在陳絕糧七日,仍然弦歌不輟,這也叫「以直報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這也叫「以直報怨」呀。

  因為釋迦牟尼佛和孔子、耶穌這些聖人在遭受侮辱和逆境時,沒有改變自己仁慈的本性,沒有心生惱恨,沒有喪失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所以他們沒有喪失自己直心。

  當今迷失本性的人們把假我當成了真我,把假心當成真心,吃一點虧,受一點委屈,就心生怨恨,對他人言語刻薄,乃至對他人進行構陷和打擊,恨不得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還稱「以直報怨」,這哪裡叫「以直報怨」,明明是在以怨報怨,以仇報怨呀。

《王鳳儀嘉言錄》中說:「不論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沒孝?不問兄弟義不義,但問自己悌沒悌?不管別人好不好,但問自己誠不誠?」這也叫「以直報怨」呀。

  當今世間人情冷漠,父子成仇,師生成仇,兄弟成仇,朋友成仇,這都是因為一個我字造成的。人人都不肯吃虧,人人都認為自己有理,人人都認為自己正確。

  其實我說,即使完全是對方的過錯,自己也有罪過。當孩子的有錯,是做父母的沒有把孩子管教好;當學生的有錯,是做老師的沒有把學生教育好;為君的不好,是為臣的沒有盡到應有責任;為臣的不好,是為君的沒有把臣子領導好。

  世人若是人人都能夠道找一面,人人都能夠吃虧,人人都能夠忍辱,人人都能夠包容,天下怎能不太平呢?反之,不就是賊臣逆子橫行,矛盾紛爭不斷了嗎?

  從每個人自心而論,忍辱、包容、感化,是化解一切矛盾紛爭的根本方法。而忍辱、包容、感化,在於仁慈。也就是說,人們遇到一切順逆境,永遠保持一顆仁慈博愛的心,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以直報怨」呀。

  註:大家對此有不同的觀點和論述,請到「道德論壇」中發表看法。

寫於:2008年03月10日

(更多內容請關註:www.daode.org)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道家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