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感受令你的生活更有滋味,培養感受從畫畫開始

微信公號《一起藝術》

繪畫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行為方式之一,從人類誕生的第一天起,繪畫就成為伴隨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為之一,從原始人的洞穴岩畫到象形文字的出現,繪畫拉開了人類文明進程的序幕。

繪畫的出現,本質上是因為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需求,因為人類一睜開眼睛,眼前呈現的就是視覺的世界,而用直接形象的圖形語言就成為人類感知世界、交流溝通的最佳手段。

在這裡,繪畫無關技術,無關審美,它就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和行為方式,這是繪畫的初始狀態。

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初始的繪畫同文字、語言一樣,是人類交流最重要的基本方式,它是普通大眾的行為方式。

隨著社會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繪畫也逐漸從大眾參與的基礎語言變成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而越來越技術化、專業化的發展也讓繪畫逐漸脫離了大眾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少部分人的專屬領域。

繪畫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我們普通大眾還需要繪畫嗎?

從社會分工的角度看,專業的繪畫會離普通大眾越來越遠

而從繪畫的本質意義或初始意義上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需要繪畫對我們生活的滋養,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繪畫的滋養帶給他們的遠不是繪畫本身,而是繪畫行為背後的積極意義。

這體現在以下幾點:

1 繪畫是孩子感知世界最好的方式

就如前文所講,孩子一睜開眼睛的時候,面對的就是豐富具體的視覺世界,世界本就是由各種具體豐富的形象構成的,當他們還沒有更多的複雜感知方式的時候,視覺形象就成為他們感知世界最為直接的方式。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看繪本書,就是因為繪本書提供了適合他們觀看的感知世界的直觀形式,繪畫形象的零距離的直接性為孩子了解世界、感知世界提供了最佳入口。

而用繪畫的形式去表達也成為孩子感知和反映內心和外在世界的最佳途徑。

因此,在兒童的成長階段,繪畫不應成為一種所謂的專業性的興趣培養,而應成為他們日常行為的基礎語言。

既然是基礎語言,它就無關技法和效果的呈現,而是融入生活日常的必要行為,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強調早期的兒童繪畫實踐應該是自由任意的下意識活動,重點在行為本身,行為本身的潛在意義比技法效果的呈現重要的多。

2 豐富的人生來自豐富的內心

人不同於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是人有豐富的內心情感,而內心情感的豐富與細膩來自於內心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又是通過外部的視知覺作用於內心的。

良好的感受力能使人的精神活動更為豐富,更有滋味。

而感受力弱就如味覺遲鈍的人無法品味到美味佳肴的鮮香一樣,失去很多活色生香的情感體驗

而繪畫無疑是培養感受力的最佳途徑之一。

繪畫實踐中最強調觀察與感受,通過眼睛對外部世界客觀形象的觀察內化到心理的情感體驗就是觀察與感受的關係。

感受力不是藝術家的專屬,每個人都應該培養形成自己的感受力,使內心情感體驗更為豐富。

缺失了感受的人生將會乏味無趣許多。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說笠翁,獨釣寒江雪。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我們讀到這些千古絕句的時候,眼前馬上呈現出的是意境優美的畫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反映出詩人對生活對自然豐富細膩的觀察與感受。

寥寥二三十個字,呈現出的卻是形象具體的豐滿畫面,他們不是畫家,但他們心中卻有萬千畫面。

這就是感受力的作用!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高度物質化留給我們的精神空間日益稀少。我們在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帶來的快感的同時,也在日益喪失源自於內心感受的精神享受。

我們酷愛旅遊,但多數人的旅遊是物質和形式上的旅遊,住酒店、吃美食、拍紀念照、曬朋友圈。

一次旅遊途中,大巴車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車窗外秀麗的風景緊緊吸引著我的視線,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駛過的每一片景緻:起伏的山巒、潺潺的溪流、幽靜的樹林、古樸的農莊和裊裊的炊煙,這一切令我心曠神怡,得到了極好的視覺享受。

當我視線移向車內的時候,看到的卻是一片東倒西歪的睡姿和無聊難耐的表情。

我有一點詫異,難道這麼優美的景緻不足以吸引你的眼睛嗎?難道如此生機盎然的畫面不足以驅走你的困意嗎?難道旅遊就是從這個點到那個點的下車拍照嗎?

我突然意識到,大多數人已經丟失了鮮活的感受能力了,他們已經感受不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好!

我慶幸由於職業的習慣,我還保留了睹物思懷,見景生情的感受能力。

這種感受能力讓我能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感受到隱現的美好,能讓我在灰暗的世界裡感受到彩色的亮麗,能讓我在面對貧窮時依然感到富有,能讓我在面對孤獨時不感到寂寞。

這,也許才是繪畫帶給我的最大財富!

前幾日一個朋友聊天時說起現在有個名詞叫「空心人」,說的是很多有錢人的孩子過得要啥有啥,卻並不感到幸福。

的確,當他們一出生就面對的是極其優越的物質生活時,物質財富的享受已經無法帶給他們更多的快感,而沒有感受的精神世界的缺失必然使他們的生活失去方向和意義。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物質生活的快速發展,今後這樣的情況會更加普遍,如何避免在獲取物質滿足的情況下卻感覺不到幸福,是我們每個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3 給孩子觀看世界的眼睛,感受生活的心靈

很多人嚮往藝術家的生活方式,覺得他們生活自由,有情趣,有文藝范。

但是,做純粹的藝術家畢竟是極少數人的事,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從事藝術工作,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融入一些藝術的感受方式,融入一些藝術的思考方式卻是很有意義的。

尤其對孩子來說,培養他們學習藝術,絕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專業的藝術人才,而是通過藝術的手段培養他們豐富的感受力,滋養他們豐富細膩的情感,培養他們發現美好、感受美好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平淡中獲得幸福,在孤寂中感到溫暖,這也許才是孩子學習藝術的終極意義!

老潘(潘利國),一個中央美院畢業的碩士,

中央美院的任課教師,

一個非著名畫家,

一個十歲孩子的父親,

一個教了二十多年繪畫的美術教師,

願意把他多年的心得體會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們一起藝術!

作者微信lgpan1970

微信公眾號《一起藝術》

fineart2017

weixin.qq.com/r/XC3H34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感受 | 繪畫 | 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