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如何修?

在唐玄奘取經,引入佛學的過程中,唯識學是其中之一。

而唯識學如何修?多年以來沒有一個具體方法的內容。

彌勒菩薩:

1.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諦觀:是指用能做主觀察的向外看。)

2.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徧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入圓成實,是兩步,入圓,是進入降臨的覺明狀態,成實,是成為實實在在的不再飄忽不定或有疑慮。實在,無疑慮。圓成實,兩步,不是兩個東西。是一個完整的狀態。只是要圓滿充實。同時做到。)

唯識修的方法,又稱之為:減法。【自凈其意】

【唯識修法】

1.止修。要修唯識,先要找到覺是哪個,所以,需要先入靜,顯出清明覺。大腦減少雜念,身心舒暢出現時,自然就明白什麼是覺,哪個是覺,覺是不是本體。這是可以直觀看到的。所以,只要去練習,就看到。不要理解。理解是無法接近真相的。

方法:松腦。靜坐

2.觀清醒覺。靜下來,意識反而清醒。這個清醒的中心在哪裡?這個中心在人體非常固定。以後,以這個覺發出的中心為坐標,向外觀一切變去。

人,修行修的是什麼?先修去除干擾。也就是雜念要沉澱下來,減少下來。顯出清醒覺。接著,要減少流過的外部,找到哪個是不變的。如此不斷減法下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踏實。

圓滿自然而然的出現,踏實由內而生。

唯識學,是講述人體意識本體的內容。通過靜坐,可以完整的體驗到。不是理解,而是直接看到結果。

3.回觀。變去的不是自己,那麼,唯一不變的就是可以依靠的。回頭看覺發出地。由此,入圓成實。充實而清明覺常存。

靜坐不會產生智慧,然而,不靜坐,就無法產生靜的體驗。沒有靜下來,就不會有舒暢。

後面的體驗就無法陸續出現。所以,靜坐是入門,但是,要入靜,頭部融化出現開始要觀。

觀外,又要觀內。觀流過,還要觀不變。每一次的進步,都需要智慧。需要探索。需要尋找正確的路。做對了,踏實會油然而生。做的不對,就會迷茫,彷徨。

4.覺覺相續,成片。成片的覺,不再是斷斷續續的,而是一直下去,如同籠罩。覺籠罩降臨的地方,同時清楚呈現。

修唯識,由放鬆大腦減少干擾入門,找到覺的位置,保任,分辨客塵,不依靠外力。越來越清晰覺明。只有一個中心,能變去的都剔除,只有一個不變的中心。保任這個。此既唯識修法。

唯識修與禪修是互補的關係。不斷減少干擾,發現本質,就是本心。

什麼是唯識?就是把八識如同剝洋蔥一樣的,一個個撥開。一個個脫落。只有發光的核心。

所以叫減法。修唯識,就是入靜,流過的去除。覺的源頭尋找的過程。


推薦閱讀:

TAG:唯識學 | 唯識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