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各地級市GDP出爐:崛起的增速和艱難的人均

原文鏈接:2018年安徽各地級市GDP出爐:崛起的增速和艱難的人均

山川網:今日初四。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在有些地區,如福建莆田和仙游地區,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有初四過大歲的習俗,並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截至昨日,我們的2018年區域經濟復盤系列,已經陸續推送完成了分省排名、分市排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陝西各篇。對於該系列以上各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進行回看。

2019年1月22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在2018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稱: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達到3000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38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3842.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3526.7億元,增長8.6%。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8.8∶46.1∶45.1。

具體到各地級市情況如何,我們今天一起來看。

2018年安徽各地級市GDP

作為中國區域經濟綜合實力最強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員,安徽省的區域經濟格局,長期以來與江浙滬三地的差距都十分巨大。這種差距,與京津冀城市圈中河北之於京津兩地的情況有些類似。

在中國整個泛東南版塊上,最大的兩個異類,就是安徽和江西。環顧四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一眾中國經濟體量前十省份環繞。

和江西身處群山之中,長期以來地理交通相對閉塞的先天劣勢相比,安徽無論是在陸運還是水運條件上,都決然不能算得上是劣勢之地。

如果要對下轄的16個地級市進行經濟體量上的陣營劃分,基本上可以簡單劃分為兩個陣營:其一是省內唯一的二線城市,省會合肥;其二則是省會之外的15個其他地級市,經濟總量全部位於四五線城市級別。

從省域城市階梯的健康度而言,身處華東地區,長三角城市群腹地的安徽,甚至比不過中部地區的湖北、河南等省份。其一是省份最強市級別較低(僅二線),其二是省會之外再無三線以上城市。

省內經濟體量第二的蕪湖,地理位置上又與既有區域中心城市合肥過近,且蕪湖本身地處安徽地界邊緣,又在南京都市圈的輻射範圍內。所以未來想要以蕪湖為省域副中心,同樣並不符合設立省域副中心的動機條件。

而相比尚有長江水道優勢的皖南諸市,合肥以北,面積廣闊的皖北地帶,區域經濟格局尚且處於「大鍋飯」式的高度平均落後狀態。這些截至目前仍舊處於城鎮化初級階段的區域,將成為未來安徽省經濟發展和進一步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最大難題。

12個地級市名義增速超10%

2018年的經濟形勢有多糟糕,其實從目前已經推送的多個省份的2018年各地級市名義增速和2017年各地級市情況對比,我們就能夠清晰看到。

事實上2018年安徽各地級市的經濟增速成績相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已經可以算是非常出色。16個地級市中,12個地級市年度GDP名義增速超過10%。增速最低的淮南、淮北兩市,也有6.7%~6.9%的名義增速。但是同比2017年時,安徽各地級市的經濟增速都有非常明顯下滑。

提到人口流出,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東北、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過去十年間,中國人口凈流出最多的省份,並不是以上這些地方,而是安徽。

據2017年中國省域人口流動情況統計顯示,安徽人口流出量達到近15萬人,位居倒數第一。成為31個省份當中,人口流失率最高的地區。而如果進一步統計過去十年間各省份流出人口的總量,安徽省更是以962.3萬人(佔到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11.2%)的數值,勇奪「冠軍」,平均每年人口流出近百萬。

雖然合肥近幾年經濟增速同樣不錯,但是對標中西部明星省會城市如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幾城,合肥的就業吸引力顯然仍舊相對欠缺。不過,進一步減弱了合肥人口吸引力的因素,還在於相比經濟和產業崛起,合肥的房價起飛速度卻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依照目前合肥的房產均價,在相鄰的經濟強省江蘇、浙江多座地級市選擇性充足,而江浙地區無論是生活環境、薪資待遇還是未來前景,整體優勢相較合肥均較為明顯。而江浙皖三地文化上的近似性,更加使得安徽人口融入江浙二省頗為便利。凡此種種,均加劇了未來安徽想要迴流本省人口,比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幾省的難度更高。

10個地級市人均GDP不足5萬元

但伴隨著全省各地級市較高速增長的,是安徽超過10個地級市,人均GDP不足5萬元。其中阜陽、宿州、六安、亳州四市人均GDP不足3萬;安慶、滁州、淮南、淮北四市人均GDP僅4萬左右。

而在2017年時,全國人均GDP數值就已經站上了5.92萬元。安徽這些人均GDP數據僅3~4萬元的地級市,差不多只有全國均值的五成到六成。這一經濟水平的地級市,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偏遠的西部地區。而地理位置頗為優越的安徽,有如此多的地級市尚且處於「脫貧」的邊緣,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2018年,安徽省GDP階段性地站上了3萬億的新高度。但是結合全省多達6254.8萬的人口體量,2018年安徽省人均GDP仍不足5萬元。安徽省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13位背後,是人均經濟總量長期位列全國20餘位。

安徽省全省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和安徽省面積相近,區位不遠的江蘇、浙江、福建三省的面積分別是10.72萬平方公里,10.55萬平方公里,12.4萬平方公里。

不過對比江蘇下轄13個地級市,浙江下轄11個地級市,福建下轄9個地級市,安徽卻劃分了16個地級市之多。要知道,江蘇區域經濟總量是安徽的3倍,浙江區域經濟總量接近安徽的2倍(人口體量上,江浙兩省也與安徽處於同區間)。

按照正常的區域規劃,往往是經濟越發達地區,行政區劃會更加細化,小型地級行政區會更多(1萬平方公里以下)。而經濟相對落後區域,則更適合大面積的地級行政區劃,由此降低行政資源的浪費和避免行政效率的低下。

所以充分結合安徽目前的經濟體量、土地面積和人口總量,未來安徽省的地級行政區劃,大致會有2~4個地級市的精簡空間。其中銅陵、淮南、淮北三市,是首當其中需要被考慮的對象。而馬鞍山雖然行政區划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由於區位優勢的突出,可以暫時得以保全。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廣東篇 丨 江蘇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東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陝西篇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 丨 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數據 丨 國民消費大數據 丨 IPO數據 丨 土地成交數據

新一線城市圈:濟南都市圈 丨 青島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瀋陽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鄭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漢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返鄉置業 丨 空氣質量排行榜 丨 2018年快遞業務量 丨 2018年GDP數據 丨 廣州軌道交通 丨 吞併萊蕪 丨 中國超級樓盤 丨 宜居指數 丨 經營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業城市榜 丨 中國縣域指南 丨 各省龍頭行業

人文:動漫中的重慶 丨 水滸故里菏澤 丨 日本窮忙族 丨 蒼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晉冀魯豫 丨 擇城法則 丨 八次北人南遷 丨 東北企業家 丨 又沒有山西 丨 這幾班公交車 丨 城市書店數量 丨 文創第三城 丨 中國景區門票


推薦閱讀:

TAG:安徽 | 城市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