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碳水——長時間運動的必備燃料

幾周前,我們公司組織六十多人參加了蘇州吳中越野賽,一位參與15KM(總爬升900米,4小時完賽)的童鞋在賽後向我諮詢「為什麼我在比賽2個多小時後突然就癱軟無力了呢,平時我跑的也不少,難道還是練的不夠?」

未必哦。

據我詢問得知,這位童鞋在近期為適應「健康飲食」,熱量攝入結構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多,大約只佔25-30%,蛋白質與所謂的「優質脂肪」(牛油果

、魚類脂肪等)不少。在賽前,他並未改變這個飲食結構,比賽前的早上吃了一包「每日堅果」與一根香腸,比賽中前兩小時僅僅補充了水,沒有攝入任何熱量。

我告訴她,在這場登山混合著路跑的越野賽中後半程表現不佳,並不一定是缺少訓練,而是不懂得如何儲備能量,供能出現了問題

在一場長時間的賽事中(馬拉松以及更長的超跑、越野賽),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綜合訓練水平外,人體還需要足夠的能量儲備來維持持續的運動。長距離運動中的能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人體內主要以肌糖原形式儲備)與脂肪(對的,就是你的肥肉)。

碳水的儲備大約能讓人體維持1.5小時左右強度較大的運動(比如持續跑步),而脂肪理論上可維持180小時左右(如果比較豐腴,那250小時也沒問題)。但是,碳水可以不依賴脂肪獨自「燃燒」,但脂肪卻必須混合一定量的碳水才能「燃燒」。當碳水儲備耗盡,脂肪沒了「觸媒」,燃燒量也同步下降,人體自然就像缺了燃料的汽車,開不動了。

那麼,該如何做呢?其實也不複雜:

1.賽前「充碳」

長距離賽事或運動前24-48小時可適當改變飲食結構,增大碳水化合物在總熱量中的比例,達到總熱量佔比的60-80%。比如,多吃飯多吃麵條,減少一些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入。而且總熱量攝入應該大於當天的熱量消耗,盈餘30%左右(即當天熱量總消耗2000大卡,建議吃2600大卡)。如果是日常鍛煉人群,並不會因為一兩天吃多了碳水而長胖,它們會暫時儲備在肌肉「能量池」中,在之後的長距離運動中會被消耗掉。

賽前那一頓餐食,不易吃的太多,也應該是幾乎純碳水(如麵條、燕麥片),在賽中持續消化供能。

2.賽中「補碳」

如果一次長時間的運動需要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在運動開始後一個小時,就可以不斷的補充碳水——多次少量攝入香蕉、饅頭、葡萄乾、白麵包、能量棒、能量膠等等。

各種能量膠,每支提供80-100大卡

祝你在長時間的運動中能表現滿滿哦!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