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來,佛法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道綠光

不幸和幸運交織,是Z先生這三十多年來的人生縮影。

三歲時的一場高燒,Z先生不幸罹患小兒麻痹症,雙腿嚴重殘疾,餘生只能與輪椅相依為命……

他的人生還很長很長……在還未成年前便飽受人間苦味:起居不便,需要照顧;這些都無可逃避,也無需逃避。幸運的是,如今的Z先生已身兼幾家公司高管,成為IT行業中的佼佼者。

上天給人一份困難時,同時也給人一份智慧。一向積極的人,自從學佛後,他的人生視角有了新變化,人生也因學佛而越來越完美。

他的成功背後,是面對殘酷境地時的務實與頑強,從容和豁達。

認識無常,奮勇爭先

Z先生是一個活得非常用力的人,從小就是。因為殘疾,父母告訴他,出路只有一條:讀書。

Z先生成績一直很優異,是村裡成績最好的學生,曾經考進鄉里最好的中學,後來又進了省重點高中。

「我必須優秀,必須事事做得比別人好。」

自從2010年,Z先生皈依成為佛弟子後,他把這股勁也帶到了學習佛法中。

「修行為死亡做準備,有更高的追求。」Z先生認為,佛弟子和非佛弟子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相信輪迴。如果很多人相信只有一輩子的話,怎麼活都可以,可以混吃等死,這個想法也是很悲觀的。但如果真的相信有前世今生,為下一世做準備,那肯定談不上是一種消極,而是為了更崇高的目標去追求——解脫。在解脫之前,得相信有解脫這回事。

說起來也是有緣,Z先生在7-8歲時,幾乎每天都會因為一個問題而煩惱:如何才能不死?

20年後,Z先生遇上了上師——「索達吉堪布」後,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唯有修行,才能解脫。

索達吉堪布--Z先生的上師

上師慢慢引導他,如果要想要解決「不死」的為題,首先要深刻地認知到:人生無常。

上師告訴他,人一定都會死,但誰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會怎麼死。

Z先生深信人生無常:早上看到的人,下午可能就離世了。他指了一下桌上的那杯茶說:「如果我們真的了知無常,也許我最後一次喝這杯茶,那這杯茶才能真正享受好。」在他看來,學習無常會讓自己不那麼悲觀,對經論的理解會越深,會調整自己對生活的目標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唯有先意識到人身難得,才會珍惜學習佛法的機會,才會努力修行,最後超越輪迴。

輪迴之苦

Z先生說,輪迴里是夢幻泡影,還不是快樂的,大部分是痛苦的。希望自己解脫,也是希望眾生解脫,這才是一種正見佛弟子的思維。

這就是出離心。

同體大悲,替眾生受苦

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會得到上天眷顧,Z先生咬牙握緊一個「勇」字,去應對一切障礙。

長期坐在輪椅上,生活真的很不方便。Z先生回想起念書的時光,最難受的就是夏天。南方的夏天非常悶熱,從宿舍到教室還有一段距離,Z先生每天得從滾個1公里多輪椅才能到教室。

這一路都頂著大太陽,火氣很旺,長期下來,Z先生患上了痔瘡。起先,Z先生並沒當回事,後來拖了近10年,沒想到竟然流膿,最後病變發展到了肛瘺。

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手術了。手術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對半身殘疾的Z先生來說,尤其是肛門胯部肌肉,會存在肌肉和神經萎縮的風險,很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

Z先生輾轉的幾家醫院,紛紛表示不敢接收他。想到這,Z先生有點擔心,萬一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攤上了大小便失禁,那就沒法工作了,對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這可怎麼辦?

學佛後的Z先生對生活沒有完全失去信心。他決定向三寶祈求加持,每天念誦藥師經。

Z先生與團隊一同放生修福

也許是精誠所至,彌陀感應。大概1個月後,神奇的事發生了。

偶然的一天,Z先生有一位「失蹤」很久老客戶露面,才得知原來前段時間喝酒喝大了,患上痔瘡,去做了肛周囊手術。巧的是,深圳肛腸醫院院長是他朋友,在這方面技術很強。經那位老客戶介紹後,院長判斷:有把握解決。

Z先生也決定賭一把,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還是由於身體原因,Z先生從脊椎處打麻藥打不進去,只能用很輕微的方式作用在身體的其他部位。

「病苦來了,就發菩提心,替眾生受苦,他們的因果我來背。」手術中的Z先生,在自己痛苦的時候,把眾生觀為自己的父母,讓自己去經歷這些病痛,讓其他眾生都不用再受。

「信仰的力量真的很大。」Z先生後來想想,就像自己看到生病的小孩,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想法: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讓小孩子受苦。又或者像是以前地下黨,當心裡有百姓時,就想造福百姓,哪怕拋頭顱灑熱血,死也不背叛組織,用自己的性命去建立一個光明的社會。

這就是慈悲心。

感應,是自我蛻變

聞師,是Z先生所修法門——寧瑪派(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修行中重要的一步。

每天,Z先生早上6點起床,在出門前就在家裡的供佛堂前做功課:念誦吉祥咒、供佛拜佛等等,打坐半小時,哪怕是早上偶爾來不及做,晚上也會補回來。

2013年開始,Z先生周末定期向上師學習佛法,與其他佛友一同共修、討論……

Z先生家的佛堂

5年多了,Z先生一直堅持共修,完全沒斷過,平均每天有2小時的學習佛法。

這般勤苦地學佛,會有什麼感應嗎?給Z先生帶來什麼?

「聞師和修行缺一不可,學佛後,無論自己還是周遭,發現都會有很大的改變,在我看來這是學佛中真正的感應。「Z先生說。

生活中處處是修行道場。早些年,Z先生還負責帶領團隊負責市場業務,基本的商務禮儀是市場必備技能,但其中一位同事在發送報價函時很隨意地發了幾個報價後草草了事……

「人家看完你這個破文檔是什麼感受,不會站在別人角度上考慮問題做個屁啊!」Z先生當時還沒學佛,脾氣很大,直接說了一句很重的話,雖說這位同事是位男生,不過也哭了。在他看來,從成熟的做事方式,除了報價內容、語氣、格式、頁眉頁腳,聯繫電話,美觀度會有要求,這是對客戶的基本尊敬。

Z先生最近修行的「法寶」

自從學佛後,Z先生開始變得「溫柔」。他開始反思,其實問題的關鍵一方面在於自己懶惰,發出去之前自己沒看。

另一方面是也應該換位思考。「站在自己的角度,你會以為罵了就是為別人好,站在別人的角度,別人更希望你教他。此後的Z先生慢慢越來越能控制情緒,每次激動的時候前冷靜一分鐘,哪怕發完脾氣後也會向對方道歉。

「所謂的感應就是自我變化,這就是學佛的意義,不然法就是法,你還是你。」Z先生說。

堅持修行,Z先生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言傳身教是傳承佛法最有效的方式,在Z先生佛法的熏習下,他的小孩子也會跟著念《普賢菩薩行願品》,恰好班上老師也學佛,現在經常帶著全班同學念誦經典。

這就是菩提心。

「學佛是條光明大道,越學越寬,越走越明白。」Z先生說。

weixin.qq.com/r/rT_ju_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佛法 | 人物訪談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