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談茶】第二十五期:品茶——型|香|味|韻|色(上) ?

視頻封面

(請在連接Wifi的情況下觀看視頻,土豪請隨意)

走遍千山萬寨,帶您發現普洱古樹茶的價值!

行走於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實與自然!

——《老徐談茶》

春節期間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一篇,我們節目開播時我寫的一篇品茶的心得,收到了許多關於品茶的問題以及疑惑。今天專門用一期節目來和大家展開聊一聊有關品茶方面的心得。

所謂品茶,個人理解就是鑒賞一款茶葉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

身體上的感受

這分為喝茶與品茶兩個方面,喝茶就是解渴,一個大碗或者是一個大杯,抓上一把茶,開水一衝。無所謂水的溫度,出湯的時間,茶具,沖泡方式,過濾等等。口渴了喝上一大口,生津解渴,一個字爽!既解決了生理上對水的需求,又提神醒腦。這是最為方便也是最為適用的喝茶方式。

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此方法都十分的流行。各種會議,無論台上台下幾乎人均一個茶杯。各類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有茶杯的也是大多數,工廠里車間的窗台上、柜子里也是隨處可見。包括家裡,只要客人到訪,落座後,主人第一件事就會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遞到客人手中,以示尊重。使用的茶杯它有大也有小,有精緻貴重也有簡單粗糙,各種材質都有涉及。木的 、玻璃、金屬、瓷的,甚至還有塑料的等等。這便是喝茶。

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每個人的沖泡方式和目的就是把茶葉中的水浸出物用沸水給燜出來就可以了,這是喝茶。最為典型的就是當年三分、五分錢一碗的北京大碗茶,一輛腳蹬三輪車,一個大茶壺,幾十個大碗,街邊一停就可開張營業。凡口渴者來上一碗,三兩分鐘內喝完了事。

我們追求的是對一款茶葉的理解,這裡所說的理解僅僅只是感官上對茶品質的感受,不包括人文地理以及更為高大上的茶道,茶文化等等。

品茶首先需要一套沖泡茶葉的茶具,比如說是茶盤蓋碗,茶壺,濾網,公道杯等等。然後您就得開始熟悉各類茶葉,比如說普洱的生茶熟茶的區別,熟茶和黑茶、六堡茶的不同,綠茶和生茶是怎麼回事等等。還要嘗試各款茶的沖泡方法,以體驗到茶葉的最佳表現。

茶葉不同,每一泡投放茶葉的量也稍有不同,每泡的出湯時間,水溫也會有所差別。然後就是用不同方法的組合來試泡每一款茶葉,仔細品味每款茶帶給您不同的感觀享受。一句話品茶首先就是享受茶葉給您感官上帶來的愉悅,茶葉的價值往往也就體現在此。

細節的體會

個人總結了一個品鑒茶葉的方法(分五個方面形、香、味、韻、色),與大家交流一下:

—— 形 ——

茶葉的形要美觀乾淨,就普洱茶來說就是條索完整。芽頭含量適中,以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的比較合適。顏色不能過深(這裡指的是新茶),茶梗不能過多。至於什麼條索緊結之類到是不用糾結。它只是在茶葉揉捻加工的過程當中揉的時間長短而已。

—— 香 ——

干茶的香是一個方面,開湯後掛杯香茶湯的香,冷杯香還是熱杯香;香型是蜜香,花香,豆香或其它香。香氣是否過於輕浮還是比較沉穩,濃郁還是清淡等等。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喜好。什麼為好呢?個人的喜好當然是香氣濃郁持,比較沉穩,既掛杯湯又香為好。至於香型每個地域都會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您喜歡的就是好的。

—— 味 ——

味即茶味,茶味需飽滿不能掛水味,茶湯的質感要比較濃稠,決不能稀湯寡水。喝到口腔中最好有壓舌和膨脹的感覺為好,這一點就不能按個人喜好來了。因為這是決定茶葉本身品質的一個關鍵性指標。

今天就聊到這,下期咱們接著聊品茶。

想要了解更多普洱茶的收藏與價值,請鎖定《老徐談茶》。


推薦閱讀:

TAG:品茶 | 普洱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