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嘴知道

作者|懶湯圓

圖片作者:懶湯圓

很小的時候,讀過余光中的一首詩《鄉愁》。

那時候非常不能理解鄉愁是怎樣的一種感情。聯繫著「我」與母親的郵票,搭載著「我」與妻子的船票,對我來說是無法體會的感覺。

長大後,漸漸有了這樣的感覺,鄉愁,大概就是又想吃家鄉的菜了吧。

在我的記憶里,童年無趣又無聊的。

生活在姐姐和媽媽的對抗大戰中,我心甘情願的默默學習,做一個乖巧的孩子。這樣,我就不會與媽媽有衝突,也不會與姐姐有隔閡。

於是安靜,內向,溫柔,乖巧這樣用來稱讚的字眼常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而我,一邊非常不喜歡這樣的誇獎,一邊又努力做到最好。

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我曾一度想要填到省外,想要闖蕩是一方面,想要逃離也是一個因素。無奈轉來轉去雖然離開了居住的地方,卻也還是在省內。

那時遺憾的覺得真是太近了!

大學畢業的時候,終於如願找了一個離家超級遠的地方上班。

還記得剛到西安這座城市的時候,我充滿著對新生活的期待,然後又帶著這樣的期待,被送到了韓國待了4個月。

在真正的他鄉,過著需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能適應生活的日子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想家。

一次,被當做臨時翻譯參與了公司組織的給中國培訓學員的心理疏導活動,一踏進那個房間,整個人就是抗拒的,因為害怕自己真的卸下心房,釋放情緒。

心理疏導員先是要我們在白紙上畫上現在最想吃的東西,然後說說原因。無意識之下,我在白紙上畫了滿滿的食物,然後認真在食物旁邊標註著名稱:「媽媽做的XXX"。

當我酣暢淋漓的畫完畫給疏導員解釋的時候,一股酸楚突然襲上心頭。

不是想家,而是想念媽媽親手做出來的味道。

中間借口去廁所,躲在廁所緩了好久才壓抑住頗有些悲傷的心情。

回到房間,疏導員開始放舒緩的音樂,整個房間很安靜,流淌著的音符彷彿親人的擁抱,讓人一下沒了防備。

趁著這個時候,疏導員開始詢問最近有什麼覺得很困難的事。這個問題一問出口,4個月來壓抑著的情緒突然噴涌而出。

每天凌晨2點睡覺,白天8個小時聽著天書一樣的語言進行翻譯,自己的業務同時需要學習。因為語言的問題與韓國負責人和很多會韓語的朋友有著各種各樣的隱藏的神經戰,當終於戰勝了語言的難關後,還要面臨新一批同事對我的奇怪評論。

話剛出口,半句沒到就突然哽咽到無法繼續說話。

我知道還有很多人比我更加努力,過著比我更加難過的生活。其實我沒有立場去覺得委屈,但是很多時候,有了家的依託,人就會變得像個小孩,可以放肆傷心,放肆委屈。

來到西安已經4年多了,漸漸地不會去哭,不會去示弱,因為成人的世界最看不慣這些。

但很多時候,仍然很想吃家鄉的菜,想到鍋包肉就饞的流口水,想到爽口的冷麵就覺得自己油膩的像一塊肥肉,想到食堂的有湯擔擔麵,雖然已經知道並不正宗,卻仍舊懷念那股湯汁的味道。

有的時候,我沒有想家,只是過的有些辛苦,然後,恰好想起了家鄉食物的味道,僅此而已。


兩都腹:記錄兩個平凡人對世界的看法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TAG:思鄉 | 美食 | 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