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你認為是革命好還是改良好?

問: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你認為是革命好還是改良好?

答:

暴力革命還是和平改良更有利於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就要看哪個社會變革運動有沒有能實質上改變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從而推動當時的社會向前發展。首先說一下和平改良,在清末, 康有為

的改良沒有成功、梁啟超的改良也沒成功。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沒有看到和了解到,當時的根本病因,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能相適應。改良已經無法滿足生產力的與生產關係的適應。他只能做到在一定範圍內調解,但是當時社會,在調和的作用下也不可能改變現狀的。

而革命則是徹底的打碎了,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封建殘留的腐朽文化至今還有。但是革命也是有弊的。就是在跟命中我國喪失了很多優良的文化傳統和凈化文化,使之沒有很好的傳承。以至於中國像在國美的思想根基的混亂。以至受外來文化腐蝕的程度如此之大,都是與此息息相關的

關於近代歷史,由於當時中國處於一個落後的階級社會,即存在兩大對立的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比如農民對於土地的需求,地主肯定不能給解決。而且後來外國殖民主義的入侵,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果中國進行改良則必然影響到封建統治者和殖民主義列強的利益,殖民主義列強不可能希望中國變的強大,面對當時的外強內弱,所以在當時那個社會和平改良只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真正要想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還是需要武裝革命解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切,戊戌變法,就是典型例子。孫文上書當時的國務大臣李鴻章

,要求進行變革改良,但最終被拒絕,都證明和平改良不行,無論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是受壓迫的階級。壓迫和被壓迫顯然是不平等的,何來「和平」改良?你欲和平改良,他怎會聽從一個受其壓迫的建議,就算有所採納,那也與當初的口號,綱領有很大退步。這就是妥協,軟弱。一再妥協,一再軟弱,最終就是失敗。

因為中國人不善於民族整體的學習,被封建專制統治了兩千多年,中國人的很多思想意識都已根深蒂固並且不善於開拓進取,包袱太沉重,很難自我調節成功.統治階級維護自己利益的手段既高超又狠毒,沒有一個統治者會心甘情願交出自己的權力,所以僅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而且又沒有什麼力量作為後盾的少數變革者迫使統治者改良變革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理應要靠另外的一種力量來打破現狀。當階級矛盾激發時,不可避免時,有出路的,只有通過暴力革命才能拯救當時的受苦大眾,所以才有革命烈士的拋頭顱撒熱血,才有了辛亥革命,才有了推翻封建專制制度。毛主席的「槍杆子里出政權!」,換來新中國的解放,這也證明了只有通過暴力革命更有利於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

因此,暴力革命比和平改良更有利於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

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改良應該是首選之法。因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況下,通過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個國家和平地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成為強國。改良可以使傳統與現代不完全脫節,也可以使變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帶來民眾的苦難,還可能造成國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後,可以實施較大規模的變革,但是變革的效果卻往往因為傳統的阻礙勢力、因為革命的不徹底而變得微不足道。當然,改良也有它的不利之處,但從長期來看,改良是比較可取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點是:近代中國的客觀歷史條件。電影《建國大業》中蔣介石有一句台詞說得好:反腐,就是亡黨,不反,是亡國。馮玉祥將軍在電影中也有一句台詞值得深思:真黑啊,不打燈籠我找不到道啊!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即使電影只是電影,而且《建國大業》還是以幻燈片一樣的速度換明星的主旋律電影,但是這幾句台詞還是值得我們思考一下。

這其中說明,近代中國在幾千年的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人民的思想嚴重落後於西方列強民眾的思想,而且,我認為暴力革命對舊制度的打掃更為徹底。近代中國想要得以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從根本上儘可能的派出舊制度的影響,所以,暴力革命對於中國更有利。

另外一點,偉人曾經說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的真正動力,尊重人民的選擇和現狀。近代中國是需要革命的,試想當年,餓殍千里,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中,和平改良已經無力改變社會現狀,歷史的實踐也向我們指出,只有暴力革命的道路才會創建一個嶄新的中國。

所以,只有革命!!才能達到從實質上改變生產關係、推動當時的社會向前發展之一目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改良也有它積極的意義。近代中國改良派的先驅們的很多新的思維滲透到當時的社會當中。為後期的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礎。但是無論如何,對於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暴力革命無疑是更有利的。

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推薦閱讀:

TAG: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