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極度外向人的內在自卑

極度外向是內在自卑的表現,還是內在強大的輸出?

一、你是這樣的人嗎

題目一取我就知道可能又有人要噴我了,外向人怎麼就內在自卑了?外向人簡直就是生活中的小太陽,走哪兒暖哪兒,人見人愛啊!是的,但是太陽只有一個,是孤獨的。

我不是說外向性格如何如何,相反我覺得外向可以給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如今社會就是需要去秀自己,去說去講,所謂「張嘴三分利」,搞好人際關係很重要。但是極度外向就有些病態的感覺,有些過猶不及的壓迫感,往往這些人內在其實是一隻偽裝和無助的獨行俠。

生活中我們一定見過一種人,他的特徵可能有「話多語速快」,「不會拒絕」,「性格特別好,基本沒發過脾氣」。

只要在超過2人以上的場合,他往往就是話題的中心,當然也許你就是這樣的人。你講段子、調侃、大笑,一刻都不停歇,身邊的人都會覺得你真有意思,你好外向,好喜歡你。而每次聚會結束,你回到家裡卻會有一種疲憊感,這種感覺就像是剛剛演完一出大戲,剛剛參加完運動會1000米長跑項目。你會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有種感覺就像熱鬧都是他們的,而我什麼都沒有。

二、你有這種感受嗎

有人要說了,那就是裝逼啊!這是典型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兩面派啊!裝逼、兩面派大部分情況是要撈好處的,是建立在使他人不適基礎上的不當得利,是損人利己式的使自己心情舒暢,比如老子終於在他面前顯擺了一回或者在他面前曲意奉承真累,他真的好煩。這是什麼,是事後有獲得感和滿足感,或者會有抱怨和怨恨。

但是極度外向人是怎麼樣的?首先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發行為。沒有人會逼迫一個人在人多的場合去做一個話題中心,極度外向人是無意識自發成為的,這套話語模式和行為方式彷彿已經寫入了基因代碼,只要在一個人多的場合就會啟動,去讓自己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原因是為了合群,為了可以融入,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融入這個群體里。其次不會有任何獲得感和滿足感。這麼做並不會舒服,而只會加重一種「罪惡感」,並且更加討厭自己,我何苦要講那些?剛才有沒有人不喜歡我?我是不是說太多了?陷入一種無邊的焦慮。極度外向人往往也是極度討厭自我的人,讓自己去討好別人,往往就是不會討好自己的一種表現。最後會覺得孤獨。即便如此真的合群了嗎,沒有。外在的合群還是會有內在的疏離,找不到內心契合soulmate,每次的交際應酬都像是完成一項任務或者演出一部大戲,衡量的標準是我有沒有讓別人接納我,我有沒有讓別人開心,而這其中自己從來都不是要考慮因素。這像什麼?很像馬戲團的小丑,孤獨誇張的微笑臉和肢體動作才可以掩蓋他本質的落寞和寂寥。

三、我不想再這樣了

可能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性格吧,這樣的性格有一種人前風光、人後憂傷的感覺。我想了很久為什麼會這樣,我才想到真的是內在的自卑造就的,小的時候過於老實被小朋友欺負,於是知道了偽裝自己融入群體是自我保護的最好方式。偽裝時間久了,慢慢也不知道自己本來的樣子了。既然偽裝,那就有自己給自己定的規則和標準,所以長大後,我變得會討厭自己,覺得自己達不到我期待中的樣子。每天都會去檢討自己,檢討又有哪些地方沒做好,緊張和焦慮是生活的常態。因此,極度外向是保護自己的糖衣,外甜內苦。

什麼樣的人會淡然如水、穩如泰山?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他對自己是肯定的,不願意去所謂的合群。不是看不上別人,而是更看重自己的實在感受,從而讓自己變得「佛系」。而小的時候被欺負過,甚至被霸凌過就會希望自己可以時刻在人群中,可以被身邊的人喜歡和接納,認為自己站在人群中心,就不用再害怕了。在這一次次的外向衝動中,漸漸地也沒了自己。

這種性格並不是有多麼不好,只是拋開這個表面特徵之後,我們是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才是重要的。極度外向是內在自卑的表現,還是內在強大的輸出?倘若你是後者,那我簡直要對你拜三拜,但是如果你是前者,我只希望我們一起多去內在關注,多去看看自己的內心。有很多時候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想要就是不想要,在討好別人之前請先去愉悅自己,即便可能所謂的「朋友」少一點,但至少你快樂。

推薦閱讀:

TAG:外向 | 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