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的讀書筆記(46)——《中國人的精神》

hi,大家好,今天又是更新的日子。今天來分享一部非常有意思,但卻十分難以評價的書,來自辜鴻銘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至於為什麼十分難以評價,各位看官讀罷應該就心中有數了。

老規矩,例行介紹作者:辜老先生,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曾任晚晴重臣張之洞的幕僚

辜鴻銘先生最重要的成果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他本人將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翻譯為外文。當然,今天要介紹的這本《中國人的精神》也是辜老先生推廣中國文化的一大力作。

ok,讓我們言歸正傳,說回這本書本身。從前文對辜鴻銘先生的背景介紹,大家很容易看出來,先生具有民國時期大師的普遍特質,學貫中西,精通傳統文化,也廣泛接受西方文化。但略顯不同的是,辜鴻銘先生可能是那一輩大師中較為傳統的,從他任張之洞的幕僚就能看出。因此,這本書非常深刻地基於傳統視野介紹了儒家,但是也如同現代人用時代眼光看到的那樣,瑕瑜互見。

先說說有價值的部分:

首先,辜老先生在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論。那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沒有系統而普遍的宗教崇拜?因為中國人有儒家,儒家思想如同西方的宗教一樣,給這個社會建立一整套道德規範,並且以禮的形式傳承

如同西方宗教勸人向善一樣,儒家在倡導道德修為,也如西方宗教的很多儀式一樣,儒家一樣講究很多形式。只是儒家並沒有上升到對創始人的信仰與崇拜(辜老先生是這麼認為的),而信仰基督教的人勢必會崇拜耶穌,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勢必膜拜默罕默德。因此儒家最終也只是一種思想,而非宗教,但是卻成為了一種宗教的替代品

書中,辜老先生認為,西方人先是崇拜宗教,但是引發了宗教神職人員的腐敗,繼而追求法制,引發了多數人暴政和軍國主義,最終造成了一戰。因此,辜鴻銘老先生認為,對外輸出儒家文化,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和平。

因為宗教,將神權賦予給了神職人員,但卻沒有給神職人員以世俗的約束,靠不住;信仰法制,但是卻必須基於少數服從多數,很容易出現辜鴻銘先生所言的暴民問題以及與之對立的軍國主義,依然靠不住。

那麼儒家思想是怎麼靠得住的呢?這就是馬上要說的第二點:榮譽感

辜鴻銘老先生認為,儒家凝聚中國的根本力量,其實是榮譽感,一種由內而外約束人行為的力量。儒家倡導的榮譽感,是立足於人心,而非依賴外部力量,因此,講究每個人出於榮譽感的自我約束,而非神職人員和軍警的約束。因此,由內而外的自我約束,不藉助外力,那麼自然可以避免外力的泛濫,而辜老先生正是認為外力約束的泛濫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以,基於上述兩點,辜鴻銘老先生認為儒家是一種「良民宗教」(可是怎麼看都不像是什麼好詞),教導人們如何依靠內心力量去做一個良好公民(此公民非彼公民,此公民必須忠君,其實應該叫臣民更合適)的宗教,強調調和爭端,彼此交心和平共處的宗教。

由內而外的約束使得中國社會非常容易治理,大家不需要外力的干預便可各掃門前雪,並且講求每個人都「克己復禮」,自然與人相處就會更加容易,更加「心照不宣」,因此辜老先生說,中國3000年的文明史,中國人都是始終活在「心」的世界,彼此交心,君子喻於義,不需要太多太直接太露骨的表示,彼此就都懂。所以中國語言的深奧也與此有關,因為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約束自己,那麼在表達的時候就可以盡量的含蓄委婉。這樣是辜老先生所說的,漢語很接近兒童的語言

上述兩點,是辜老先生對儒家優點的解讀,即形成一種由內而外的規勸與約束,每個人約束自己,讓世界達到一種和平的狀態。那麼,下面兩點,可能就是這部書備受批評的重要原因。

第一點,忠君

之前提到的,辜鴻銘老先生說中國傳統社會是基於個人榮譽感以及其對人的約束而建立的,但是他同樣強調了一件很重要的是,那就是忠君。辜鴻銘老先生認為忠君是中國人一切榮譽的起點。辜老先生認為,儒家傳統提倡忠君才能給人帶來榮譽,那麼,問題來了——忠君和榮譽感真的有關係嗎?

我想這倒未必。某種程度上來說,儒家思想是成型於真正的封建時期,一個階級制社會,那麼向上效忠,也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問題。而且,在隨後的不斷發展中,儒家更多的是充當了統治者喉舌的作用。因此,在長期的發展中,忠君似乎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儒家的主心骨。

但是,忠君真的能帶來榮譽嗎?或者評價榮譽與否的權利,真的是君王特有的嗎?如果,真的是君王的專利,那麼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宗教有什麼區別?都需要依賴一種外在的幾乎不受約束的強力去維繫。

我想,辜老先生並未看清一點,真正的榮譽是來自於天下人的悠悠之口的,這樣才是榮譽文化能夠凝結中國社會的重中之重。一個人的生前身後名,靠的不是當權者的左右,而是後人的蓋棺定論,不然謚號系統為什麼能橫行3000年?為什麼生前受高宗皇帝青睞的秦檜死後卻被鑄成跪像呢?當權者固然有能力去左右社會對一個人的褒貶,但這終究是一時的,中國人追求的榮譽感的根源是這個社會是後來人的評價。

因此,我認可辜老先生所說的靠榮譽感維繫,但我不認可榮譽感的起點和歸宿是忠君。換而言之,沒有君王的社會,榮譽感就不能維繫社會了嗎?

事先說明,以下內容會引起女權主義者的極度不適,請謹慎食用。

好了,看了事前聲明之後,讓我們來看第二點:中國女人的問題。這一部分書中獨立成章,但卻大講特講的是中國的納妾文化。辜鴻銘老先生重點和讀者探討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有納妾文化,而且中國的納妾文化如此源遠流長,抽刀斷水水更流呢?因為,妻子的忠誠

所以,我一直認為這一部分應該叫中國妻子,而不是中國女人。因為書中,辜老先生非常明確地區分了何為妻子何為妾。妻子,是一個家的女主人,需要通過效忠家庭來獲取榮譽感,她是家的一個重要成員,因此她需要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呢,通俗點說是用來給男主人取樂,再簡單點說,兩個字——玩物

書中,辜老先生認為和妻子結婚,是兩個家庭的聯合,雖然妻子不需要在外承擔太多壓力,但她必須盡心服侍丈夫,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榮譽感,參與家庭生活。書中辜老先生大談特談丈夫於妻子如何平等,如何恩愛。

我對於這個邏輯無法批判,但是我只想問一個問題,妻子是生物學上定義的女人,那麼妾就不是嗎?既然一樣是,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妻子是有分家的權利的,而妾只不過是一件物件。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情種」蘇軾也曾將小妾隨手送人。

這一章,雖然叫中國女人,但實際上,只有妻子才算是女人,妾甚至連人都不算。我其實最開始讀到這一部分,非常詫異於如此博學的辜老先生會說出這樣的話,13個博士學位的西學教育都沒有覆蓋掉他心中對男女人格不平等的傳統認知,那麼現在很多沒什麼文化的男人認為打老婆不犯法也似乎名正言順了。

因此,我說這本書是非常難以評價的。因為好的部分非常好,對於儒家對社會運行中的作用,解釋的非常清楚,但是同樣也完完全全地暴露了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劣根性。辜老先生從文化的維度解釋了儒家何以維繫天下3000年,也一樣說出了愚昧的忠君和性別問題。總體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的儒家注釋,希望每個想要了解傳統的儒家的看官老爺都可以入手一本,插一句,本書的原版是英文的,大家不妨對比著看。

好了,今天《中國人的精神》就說這麼多,下一期,我給大家推薦一部神作!來自孫隆基先生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這本書堪稱升級進化加強版的《醜陋的中國人》。


推薦閱讀:

TAG:辜鴻銘 | 儒家 | 中國人的精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