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

標籤: 佛教

偶像

崇拜

方丈

緣起性空分類: 宗教與信仰

《為什麼說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

作者:伍思源

在所謂的「破斥」《佛教的四大危害》的多篇作品中,佛教徒說得最多的就是「佛陀是反對偶像崇拜的」 ——關於這點,本來我並不想多說什麼(原因見下),但見眼下愈發瘋狂的造像熱潮(動輒耗資數億,甚至是數十億去建造各種巨大的佛像、觀音像),讓我不得不又再下一些功夫…

註:不多說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大家的邏輯不在一個頻道上(每年學佛學傻的人不在少數,原因主要有幾個:佛教徒的邏輯不在正常人的頻道上;佛經、偽經太多,而且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少;反智、反人類的教條較多,比如「戒色」【夫妻之間的性行為也被他們視之為所謂的「正淫」】),你不能說服他們,他們也不會聽你的話。

先說佛教徒的邏輯:「緣起性空」是佛教的核心邏輯,在這個邏輯之下,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概念,本質上都是虛無的(因為都是虛無,所以也就等同了:「一花一世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大皆空」、「如夢亦如幻,如露亦如電」、「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說法皆源於此)

一個正常的人,當他碰到「1+1=?」這樣的數學題的時候,他會根據自己的邏輯,自然而然地得出「1+1=2」這樣的答案,但是在佛教徒的腦里,想的可能會是這樣:「1+1=1」、「1+1=3」、「1+1=5」…都可以,為什麼?因為一切色相都是空啊(1、3、5都是空),所以其實所有的等式都是「0+0=0」,你說這樣的等式能不成立嗎?

激辯了大半天,最後還是我用一個問題擺平了:你先借給我一百塊,然後再借一百塊,最後我只還你一百塊,行嗎?然後他就不幹了——這就是「緣起性空」的荒謬之處:把所有的東西、概念都唯心(虛無、等同)化了。你可以說一滴水加一滴水等於一滴水(不過兩滴水相加之後體積也是變大了啊),但是你卻不能說一塊錢加一塊錢等於一塊錢(在和佛教徒辯論的時候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太善於「偷換概念」,其實他們並不是在偷換概念,而是在他們的腦里,所有的概念都是一樣的、都是虛無的,順手拈來即可用)

佛教徒的第二個核心邏輯就是:「因果報應」,關於這點我在《佛教的四大危害》一文中有詳述,不過在這裡我想結合他們的「緣起性空」理論再作一些簡單的說明。

根據「緣起性空」理論,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是沒有「對錯」或「好壞」之分的,因為這些概念的本質都是「空」:你的肉身感知(色相),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受(喜怒哀樂)、想、行(善惡)、識,皆是虛妄(他們稱之為「五蘊皆空」)

既然沒有「好壞」,那麼又談何「報應」呢?所以「因果報應」理論和「緣起性空」理論是相矛盾的:所謂「因」,所謂「果」,所謂「業」,所謂「報」,其實都是「空」——關於這點,他們並不會也不能承認,否則的話,佛教的理論框架就坍塌了。

第一: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親自指導、塑造過幾尊(自己的)等身像(分別為8歲、12歲、25歲的等身金像)

既然反對偶像崇拜,那麼又為何親自重金塑造、開光呢?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

為了響應信眾的要求?作為信眾,對偶像的最高敬意、崇拜,不是應該遵循其教義、教誨嗎?作為偶像,又豈可因為信眾的要求而隨便改變自己的意志?或者我們可以從相關的經文中一窺其心態(見下面第二點)

第二,在小乘佛教的經典中,並無類似的文字記載(說什麼佛陀反對塑造偶像),相反,釋迦牟尼對塑造佛像的行為是讚賞的,並認為有福報。

小乘佛教的經典,對偶像(佛像)最早有記載的是《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有次佛陀忽然消失了數日,優填王思佛病倒,於是大臣們命人用檀木雕刻了一座佛像給他以解相思之苦,後來,佛陀回到人間之後就有了以下的一段對話,原文如下:

爾時。優填王手執牛頭栴檀像。並以偈向如來說。

我今欲所問  慈悲護一切

作佛形像者  為得何等福(大意:做佛像有什麼福報呢?)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曰。

大王今聽之  少多演其義

作佛形像者  今當粗說之

眼根初不壞  後得天眼視

白黑而分明  作佛形像德

形體當完具  意正不迷惑

勢力倍常人  造佛形像者

終不墮惡趣  終輒生天上

於彼作天王  造佛形像福

余福不可計  其福不思議

名聞遍四遠  造佛形像福

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饒益。天、人蒙祐。

爾時。優填王極懷歡悅。不能自勝。(大意:福報有好多,優填王太開心了)

由上述文字可知,佛陀是讚許(塑造佛像的)行為的,而且塑造佛像的人將會有莫大的福報:這與「佛陀反對塑造偶像(佛像)」的說法相悖——面對這赤裸裸的文字,他們辯稱「佛像不是偶像」(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對「緣起性空」理論研究得不夠深入)

註: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的,這簡直就是瞎掰:沒有鬼神,何來輪迴之說?在《增一阿含經》裡面,佛陀就是神通廣大的「神」,能夠飛去忉利天講經、能夠隱形讓眾人不可見,佛教不僅是「有神論」的,而且還善於造神(各種佛、菩薩、羅漢、珈藍...)

第三,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也有許多對偶像(佛像)崇拜的描述(比如《地藏經》)

以下內容節選自《地藏經》原文:「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幡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或懸幡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

關於這個問題(大乘佛教的經典中有偶像崇拜的描述),他們辯稱:「《地藏經》在法統上是存疑的」——又撇得一乾二淨了(而且,沒人質疑的時候他們不會主動把《地藏經》掀翻,只有當有人質疑了,才諾諾地解析一下,這給人有種「便宜佔盡」的感覺)

或許他們說的也沒錯,因為在小乘佛教看來,大乘佛教的經典大都是偽經——對於這種說法,我是比較認同的(比如《法華經》中的「龍女成佛」的故事就是編造的)

註:在「破斥」《佛教的四大危害》的文章中,有人拿「方丈」一詞說事(說最早是源於佛教),在這裡我也順道解析一下:

首先:佛教徒認為「方丈」一詞是出自於《維摩詰經》的,但是《維摩詰經》中並無相關的記載(上中下三卷,原文、譯文都沒有「方丈」一詞及相關的提及),而且,這部經書也早已被質疑得體無完膚(從經文到作者,都有好多矛盾、無從考究的地方)

其次:與佛教有關的記載,對「方丈」一詞的最早提及是《景德傳燈錄》,其時指的是禪僧的獨立居住處(「師歸方丈閉卻門」、「大笑歸方丈」、「師便下座歸方丈」),並不是指寺院的最高管理者,也不含有什麼尊稱的意義——這還是宋代的事情了。

再次:為「方丈」賦予尊稱的意義,最早是出於道家的「人心方寸,天心方丈」,《莊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大戴禮記?本命》(丈,長也),故而「方丈」是對有道長輩的尊稱——這要比佛教早好多、好多…(不過最早的還是《山海經》,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道教是修仙的,從這點來看,「方丈」一詞用於道教也更合適)

第四,拋開經文,我們回到現實,從古到今,佛教都是一個偶像崇拜的宗教:滿地都是證據(國內外的,歷朝歷代的各種大佛、石佛、佛像、菩薩像、金像…)

耗資12億,用108公斤黃金打造的世界第一大佛,如今「縮水」

  湖南建成世界最大「千手觀音」聖像高99.19米(連同景區相關設施投資15億)

  世界最大白衣觀音像總投資達8億

  李嘉誠15億捐建寺廟開放,建有76米高青銅觀音像

  大佛被吹低頭,耗資5千萬卻如此不堪一擊

  安徽九華山99米高銅佛像建成,投資3億多元

  南海觀音像竟耗資三十三億元

  蘇州西山大觀音禪寺建觀音像66.99米,高過重元寺銅觀音一倍

  堪稱目前世界第一銅鑄大佛的龍口南山大佛38.66米

  全球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在中國!總高48米,投資3.8億元

  世界上室內最大的彌勒佛銅座像高30米,總重量為400噸落成

  貴州最大露天彌勒佛落成,重達660噸

  浙江遂昌最大彌勒「笑」傲全國,臉有800多平方米

  普陀山觀音和蓮花山觀音比哪個一個更大?

  ……

  講一下中國巨大的佛像,數都數不過來;中國新造佛運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時期一皇帝痴迷佛教,四次出家最後餓死;古代真實的寺廟成淫樂之地一朝竟有17位皇后出家;僅國都洛陽就建寺達1367所,全國出家僧尼達200餘萬人,當時的寺院不事生產,享有世族地主階層的特權;把國家財產分成三份,供養僧尼就佔三分之一);經曆數次興衰中國開始一輪新的盛世造佛運動——太多太多,遍布全國的寺廟、佛像、觀音像,越是高、越是大、越是金貴,功德越多……

  可以說,佛教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滿足了人性中的貪婪(貪圖福報)

  佛教,盛世蛀蟲也,腐蝕人的思想、社會的財富。

綜述以上四點,佛教就是一個偶像崇拜的宗教。

全文完

分享:

4

喜歡

1

贈金筆


推薦閱讀:

TAG:宗教 | 佛教 | 宗教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