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娘不娘我不知道,你是真的欠!!

最近,安徽衛視出了一個新的綜藝節目《青春的征途》。

本來是很不錯的一個節目,主題應該是要走「少年強則國強」的路線,充滿正能量,還有《真正男子漢》之類的節目做前車之鑒,大概是要準備靠這個綜藝節目在收視率的戰場上血拚。

但是刷爆各大社交媒體的原因,並不是大家對這個節目多看好,多麼有興趣,而是因為放出來的一支宣傳片。

宣傳片的口號就是「我是XXX,拒絕娘炮!」

當年我們一直在「拒絕黃賭毒」,現在可好,「拒絕娘炮。」

因吹斯汀。

當然,這個節目也做到了未播先火,不知道相關單位對節目組的KPI考核的怎麼樣。

小時候,我可能就是別人眼中的一個「娘炮」。

同齡的小男生們整天灰頭土臉爬高爬低的時候,我連個牆頭都翻不過去,要他們連哄帶騙生拉硬拽的去完成一些男孩子「應該輕易完成的娛樂活動」。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柔弱的小男生,總是會被調侃開玩笑,那時候的自己也是開不起玩笑,一生氣就抹眼淚,然後被變本加厲的嘲笑。

所以那個時候,特別反感別人說我「娘」,感覺深深的被冒犯。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個老師,每一節課在提到我的時候必然會稱我「二姑娘」,然後笑眯眯的聽整個班的哄堂大笑。那個時候對他的咬牙切齒一直延續至今。

前幾天看到他在同學群里說話,我沒吱聲。

他可能忘了,我不會。

前幾天我爸追一個電視劇,裡面有一個叫謝孟偉的演員,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就是小兵張嘎的扮演者。

我告訴家人說,我就很瞧不上這個演員。

謝孟偉之前出過一個單曲叫《哥不是娘炮》,mv的畫風一言難盡不說,歌詞里還有對當下一些藝人的歧視和對藝人粉絲的無差別人身攻擊。

看了這個作品之後,我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一樣的:這人想紅想瘋了吧?

很可惜的是,被人罵了半天,好像還是沒紅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不斷的被解放,各種平權反歧視的聲音越來越多,這是個好現象。

近幾年,基腐文化從亞文化圈脫穎而出,進入到公眾視野。一部《上癮》紅了兩個小生,娛樂圈裡的明星很多都開始賣腐炒作,也收到了或多或少的成效。曾經的小虎隊成員陳志朋,不也開始穿黑絲穿高跟鞋唱歌,個中曲折不為人知,但是也是一種對當下流行文化的順勢而為。

畢竟,誰不想火?

這個時候,不管是謝孟偉的「直言不諱」,還是安徽衛視高舉「拒絕娘炮」的大旗一路高歌猛進,總感覺像是在「反流行」,挑戰觀眾的底線,變相的蹭熱點,吃相不是一般的難看。

人都是很複雜的動物,每個人的視角和價值觀都是由很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的。

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

比如,如何定義「娘炮」?

家鄉有一句俏皮話,「小時候不抽煙,長大了當不了爹。」抽煙的人覺得不抽煙的是娘炮。

舉止豪放的人會覺得心思細膩的人「娘炮」。

不修邊幅的人也會說那些用心打理自己的男生「娘炮」。

性情溫柔的男孩子會被說「娘炮」。

《紅樓夢》里的賈寶玉是娘炮,電視劇《蘭陵王》彈幕里也有人說蘭陵王就是個娘炮。

在著名演員吳京的眼裡,衣著寬鬆穿羅馬鞋舉止有點忸怩的人,也是娘炮。

感覺以後每個人都是「薛定諤的娘炮」。

誰都沒辦法確定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不是夠爺們兒。

「娘炮」這個詞本身就是對男性和女性進行了一場無差別攻擊,除了對男性的侮辱,還有「女性特質就是劣等」的潛台詞。

「娘炮」是罵人,「女漢子」可以上春晚和女神飆戲。

在這些人嘴裡,「娘炮」之後緊跟著的就是「男人就該有男人的樣子」。

他們的歧視從來都不會單單只針對某一個方面。

蘇打綠的主唱吳青峰參加了《蒙面唱將猜猜猜》,極具個人辨識度的嗓音讓網友紛紛表示「面具帶了也沒用」,憑藉著清澈的聲線和過硬的唱功,在節目上下圈粉無數。作為蘇打綠的主唱,創作能力也很不俗,那英、張惠妹、楊丞琳、林俊傑、陳奕迅等很多著名歌手都有金曲出自他手。

就是這樣一個業務能力過硬的藝人,卻因為聲線的陰柔,被一個來自某政法大學的教授評論,「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小情歌竟然是男的唱的,從此以後,不再用這歌。」

看到了嗎,這樣的人看不到別人的才華,別人的能力,只能看到別人的聲音是不是像女生。

有網友翻出該教授之前的言論,聲稱「同性戀來自地獄」「已經到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時代」,宣傳男權至上,貶低和物化女性。

歧視從來都不是單一存在的。

很難想像,歧視「娘炮」的人會支持婚姻平權,歧視女性的人會支持男女平權。

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是什麼樣子?誰說了算?

如果真的像該教授所說的,「男人該有男人樣,女人該有女人樣」,那我們一直歌頌的花木蘭,還有楊門的忠烈女將該如何自處?

相關研究表明,任何所謂的「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歧視都是這個社會馴化的產物。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人類的性格特質都是因為後天社會對該性別的人有刻板的期待導致的。

也許有些男孩子就是更喜歡洋娃娃,有些女孩子更喜歡舞刀弄槍。有些女人就是不拘小節,堅強獨立,有些男人就是溫順柔軟,感性至上。不管是堅強獨立,還是溫順柔軟,每一個詞都是中性詞,為什麼聯繫到男性或者女性,就成為一些人眼裡的不倫不類?

所謂的「不倫不類不男不女」,傷害到誰了嗎?

可能有些人永遠學不會「你不喜歡不一定就是錯的」,永遠學不會尊重個體差異,像是時代巨嬰一樣,把自己當成價值標杆,任何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統統拖出去槍斃。

上面的那個大學教授還說,「如果政府和法律管不了,那麼民間和宗教就該恢復自己的法庭了。」

喂!醒醒!8012年了好嗎?

《奇葩說》是我很喜歡的節目,這個節目教會我最大的財富就是學會尊重個體差異,擁抱不同的價值觀。

我喜歡看選手肖驍在舞台上撒潑。

很多人在評論里說他「娘」,他絲毫不在意,還經常在節目里自己說自己。我很開心他能這樣坦然的和自己和解,有時候又在想,能不能有朝一日我們可以不用擔心像他這樣陰柔氣質的男生被嘲笑被謾罵被攻擊。

小時候我很不喜歡別人說我「娘」,大學的時候已經可以在別人說我「娘了吧唧」之後,故意挽著蘭花指叉腰罵街。

發小聚會,曾經的小夥伴還是會開玩笑叫我「姑娘」,我也已經可以大方應承下來,順便求娶反擊回去。

在閨蜜上衛生間讓我幫忙拎包的時候拒絕她,理由是擔心這麼「娘」的我,拎一個女包會爆炸,因為「娘」爆了。

當然,當年的老師我還是不會原諒他。

但是這樣的雲淡風輕甚至是自嘲,並不是因為這樣的玩笑變得友好了。

包裹著糖衣的歧視依舊是歧視。

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沒那麼「娘」,說白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我真的很「娘」的話,我還是害怕直面這樣的不友好。

我希望有一天 ,所有人可以不把「娘」當成是傾斜的影子,讓那些「身不正」的人也得到應該有的友善和尊重呢?

我們可以不用自己跟自己和解,因為社會撕掉了所有刻板的標籤,給了每個人最大的包容和鼓勵,鼓勵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社會是一床柔軟的席夢思,包容每一顆敏感脆弱的玻璃心。

小男孩可以玩布娃娃過家家,女孩子可以舞刀弄槍做「女英雄」。讓更多人,可以從對世俗的妥協中解放,而不是為了不受到傷害,成為別人眼裡的「大多數」。

但願,每一天都是「太陽當空照」,再也沒有子虛烏有的「傾斜的影子」。


閉目魚,

內心敏感的獃子,有話就說的直腸子,情商負數的軟柿子,不許捏,謝謝。公眾號:bimuyu1088


推薦閱讀:

TAG:吳青峰 | 娘炮 | 性別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