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去的熱量會騙人?怪不得我不瘦

每天掰著手指頭算著食物里的卡路里,手機里的熱量軟體誠實的記錄著你的飲食狀況。但你知道嗎卡路里其實會騙人。

這並不是說食物上卡路里的標註是錯誤的,而是因為我們人體實在太複雜了。

為什麼同樣一份食物有的人吃下去胖,有的人不胖?為什麼嚴格控制「卡路里」還胖了?這都是因為人體內複雜的運算系統。

你看到的卡路里可能真的跟你吃下去的有差別。

食物自身很難懂

大自然賦予每個人不同的長相,也賦予每個食物不同的內涵。從減肥角度上來說,食物的「細胞壁」越厚,越難消化和吸收。

想一下什麼蔬菜比較難嚼?芹菜。

芹菜里的纖維很多,如果有擇過芹菜的人就知道,藕斷絲連的,經常要「抽筋扒皮」。但也就因為這樣,芹菜富含很多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

再比如說堅果。我們無法吸收堅果里全部的卡路里,因為堅果有一個厚厚的「細胞壁」。

美國農業部的珍妮特·諾沃特尼(Janet Novotny)和同事新發表的一份研究結果表明,一份杏仁產品的標籤上標出熱量為170大卡,但進食後僅獲得了129大卡的卡路里。

也是,如果花生瓜子們不努力長的堅硬一點早就被什麼大鳥蝙蝠消化掉了,今天也就看不見它們了。

軟爛食物更容易吸收

我一直不推薦大家減肥去喝粥,除了容易餓,容易喝多,營養不夠,升糖指數太高之外還有一點:軟爛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

土豆泥就比土豆吸收更快;粥比米飯吸收的快

食物的冷熱也會有差異

熱米飯吸收的熱量就比冷米飯多。從這個角度上說日本的壽司採用的冷米飯對減肥是有幫助的。這也是日本人大多瘦的原因之一。

食物熱效應的差異

食物熱效應就是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熱量。不同的食物的熱效應不同。

脂肪的食物熱效應約佔其熱能的4%-5%,碳水化合物為5%-6%,而蛋白質還要高,能達到30%-40%。

也就是說我吃100大卡的脂肪和碳水,吸收率是95%以上,吸收的卡路里約為95大卡

但是我吃100大卡的蛋白質,吸收率在70%左右,吸收的卡路里為70大卡左右。

混合性食物的熱效應一般為其總熱量的1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一頓飯能提供500大卡的能量,那麼消化它的過程就要用去50大卡。

閱讀鏈接:3000大卡巧克力跟3000大卡大白菜哪個更讓你胖?

個體的差異

這個世界上有吃不胖的瘦子,也有喝涼水都長肉的胖子。其中一個差異就是體內的「菌群」。

曾今我們說過,胖子體內「厚壁菌門」多,瘦子體內「擬桿菌門」多。

閱讀鏈接:吃瘦子的屎能變瘦你吃嗎?

「吃的多」不等於「胖」,「吃的多」「吸收的多」才會「胖」。

胃口大,又偏向於甜食?這都是你的菌群在搗鬼。

如果你長期喜歡吃高熱量、高脂、高糖食物,體內的「厚壁菌門」就會增多。長期以往就會更傾向於吃高熱量食物,吸收的也會更多。

除此之外,身體的「體重定點」也悄悄控制著我們的體重。你身體是很有想法的身體,他覺得你應該多重就會悄悄的在幕後幫你調節。

他覺得你應該48kg,你一減肥他就努力多吸收食物的熱量或者讓你覺得餓。

同樣的如果你要是每天都多吃一塊巧克力,2年以後你的體重會增加16斤嗎?並不會,你可能2斤都重不了。

怎麼確定卡路里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已經懵了。APP記錄的卡路里都不準,那我應該怎麼確定我吃了多少大卡?

首先app的記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不是沒有用。我們需要的是結合APP再結合實際。

1、軟爛的食物盡量避免

比如芋泥、土豆泥、紫薯泥這些盡量避免。好不容易吃個粗糧,你還非要整成泥,不如吃米飯去算了。

2、澱粉放冷吃

人體消化冷水需要卡路里,「冷米飯」也是一樣。澱粉食物放冷以後會產生「抗性澱粉」。

變成「抗性」,也就是「難以消化」的澱粉之後,這些澱粉就會在腸中像食物纖維一樣發揮作用,為身體健康做貢獻。

「抗性澱粉」與「普通澱粉」不同,由於胃難以進行消化,因此不會被小腸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

但是腸胃不夠堅強的,請自動略過這條。

3、巧用蛋白質

這是在利用食物的熱效應。在吃米飯麵條的時候不要總是光顧著大口吃飯大口嗦面。增加蛋白質的比重,能降低米飯中的「升糖指數」。

比如米飯+魚

米飯+雞蛋

記住「脂肪類」食物最好避免跟「主食」一起吃。

卡路里僅僅是一個參考,當你看見一桌子美食的時候,請不要把他們跟各種數字畫上等號,你是鮮活的人而不是機器。

相關鏈接


吃瘦子的屎會瘦,你吃嗎?

3000大卡大白菜3000大卡巧克力哪個更讓你胖?


推薦閱讀:

TAG:易瘦體質 | 卡路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