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傳統商務咖啡館的沒落與小藍杯的興起

前生

從10年前或更往前,在中國的大中小城市裡,遍布各種商務型咖啡館,以灣灣系咖啡館為主流,隨後演變出來了無數品牌。

當時一杯咖啡賣36元左右,給人的感覺是高級。你看比中藥還黑、還苦的一杯東西,一股焦糊味道,能賣36元,誰不覺得高級?不愛這一口的,都認為歪果仁全是傻X,怎麼會喜歡喝這樣的東西。

雖然大多數人喝不懂,但是加了奶油球,加了糖包,依然是「味道好極了」!真好喝嗎?天知道,喝的人知道。其實,說好喝的,都是因為它貴,不好喝也不行啊。他們的商務餐,牛排,也是一樣。在你還吃不出來是牛排還是豬排的時候,人家告訴你是牛排,而且那麼一片牛排的價錢,可以買好幾斤豬肉的時候,你會覺得它不好吃嗎?那時候,大家見得少,所以,以為咖啡就是那麼貴的,牛排就這個味的。

曾經一個連鎖咖啡館,鼎盛時整個市區到處是它的影子,600-700方以上的店面是標配,不少店,動不動就是1000方以上。老闆娘有2台賓士600以上配置的座駕,那個財大氣粗呀。總之,開咖啡館的,一定都很賺錢。看看開咖啡館的老闆們,過得滋潤優雅,一定是這樣。而事實上,這是一個偽命題。大多數咖啡館老闆,尤其獨立咖啡館老闆,其實根本不靠咖啡館賺錢,他們生活的品質,不是來源於咖啡,這是很多置身事外的人們的錯覺。

今世

近年來,大面積傳統商務咖啡館開始大量地沒落,關店潮紛紛襲來。這跟服裝店不一樣,倒閉了大家都怪馬爸爸的淘寶網。筆者認為導致傳統咖啡館出現了舉步維艱的狀態,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外在因素

一是咖啡單杯售價不斷下降

隨著世界距離的拉近,國人了解外面的咖啡文化的渠道和途徑增加,我們的商業必須接受世界的競爭,咖啡的零售價格越來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趨同,也就是咖啡零售價格越來越便宜,不能再賣那麼貴了。

二是運營成本不斷上漲

主要是房租不斷上漲和員工工資不斷刷新紀錄。與10年前相比,這些成本增加了好幾倍。而一杯咖啡的售價反而降了下來,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三是原料成本不斷上漲

誠然,目前市場上好咖啡越來越多了。但是咖啡館賣得肯定不僅僅只有咖啡本身,原料成本越來越高,也是導致咖啡館利潤空間變薄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升

消費者在不斷學習教育中成長和覺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先富起來,先步入世界一流城市的北上廣深,尤其是已然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時尚之都的上海。你想用一杯味道極差的咖啡糊弄消費者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些10年不變的裝修風格,也吸引不了文化水平、審美眼光、見識度越來越高的消費者。大家都在談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體驗感,消費者越來越挑剔,但是很多大面積商務咖啡館,卻是停滯不前。

五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現在的咖啡館,不但要拼裝修、拼產品、拼服務,更要拼創意。作為咖啡消費主力人群的90後,他們在咖啡好喝的同時,還需要好玩,需要時刻體現自己的存在感。網路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讓更多個性化小咖啡館,成為了創意、營銷的明星。你必須變著法兒讓粉絲們開心。

六是互聯網模式燒腦也燒掉傳統

淘寶網出現,很多門店沒有意識到危機,最後關門了。滴滴出現,很多計程車沒有意識到競爭,最後生意被替代了。瑞幸咖啡出現,大家冷眼旁觀,嫌棄人家咖啡不好喝,但你似乎可以預見,瑞幸咖啡努力推動之後的局面。這不是狼來了,而是機遇。當敵人來了,你得變革自身,而不是埋怨敵人。

內在因素

一是企業大了,利益分配機制不公,團隊不斷分裂。

企業要做大、做長,最核心的動能是人才。人才籠絡不了,你的企業怎麼可能有後勁,怎麼可能應對競爭?作為企業主,你只想讓團隊給你自己賺錢,你開賓士,跟你十年八年的員工連電瓶車都還買不起,不離開你,他怎麼會心理平衡?

二是團隊不學習,不進步

企業想要與時代同步,必須與時俱進。商業連鎖企業如果做不到引領時代,至少也要不被時代淘汰,那就需要不斷學習。咖啡與茶一樣,不僅僅是一杯飲品那麼簡單,而是文化的營造。你要創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就必須不斷學習,向成功的企業學習,更要向失敗的企業學習。

三是模式不創新,產品不更新

做咖啡品牌,咖啡企業,本就應該追逐時尚,心胸開闊,善於接納新的事物。尤其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不斷學習研究世界最先進的模式和產品。現在城市裡的西餐廳,已經法餐、義大利餐、西班牙餐……進行細分了,你還在台式混合西餐,賣得是法餐的價格,做得是冷凍菜的品質,誰會買賬?產品不更新迭代,模式不創新融合,只有死路一條。因為你不創新,你不更新,你的競爭對手已經在那樣做了。

四是不懂得駕馭新媒體

從新浪微博開始,到微信平台興起,再到美拍、快手、直播、抖音、微視,一波又一波的新媒體刷新我們的想像力。可是,你去看那些傳統的餐飲企業,咖啡企業,有多少能把握這個潮流,讓自己在新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你不玩,不代表你平庸,但你一定會OUT。

來生

成本控制、模式創新、業態包容、與時俱進,或許是傳統咖啡館走出困境的一條路子。促進傳統咖啡館轉型升級,需要傳統商務咖啡館業者或管理者下定決心,必須是壯士斷腕,才有生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國人對文化的需求開始逐漸顯現。而文化需求是多樣性的、個性化的。咖啡館是一種休閑文化、生活方式的承載。筆者認為,「小、精、專、特」的多業態集合店、夫妻店,將會是今後咖啡館的一個發展方向。

另外,筆者認為倒是不必過於恐慌互聯網幹掉咖啡館。但是作為一個咖啡館經營者,要時刻保持警惕性,也就是說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至少從目前情況來看,互聯網暫時還干不掉咖啡館。除非未來出現三維空間,出現讓筆者的智商無法想像的新科技。

實際上,全世界都一樣,咖啡館從真正意義上講,是一個社交媒介。你會發現,不管是中國還是北歐,去咖啡館的人們,往往不僅僅是沖著咖啡去的,更多的需求,是為了社交。商務社交、情感需求,或許是比咖啡因本身更具有吸引力。

這就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網紅店出現的原因。網紅店之所以會紅,至少他們在空間營造上,把握目標人群的社交需求,把咖啡館的體驗做到極致,色彩、音樂、氣味、燈光,每一個細節,都滿足他們拍視頻、拍照片的玩性。90後說,星巴克是照相館,也是這個意思。

就如你看到的瑞幸咖啡,你以為它是在賣咖啡嗎?我的理解是,它在花錢買流量,買粉絲。它比誰都知道,喝咖啡的人群,對他們神州專車,甚至其他的互聯網業態,有多麼的重要。


推薦閱讀:

TAG:咖啡文化 | 咖啡 | 熱門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