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教和佛教到底有什麼不同

大家好,我是太行周易的鏡心師傅,很多人問我,道教和佛教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探討過道教和佛教的不同,不過那主要是從嬰靈超度的方面來說的。比如道教超度嬰靈,嬰靈所得的功果,是寄生於道家三十三天靈境,接受靈性供養。福慧俱足,即可再投胎為人。有大福報的父母,嬰靈能再隨緣入胎,重為子女。而佛教超度嬰靈,是超拔嬰靈往生西方凈土,出離六道輪迴,跳出了世間緣。

那麼從整體的對比來看,道教和佛教的區別在哪些方面呢?我參考一些高功大德的論述,試著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

1、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凄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來世.

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鍊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信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

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鍊,最後羽化飛升。

2、對待生和死的態度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複、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那麼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托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

3、佛教不講算命,道教專研命理。

在小乘佛法里,四分律規定,佛教弟子,無論在家還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風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網經菩薩戒本》也是規定不能做這些的,被稱為邪命。佛法有雲,只要是勸信眾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惡法,惡法亦善,惡人用善法,善法亦惡。

中國人向來信命,易經本來就是從占卜而來,所以孔夫子就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中國的幾千年的文化,實際就是周易文化,因為在四書五經之中,易經為群經之首。太極圖和陰陽魚,都是道家的運用了易經的思想。

推薦閱讀: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