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進入良性循環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律,但光有自律還遠遠不夠!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大不容易。

為什麼人們喜歡懷念童年?

就是因為童年的快活最多最純粹,而一旦長大,不如意的地方就越多,就越難有簡單幹凈純粹的快樂。

世間是一個大道場,人生也有一個根本的任務:找到自己,強大自己,超越自己。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人最終追求的還是一個自我實現的慾望滿足。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無法圓滿的完成任務,還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無法「找到自己」,緣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進入良性的循環。

曾經,有個好萊塢女星在去世前悲嘆道,一開始我的人生是那麼漂亮閃耀,可後來我卻把它搞得亂七八糟...

實際上,人生就是這樣,人生也是需要經營、管理和計劃的。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私人飛行員邁克爾·弗林特(Michael Flint)曾經向巴菲特請教人生的規劃問題。

巴菲特告訴了他三個步驟:

1)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標;

2)然後,巴菲特讓他選出前5個目標;

3)最後,巴菲特讓弗林特把那20個他沒有選中的目標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前5個目標。」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可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忙活前5個,但又放不下、捨不得其他20個目標,以至於在次要目標上或主動或被動的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畢竟,人就是如此貪得無厭的動物。

我們總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實現目標的自律性的難度。

自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也許你認為自律不過就是控制自己去做某些事情,比如每天早晨跑步,但自律不止於此。

其實,人生光有自律是不夠的,自律的內涵是專註和計劃性,是強大的信心和笨功夫。

有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被問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他們的答案是一模一樣的:

「專註(Focus)」。

所謂專註,就是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首要目標上,不分心且持之以恆。

我們看中外名人的傳記,所有功成名就的人幾乎都有這個基礎素質,這也符合「二八定律」或「80/20法則」:20%的動作決定了80%的結果。

聰明的人生其實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巴菲特用自己的例子說明了這點。

如果寫巴菲特的傳記,把他生活的日常寫下來的話,可能會非常無趣,因為巴菲特的作息太過於規律了,早睡早起,沒有多少派對和應酬,他也不喜歡參加各種會議,花錢很少,愛喝可樂,幾十年如一日地住在結婚時的房子里...

所謂計劃性,就是嚴格的規律性動作。

這讓我想起有個大人物退休後,別人想要拍攝他的日常,結果兩三天就拍不下去了,因為太簡單太規律了,就是吃飯睡覺看報,一點意思都沒有。

有時候,聰明的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在社會上如果你閱歷豐富的話,就會知道,越是張牙舞爪的人往往越是虛弱,反而那些安靜坐在那裡看似平平無奇的人,往往是有山一樣的能量。

自律意味著自我的控制力強大,而自我的控制力強大又意味著內心的強大。

比如你每天堅持跑步,三個月後就會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做起事來精神旺盛,信心十足。信心是什麼,就是你百分百相信自己所想的,所做的。

實際上,精神和肉體之間,是有隱秘的關聯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跑步和寫作,靠長期的自律修行出強大的內心,他說,「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著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這句話已經是有幾分近道了。

當然,這種自律是非常嚴苛、枯燥和無趣的,鐵杵磨成針這樣的笨功夫能有什麼趣味性呢,除非自我虐待上了癮。

但聰明人都是用笨方法的,胡適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郭靖苦練降龍十八掌,洪七公教他別的武功他也不學,這不就是笨功夫嗎。當年民國武學大師孫祿堂教徒弟,說其中一個弟子每天苦練站樁,他說幾年後這個弟子功力最高,果不其然。

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比如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有3個習慣常被人稱道:

1.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

2.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3.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

笨功夫實際上就是最大的捷徑。

有些人之所以把生活搞得一塌糊塗,一團糟,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下笨功夫,他們往自己的人生里塞了太多的目標、雜念。

「聽了很多大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說起來輕巧、小機靈,但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只能是怪自己太貪心,太不肯下笨功夫。

作家路遙的小說《人生》扉頁上有一句柳青(《創業史》作者)的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人生。」

要知道,我們的一生看似漫長但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在這短短的如白駒過隙一樣的生命當中,我們的時間、精力、注意力和喜好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資源。

就像是種地,你選擇種在哪裡,種什麼種子,把你的資源消耗在什麼地方,都決定了我們一生的質量和結果。

所以,做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立身之本、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就是知輕重、明先後的意思,人只要知輕重、明先後才算是懂事啊。

古今中外,已經是有許許多多的前人志士,對人生的每個階段和整個過程都體驗、試錯、分析透了。

《莊子-天下》里說,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所謂"內聖外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自律、自我管理的意思,如孔夫子、王陽明、曾國藩等,都有自己的行為規範,而且是一旦立定了,就從生到死,數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的做下去。

凡是所信的,就是所行的,這就是知行合一。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個機器系統,自律的人無疑是最有效率,最簡單,產出最大的。

而許多人都被即時的快樂所誘惑、干擾,被慾望控制、鎖住了。跟著慾望走,人生的慾望會越來越多,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走向了負面循環...但真正強大的都是簡單的。

人生變得複雜很容易,變得簡單卻非常難。生活到底是簡單還是複雜,路怎麼走,還是要靠自己去選。

推薦閱讀:

TAG:自制力 | 成功 | 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