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寬嚴皆誤,家庭教育要避免的誤區!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省沅江市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康,持刀弒母,共砍20餘刀,事後還冷靜地向班主任請假。案發原因疑似男孩在家中抽煙,被母親發現後用皮帶抽打,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持刀行兇。

我不禁思索,為什麼男孩會對母親有如此深的敵意?為什麼男孩才12歲卻染上了煙癮惡習?為什麼男孩殺了人之後還能如此淡定給班主任發請假簡訊?

從「不滿母親管教太嚴」這一點可以看出,抽煙只是導火索,真正原因是孩子長期處於壓抑中,一時喪失理智,其根源還是教育問題。

藉此事件,希望能引發大家一些思考。

控制式育兒,讓彼此傷痕纍纍

彆強行控制孩子,事情皆有前因後果,不了解就強求改正,只能換來孩子的反抗。

事件中不幸被殺的康母,在老師通知之後,才知道孩子在校表現極差,甚至還學會了抽煙,一氣之下便拿起皮帶抽打孩子。

每當孩子出現問題,控制型父母都希望立馬改正錯誤,而不是去探尋出現問題的根源。一旦孩子「失控」,立刻用暴力等各種手段,強行讓孩子「改邪歸正「。這種行為不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還會讓孩子對自己失望。

良性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有彈性的、平等的。父母不應干預孩子的每一個選擇,也不能將父母的權威凌駕於孩子的自我意識之上。孩子不應該被掌控,只應該被尊重,一次次的跌倒和受傷才會讓他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喪偶式育兒,讓親子關係緊張

別把孩子丟給媽媽,少了父親的引導,媽媽變得又急又躁,孩子也很難快樂。

弒母的小康被警方帶走時,小康的爸爸還在外打工,並沒有得知消息。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的言傳身教,也需要父母的雙方配合。當孩子犯錯時,一方言辭過於激烈,另一方可以從中勸和,緩和親子之間的矛盾。沒有了父親的干預,母親就要承受獨自帶孩子的生活壓力。

為人父母要明白一個道理,賺錢養家固然重要,但家庭和諧與孩子的教育也同樣重要。父親要多參與家庭活動,多與孩子接觸,陪孩子做做遊戲,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家暴式育兒,讓孩子痛恨父母

別用暴力解決問題,打板子只能讓自己消氣,卻不能讓孩子知錯。

暴力是最低級的家教,使用暴力「打服」孩子,只是暴露出教育孩子的無能。更可怕的是,當父母傾向於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時,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意識,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要用暴力解決。

當孩子犯錯時,要提高自身情緒的控制、與孩子正確的溝通。盡量讓他們意識到行為的錯誤,促使他們主動反思自己,並尋求改正錯誤的方法,並與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規則計劃,讓孩子自覺遵守。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我們要取之適當,用之適度,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包容與接納,信任與支持!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