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雙十一過後:餘額不足???

剛剛過去的24小時,天貓交易總額為213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的1682億元上漲約27%。隨著雙十一購物浪潮的慢慢退去,有的人欣喜不已,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有的則懊悔不已,想到退貨卻被稱雙十一當天不能退貨,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有的,物品買了一大堆,但回過頭來,卻感到沒有幾件中意的......是時候該靜一靜了。

看一看,缺啥?

缺啥補啥,弱啥強啥。一直成為個人提升自我素質,增強競爭力的直白話語,只有知道自身的短處,學起東西來,才會有針對性,效果才能得以及時顯現。而這句話用在買東西身上,也同樣是話糙理不糙。消費之前,有必要盤點個人一個物品,看一看家裡究竟缺什麼,到底需要什麼,個人成長究竟需要什麼等等,再做消費內容決定。具體可以看一下4個場所:1、衣櫃;2、櫥櫃;3、書櫃;4、床櫃。別買重複東西,暫時用不完的,如果就是想更新,請先想一想,囤貨該如何處理,因為,每個人的居室基本上都是「寸室寸金」吶,除非居室是超級大那種,那也得合理規劃、布置,否則,也免不了「貨滿為患」。

想一想,圖啥?

有句話,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智商會變為零。也許,購物也同樣持類似的心理,無論什麼樣的商品,只要稍微看上眼,那就先加入購物車,結算時再說,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當真將中意的物品加入購物車,再想將其卸下來,那可就難了。這時,就有必要想一想,買這麼一大堆的東西,究竟是為了尋得購物時的那種快感還是確實買來就是為我所用,究竟是要的品質,還是圖個便宜?人生的慾望有時也同樣會被「即時反饋」這一效應牢牢地套住,被所謂眼前的便宜、捷徑、立減等誘惑所吸引,並情不自禁地為之付出而在當時無怨無悔,但過後,卻悔之晚矣,要不,怎麼會有人說,不買,眼難受,買了,心難受。跑步機,是不是當室內晾衣架了?麵包機,是不是根本起不來床?包餃神器,是不是做出來的餃子,要麼味道不對,要麼型不對?等等,扎心了!

用一用,省啥?

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才沒有用到它所應該發揮職能的地方,是一種遺憾,會衍生怨氣;物品沒有用到它所應該發揮功職的地方,是一種浪費,會阻滯空間。因而,用金錢買回來的物品,絕不是買回來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將它用起來,不要不捨得。有些人感到再放一放,以為,這樣做是一種省,實際上,這樣做才是最大的浪費,物品過了適用期,保質期,將不再有它原來的模樣,我們對物品也要保持一份尊重,而這種尊重就是依它的屬性使用,切莫將買回來的東西束之高閣,當拂塵逐漸鋪滿買回的物品之時,也是你逐漸淡忘它之時。

算一算,還啥?

人最鬧心的時候,就是每當想起吃、喝、玩、樂信心滿滿,卻看到個人錢包始終骨幹不豐滿。本來就是這樣,錢只能越花越少,債只能越築越高。用完微信錢包,再用支付寶,不夠再來張銀聯,實在沒辦法,就用花唄,螞蟻借唄,一輪下來,不知不覺,已經債台高築,內心不禁失落甚至恐慌起來,下個月可咱辦啊?還是要記住老人說的一句話,省糧要從糧倉尖開始省,等見到糧墩時,已經晚了,花錢正是如此:慎始善終

推薦閱讀: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