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強肌:備賽與比賽之-備賽飲食

一旦你決定參賽,接下來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飲食。首先,一定要跟你的醫生做好溝通。跟他一起仔細審視一下你的全套計劃,讓他看看有沒有問題。每周都要跟他溝通一次,確保他清楚地知道你的每一步動作。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你必須徹底減掉你的體脂。在以前,只要你夠大,哪怕有點體脂也沒關係。但是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凡體脂多一點,也沒有勝算。相反,如果你的體脂夠低,就能戰勝比你更大、更壯的對手。在職業選手中,安德烈亞斯·蒙澤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他雖然基因一般,但是卻在職業比賽中脫穎而出並登上了雜誌封面,這全賴於他的低體脂。克拉倫斯·巴斯甚至寫過一本關於減脂的書,其實要不是那讓人難以置信的低體脂率,他的體型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相反地,那些天賦異稟的人,如果體脂不夠低,最終也可能敗在不如自己的人手下。雖然在職業選手中,像邁克·馬塔拉佐、李·普瑞斯特和邁克·奎因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實際在各個級別中都能找到從未真正達到過拉絲狀態的人。所以,扳回劣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減掉脂肪,而減脂則與備賽飲食密不可分。

備賽飲食

大多數業餘比賽都在夏天舉辦,所以時間安排很重要。假如你的體脂處在合理範圍內(通常小於10%),那麼備賽飲食至少需要12周的時間。所以,如果你的體脂大於10%,那麼你就需要在開始備賽飲食之前先減掉這些多餘的體重。記住,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跟自己開玩笑。飲食跟訓練不同,訓練可以時不時地跳過一天,不會有什麼影響,而飲食則不行。一旦落後了,你就再也趕不上了。所以,在確定你自己的基本情況時一定要精確,要實事求是。

如果對自己的體脂水平有疑問,那麼最好找當地的醫生、營養師或者大學去做一下體脂檢測。水下稱重法可能是最好的常用方法了,不過只有一些擁有運動生理學系的大學才能向公眾提供這種服務。如果你能做,那當然好,但是如果做不了,那麼可以選擇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這可能是最簡便易行的一種方法了。甚至大多數健身房就能做,只需要放置一些電極就可以了。不過你要提前禁食。另外,皮脂鉗法用的也比較廣泛。測試時,你需要用皮脂鉗在全身各測試點夾住皮膚和皮下脂肪,測量其厚度。通常,有測3點和測7點的兩種方法。當然,測7點的更準確。如果用法正確,BIA法和7點皮脂鉗法都能夠達到足夠高的精度。

飲食基準

接下來,在確保給備賽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制定好了時間表之後,你需要敲定你的飲食基準。如果你不能確定現在每天吃多少東西,那麼你必須先做一份3天的飲食記錄。不要改變現有的飲食。只要像平時一樣正常吃就行了,不過要記錄下攝入的每一份食物、補劑和飲品,以及攝入的時間。準備好一張紙,一支筆和一個碳水化合物計算器——這個東西在網上可以找到免費在線的,或者也可以從商店中花幾美元買一個,你可以利用它精確計算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計算出來之後,把三天的數值取平均。這樣你就得到了一份精確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基準。

在整個備賽期間,蛋白質攝入量要保持穩定。你可以掌握在每磅體重1克;或者是白天每2-3小時20-23克,不過練後餐除外,需要額外增加10-20克。脂肪攝入也應該保持穩定。大概每天30-40克健康膳食脂肪。所以,蛋白質和脂肪其實沒有什麼改變,備賽飲食完全是對碳水化合物的管理。

在飲食調整的初期不應該過早地進行大幅度的削減。相反,我們應該先保持3天的一致性飲食。在這三天之前,你必須先制定好進餐的計劃,包括每一餐的精準時間。接下來的三天就是一個保持飲食一慣性的訓練,僅此而已。你必須安排好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攝入,並按照之前記錄下的每天平均碳水攝入量制定好碳水的攝入計劃。你會吃驚地發現,這樣算下來的卡路里攝入量跟你現在的攝入量比起來,要麼少,要麼多。這就是為什麼不能單純依靠卡路里攝入量的原因。在這3天中,你每天都應該在相同的時間攝入相同的東西。目的是精確地把飲食基準確定下來。看起來有點單調乏味,但是這絕對是控制和調整飲食的最佳方式。否則,等你開始削減卡路里的時候就會兩眼一抹黑。

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個25歲,體重220磅,體脂9%的自然健美者。如果沒有其它特殊因素,他的飲食基準大體如下:

6餐每餐30克蛋白質+1餐50克=230克/天=920卡路里

來自各種來源的40克脂肪=360卡路里

300克碳水化合物=1200卡路里

總卡路里=2480

依照這個模式確立了3天的標準化、一致性飲食之後,下一步就是確保你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的正確。記住,雖然膳食脂肪會略有下降,但是直到比賽之前,兩者的量實際上是基本保持不變的。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蛋白質攝入量過低或過高,你的脂肪攝入量過低或過高,或者來源的品質較差,那麼你必須立刻進行調整。以體脂10%為例,蛋白質攝入量大致應該保持在每磅體重1克,脂肪攝入量應該保持在總卡路里基準攝入量的25%。比如說,在上述例子中,此人就應該略微縮減一下蛋白質攝入量,調整一下脂肪的類型,專註於必需脂肪酸,並且把攝入量縮減到每天30克。一旦調整好,在整個備賽階段,即使體重、碳水化合物和總卡路里下降了,這些量也要保持一致。他必須立刻進行調整,並且保持3天的調整期。

在備賽飲食第一周的最後一天,可以開始加入鈉。別緊張,稍後我會解釋。不過,在備賽的早期階段,只要你的醫生說沒問題,你就應該把鈉攝入量臨時調高,而不是調低。這當然會導致你身體的保水量增加,讓你看起來比較胖,但這其實正是我想要的。所以,要確保每天攝入8克左右的鹽(大約含有3200毫克鈉)。如果從食物和補劑標籤上計算出的鹽量不夠的話,直接用食用鹽就好了。超過一點也不用擔心。沒有問題,我倒寧可你超過一點。早期階段的鈉攝入量過低可能會對你的最終狀態產生不利影響。

減碳注意事項

至此,你已經進入了第二周,距離比賽還有11周的時間。這時候你要開始關注碳水化合物了。這個階段有點複雜,因為你必須依靠自己的身體外觀來決定是否要減碳,以及什麼時候減碳。由於是通過鏡子來進行的,我有幾個竅門跟你分享一下。每隔三天找一兩個有經驗的朋友幫你做一下評估,不要每天都盯著鏡子看。在最後幾周,你可以每天盯著自己看,但是如果這麼早就過於仔細地盯著自己的狀態,用不了幾周你就會發瘋的。每隔三天讓有經驗的人給你做一下評估是個不錯的方法,可以防止你把自己逼瘋,或者走錯路。走錯路指的就是在你的肌肉明明正在變得越來越堅實,你卻還要削減碳水。記住,如果你在每天攝入同等碳水的情況下,每隔三天都有進展,那麼就沒有必要繼續削減碳水了,保持當前水平就可以了。只有當你和你的朋友發現你的狀態跟上一次評估沒有差別的時候,你才需要減少碳水。

不過,作為一般準則,只要留出12周的時間並確定好飲食基準,我通常不建議每周的碳水削減量超過原始飲食基準的10%。根據多年的經驗,我發現8%的削減量最適合我自己,既能有效減脂又不會損失肌肉。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個削減量不大,但是慢慢地就能追上你的進度了,因為如果保持相同的削減量,開始時占的比例比較小,到最後占的比例就大了。以上述例子來說,這個人的基準碳水是每天300克,8%就是24克。距離比賽還有11周的時間,如果每周削減基準量的8%,那麼到最後一周的時候,他的碳水攝入量只有不到每天40克。這倒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你一定要確認是否有必要,如果沒有必要,盡量不要降到這麼低。還是那句話,在減碳這件事上,一定不要貪功冒進。在這段時間中,你的訓練強度會非常大,如果營養需求得不到滿足,你的肌肉就會飛快地流失!為了獲得最佳的效果,遵循我給你的建議,你就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推薦閱讀:

TAG:健美 | 健身 | 競技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