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治漫畫看美國歷史(1)

學美國歷史的同學們經常吐槽美國歷史只有短短的250年,美國歷史的教材卻比5000年中國歷史在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必修選修的課本還要厚。但是正是因為其較短的歷史,大量美國建國初期的原始史料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在浩如煙海的原始史料里,政治諷喻漫畫是美國政治體制的獨有產物,就像蘇東集團的政治笑話一樣。我們可以從斯大林時期到戈爾巴喬夫時期的政治笑話里敏感地察覺到蘇聯政治體制的變化與國際形式的改變,同理,從建國以前到如今的美國政治諷喻漫畫更能直觀的反映美國歷史的變遷。

美國政治諷喻漫畫的基石是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賦予的新聞自由。但追根溯源,美國新聞傳媒自由的傳統早在建國以前就確立了。

殖民地時期的新英格蘭地區(現在的美國東北部)有著高度發達的印刷業,而美洲本地的商界領袖也需要一份為美洲工商業發聲的新聞媒體。於是一位從前的印刷學徒彼得.曾格與商界達成了協議。1733年,彼得.曾格發行的《紐約新聞周報》(New York Weekly Journal)正式出版。《紐約周報》經常以辛辣的口吻諷刺英國派駐當地的政府官員,揭露他們私下的腐敗勾當。風格犀利的《新聞周報》使得當局越發不滿,總督威廉科·斯比爵士(Sir William Cosby)一方面指控曾格「對政府進行無恥中傷和惡毒謾罵,試圖煽動反政府情緒」,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蘭西對曾格提出起訴。1734年11月17日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動鬧事」罪名被捕。曾格的辯護律師——聲名顯赫,德高望重的安德魯.漢密爾頓在法庭上宣稱反抗專制與抵制不平等的自由是人們不可剝奪的權利。

「總之,此刻擺在法院和陪審團諸位先生面前的,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事;它不是你們正在處理的、僅僅事關一個窮印刷商或是紐約一地的事。不,絕對不是!它最後可能會影響英國政府統治下生活在美洲大陸的每一個自由人。它是一個最崇高的事業。它是一個自由的事業。我深信無疑,你們今天正直的行為,不僅會使你們贏得同胞的愛戴和信任,而且每一位熱愛自由、反對奴役的人都會祝福和敬仰你們——挫敗暴政的企圖,並以一個公正無私的裁決為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後代,以及我們左鄰右舍享有自然與國家賦予的權利——以言說和書寫真理來揭露和反對(至少是世界上這些地區的)專制霸權的自由——奠定了寶貴的基礎。」

漢密爾頓的發言博得了滿堂喝彩。這次審判也確立了一項不成文的法則——對政府官員進行批評的權利是新聞自由的支柱之一。曾格案被認為是美國新聞言論自由的基石。

常說窺一斑而知全豹,作者節選了幾張經典的美國政治諷喻漫畫,希望能以簡明易懂的方式為大家刻畫出美國歷史(1700s-1840s)的框架。

聯合還是死亡?(1754,本傑明.富蘭克林著)

1754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是那個放風箏被電的勇猛老哥)提出了奧爾巴尼聯盟計劃以應對殖民地愈發嚴峻的形勢。當時正值七年戰爭爆發前夕,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衝突愈發的激烈。北美的殖民者們決定自保,建立一個美洲自己的統一殖民地聯盟。於是本傑明.富蘭克林與另一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代表在1754年7月10號的奧爾巴尼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聯盟的計劃。這個建議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要在13個殖民地間建立一個中央政府以保證殖民地的安全的提案。

但是與會的大部分代表並沒有那麼激進的計劃,相反,作為殖民者,他們的權力僅僅被限制在與阿巴拉契亞山脈周邊的印第安部落建立貿易協定,而像防衛這樣的大事都交由英國政府管轄。自然,富蘭克林的提案被否決了。

氣急敗壞的富蘭克林畫出了這一幅在美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漫畫——「聯合還是死亡?」它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幅政治漫畫,從此開創了美國政治諷喻漫畫的潮流。圖中的長蛇代表美洲十三個殖民地(不包括現屬於加拿大的英國殖民地),新英格蘭地區是蛇頭,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等其他各殖民地依次排列,被切成一塊塊的蛇身代表分裂的美洲殖民地必然的悲慘命運。

雖然奧爾巴尼計劃失敗了,但是奧爾巴尼計劃為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美國政府邁出了第一步,對第一次大陸會議的召開以及殖民地之後的聯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女鬥士們(1776,不詳)

由於英國政府始終不允許殖民地代表進入英國議會,感到被背叛的殖民地人民提出了「無代表不納稅」的口號。英國政府與殖民地的衝突不斷升級,最終在1776年7月4日的第二次大陸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獨立宣言》。美國的獨立戰爭就此開始。

在這幅漫畫中左側是象徵著大不列顛的形象不列顛妮婭(Britannica)(所以國家擬人化的行為自古就有了,《黑塔利亞》得要往後站),她身後的盾牌寫著「為了忠誠」,而右側是一位印第安部落的女酋長(那時為後世所熟知的山姆大叔形象還未產生),她身後的盾牌上寫著「為了自由」。

這幅漫畫很巧妙的反映出了當時英國與美洲殖民地的意識形態衝突,也巧妙地畫出了美洲殖民地人民內部對獨立戰爭的矛盾心情。當時殖民地人民分為兩種——支持獨立的愛國者(Patriots,也稱輝格Whig)與支持英國王室的保皇黨(Royalist,也稱托利Tories)。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不僅是英國與殖民地的軍事對抗,更是殖民地人民內部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支持自由的殖民地人民趕跑了保皇黨與英國政府。贏得了自己的獨立。

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就此開始。

不列顛妮婭與她的美利堅女兒的和解(1782,托馬斯.科利著)

1782年的時候,獨立戰爭以及進入了尾聲。自從一年以前英國指揮官康沃利斯在約克鎮向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投降,英國政府就已經開始準備與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議和。有人奇怪什麼優勢那麼大的英國政府會向實力孱弱的美國人妥協。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牆倒眾人推。英國軍隊剛剛在美洲戰場顯現出頹勢的時候,法國就已經加入了對英國的戰爭。西班牙之後也趁火打劫,試圖在獨立戰爭里撈一杯羹。

這個時候停戰就不是英國人想不想的問題,而是現實能給英國人留多少面子的問題了。

所以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明在上一張圖裡還劍拔弩張的不列顛妮婭和印第安酋長現在也都放下手裡的武器,用擁抱代替戰爭。但是在印第安人的左邊還有兩個不安好心的傢伙阻止美國與英國的重歸於好——中途加入戰爭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他們試圖在這場戰爭里攫取儘可能多的利益,同時最大程度的削弱英國的實力,於是千方百計的阻止他們的和解。

這正好反映了真實的歷史。在1782年開始的巴黎和會上,新生的美國的利益被與會的西班牙和法國代表漠視。之後英美雙方單獨進行磋商。1782年11月30日,和約草案簽署,1793年9月3日,和約正式生效。美利堅合眾國被大不列顛王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戰爭就此結束。

XYZ事件(1798,不詳)

XYZ事件是美國建國初期遭受的一次十分令人憤怒的外交羞辱,其對於美國人的感情傷害不亞於銀河號被美國人強制扣留檢查對於中國人的傷害。

事情的起因是華盛頓在英法之間的戰爭中保持了中立,但是法國人認為美國的中立違反了美法在獨立戰爭期間簽訂的盟約。憤怒的法國人沒收了大西洋上的美國船隻,造成了美國的巨大經濟利益損失。美國不想再引發一場戰爭,於是派出由後來的首席大法官馬歇爾,外交官平克尼等組成的代表團出使法國。

法國人對背叛盟約的美國人十分不滿,這些美國人到達法國後,一直被法國人忽視。直到一天有三名法國特工找到了他們,要求美國提供一筆三千兩百萬弗羅林(一種金幣)貸款以及5萬英鎊(一說2.5萬美元)的私人賄賂。雖然這種索賄的行為在歐洲大陸非常常見,但是新生的脆弱而敏感的美利堅合眾國哪裡容得下這樣的侮辱?代表團團長平克尼憤怒地說:「不,連六便士也不給你!」(NO, not a sixpence)

代表團回國後,馬歇爾將這場外交羞辱透露給了美國媒體,報道中三名法國特工的名字被X,Y和Z代替,於是這次事件被命名為XYZ事件。

XYZ事件激起了美國國內的反法狂潮,國會批准了12艘新護衛艦的建造計劃,親英的聯邦黨人開始質疑親法的民主共和黨人的合法性。新建的護衛艦立即投入了加勒比海地區與法國人的非正式戰爭(Quasi-War)。直到1800年,這場戰爭才最終結束。

該死的禁運(不詳)

1800年代對於歐洲是充滿戰爭與鮮血的年代,大革命後的法國誕生了一位強人——拿破崙.波拿巴。儘管他攻下了大半個歐洲大陸,但在大西洋上,法國的實力遠遠不足以壓倒不列顛的皇家艦隊。曠日持久的海軍戰爭讓美國也深受其害。由於當時軍艦的惡劣環境與英倫三島不算多的人口,英國海軍經常夜間偷襲美國的港口,強擄美國青年到英國軍艦上當海員。而法國依舊在大西洋上劫持美國的貨船。美國的國家形象嚴重受損,美國的經濟利益也被極大的損害。傑斐遜總統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決定對英法兩國實施制裁,於是國會在1807年通過了《1807年禁運法案》。這次禁運是徹徹底底的禁運,比大家在新聞里看到的美國對朝鮮,古巴,伊朗的制裁嚴格許多——所有與這兩個交戰國的經濟往來都被嚴格禁止,直到雙方停戰。

傑斐遜與他的同僚們希望禁運能夠打擊交戰雙方的經濟實力,迫使英法兩國停止對美國利益的損害,走上談判桌。但是美國當時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它的禁運對這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根本沒有任何影響,英法在沒了美國以後立即更換了貿易夥伴。所以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被嚴重的打擊,可謂殺敵三十自損一千。

禁運還有更直接的影響。1807年禁運法案造成了美國國內的蕭條。英法的進口需求沒了,美國各地的經濟遭受了重創,新英格蘭地區遭受的經濟打擊尤為最甚。於是迫於國內的壓力,1809年傑斐遜總統撤回了這項法案。

在這幅漫畫里代表美國公務員的烏龜手拿執照緊緊地咬住了一個想要向英法出口高檔奢侈品的商人。這個商人只能無奈的喊著「啊,這該死的ograbme(embargo禁運反過來的拼法)。」

只要你們還安好,這些柵欄就會一直存在(不詳)

法國大革命給全世界的國家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一個幽靈,資本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盪。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教皇,沙皇,哈布斯堡和霍亨索倫,俄國的保皇派,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誠如所言,新生的革命法蘭西讓舊世界的一切勢力出奇的團結。自然,這股反動的浪潮也影響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堅。波旁復辟(指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在拿破崙被擊敗後重登王座)後,1815年,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個君主國建立了神聖同盟以撲滅將來可能的資產階級革命。自然,這個君主同盟嚴重威脅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1823年,詹姆斯.門羅總統提出了著名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即美國不會幹涉發生在歐洲的事務,但歐洲的勢力不能染指拉丁美洲的獨立共和國,也不能再在西半球殖民。

其實當時僅以美利堅合眾國的實力,遠遠不能阻止歐洲的超級大國們對美洲進一步實施殖民化運動。但是門羅宣言提出後英國一下子就宣布接受並支持門羅主義的內容,由於當時的英國皇家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都是),歐洲列強們對這個宣言的內容再也無法一笑置之,再加上連年的征戰後歐洲列強也需要一個喘息的契機。於是雖然嘴上不情不願,這些國家依然遵守了門羅主義的內容。

相比歐洲,門羅主義對美國的影響更大。門羅主義奠定了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的原則,使得美國內部的孤立主義勢頭佔據上風,也讓美國後來干涉拉丁美洲的事務時擁有了法理基礎。

本文轉自筆者公眾號:鵬城史政所

歷史不僅僅是一段故事,重要的是它對後來人的啟示。談古論今,志在千年以後。

推薦閱讀:

TAG:世界歷史 | 美國歷史 | 美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