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與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由術入道,以道馭術—————


明朝有位聖人陽明先生,之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悟道了。他在龍場悟道以後,才開始步入了聖人之列。那麼,陽明先生到底悟了什麼?其實,在悟道之前,陽明先生的智慧,也是止於「術」的範疇。

當今世上,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真正已「悟道者」,他們大多數都能走入金字塔中上層,他們或擁有極大的財富,或某個領域擁有極大的權力。他們每一個人,都「向死而生」,他們領悟了宇宙的終極秘密,知道宇宙從何而來,往何而去。同理,他們也能理解人類存在的終極答案。佛家把這些人稱為「覺悟者」、「開悟者」,在儒家、道家把他們稱為「悟道者」。而西方哲學裡,把這方面的領悟稱為「形而上」,他們知道上帝「已死」,就如同道家說的「無為」,上帝也是「無為」的,那跟「死」了有什麼分別。

比較標誌性的有一部小說,名字叫《銀河系漫遊指南》,書里說,超級智慧為了尋找「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製造了一部在所有時間、空間里排名第二強大的電腦,經過750萬年運行,得到的答案是:42。很多影評及書評都認為是一個諷刺性的答案;但事實上,如果你也是一位「覺悟者」、「悟道者」,那麼你也會認為,這個答案一點也沒錯,甚至,即使書中給出的答案是41、43、84、106等等任何一個數字,你都會認為是正確的。

原來「道」是讓人不再迷惘的東西,是一切事物的終極答案。當你「悟道」了,一切都是正確的。


當我們在文學、藝術作品裡面融入了「道」,作品就擁有了生命。比如老子的《道德經》,釋迦牟尼的《金剛經》,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等。

————當一個漲停板融入了"道" 即背後有很強的漲停邏輯,這個漲停板就有了生命(有生命的漲停板大概率封住硬板,次日也就能享受溢價)。比如最新主流題材熱門板塊龍頭、重大利好公告板等等。

而沒有融入「道」的作品,無論多麼有技巧,比如把一幅畫畫得比照片還逼真,那終究只是一種技藝,只能稱為「術」。一件作品,如果沒有「靈魂」,如何能感動那些金字塔高端的懂貨人士,如何能流傳下去?

————當一個漲停板背後沒有任何漲停邏輯或邏輯不強,即使K線和分時圖形再好也白搭,這樣的漲停板大概率會炸板或爛板。so這樣的漲停板,市場主流的超級遊資大資金怎麼會看得上呢

或許我們不搞清楚「術」與「道」區別,就會導致目標、方法、方向都走偏了,最後只能止於「術」了,最終只能當個匠人。

如果「術」是一些方法論,那麼「道」則是事物靈魂,是處於「形而上」境界的。「形而上」這個詞出自《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就是道的「靈魂」,形而下謂之器,「器」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術」。

當我們知道「術」與「道」區別,目標就會前所未有地明晰,追求也有了方向,就能做到最大化減少無用功,能讓人在追尋目標的旅途上事半功倍。


有部影視劇里有句台詞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這句話大概可以說出本質了:有術無道,也就是個「技藝人(技術派)」,無法再升華了。而有了「道」,就等於有「智慧」,有「道」者(操盤手/作手/大作手),求「術」幾乎易如反掌。追求一種模式到了極限、極致,必然走向追求更高層次,走向「形而上」的道。這可以稱為「由術入道」


網上流傳一篇文章記錄了李嘉誠請客過程,李嘉誠說他有個哲學理念「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李嘉誠也是「由術入道」的。

上半句「建立自我」,就屬於「術」的範疇,任何模式「術」,最終都歸結到自身能力上,「建立自我」,本質上就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過程,當人達到一定境界,「建立」好一個高層次自我,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極致。但是,即使極致,也還是桎梏在「術」里。

所以李嘉誠後半句說:「追求無我」。也就是說李嘉誠懂得追求、也一直在追求這個「無我」,「無我」是什麼?那已經上升到「形而上」的境界,也就是上升到「道」的層次,這或許就是李嘉誠畢生追求的「道」了。

道是什麼?老子曰:大道至簡。世上絕大多數事情都符合「大道至簡」的原則。14世紀英國人奧卡姆提出「奧卡姆剃刀」定律,意思是,如果一件事有多種解決辦法,那麼最簡單那個往往最有效,如同用剃刀精簡再精簡。

如果要表達李嘉誠的人生觀、哲學觀,估計要花費極大篇幅,但是李嘉誠只用了「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這8個字就講完了。就已經精簡到核心,已經精簡到「追求自身」、「反求諸己」的境界。我們不知道李嘉誠先生是否已經有了「道」,但是至少我們知道他也是個「行者」,正在往這個方向行走。


如何得「道」?其實,得道很簡單,但是卻不那麼容易做到。需要才能、需要毅力、更需要「領悟」;歷史上大多「智者」都是在追求過程中突然「頓悟」,也是因為功夫練到極致。得「道」,需要思考方法論,更需要「智慧」。

可以這麼說,人類所有追求,歸根結底都回歸於追求「智慧」上。佛家幾千年前就點明了,智慧有「5大般若」,「般若」翻譯過來就是「智慧」。當你得到了智慧,也就離「得道」不遠了。當你不斷追尋自我(模式)的極致,不斷超越自我(模式)的桎梏,終將得到智慧,突破「術」的天花板,到達「道」的領域。至此,你終可以在這個如夢如幻的世界裡,超越巔峰,讓自己成為傳奇般的存在,在形而上的世界裡遨遊。那時的宇宙不過是一粒沙子,即使毫毛之末,也將是你的一個世界。


神鵰俠侶中,楊過在石壁上發現了劍魔獨孤求敗刻下的字,其中有這幾句: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其中有三把劍:紫薇軟劍、玄鐵重劍、無劍。這三把劍似乎能解釋這個問題:

1. 紫薇軟劍 。三十歲前,獨孤求敗用紫薇軟劍來馳騁天下,他用劍作為「器」來發揮威力。沒有這把劍,也許他的戰鬥力就會下降很多。

————這時,對於劍的運用,他只達到了「器」的層面。

2. 玄鐵重劍。三十歲到四十歲,他開始用玄鐵重劍。劍只是一個介質,本身並不鋒利,大巧不工。他是用招數在驅動著劍,恃之橫行天下。這些招數,這些使用劍的方法,就是「術」

————這時,對於劍的運用,他已經達到了「術」的層面。

3. 無劍。四十歲後,他終於做到了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草木竹石皆可為劍,以無劍勝有劍

他掌握了達到目標的「道」,這個「道」不會因為對象(器)而改變、也不會因為方法(術)而改變。

————這時,對於劍的運用,他終於達到了「道」的層面。


推薦閱讀:

TAG: | 開悟 | 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