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舊石器時代遺址採樣記

黑龍江省是舊石器遺址出現比較晚的地區,目前為止考古發現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距今約2.3萬年。因為其緯度高、年均溫低,現在農作物也只不過是一年一熟,而且冬天溫度很低,遠不如黃河流域適宜古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遺址與華北的聯繫,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7年8月25日,我獨自一人去了黑龍江採樣,為了給遺址定一個準確的年代,為以後的工作提供一個可靠的年代學框架。

八月的北京還很熱,但是東北可就冷了,晝夜溫差十幾度。我到了哈爾濱,聯繫了黑龍江文物與考古研究所的李有騫老師,第二天一早出發——然而我還是不知道去哪裡。

這次一起同去的還有北京大學的曲彤麗副教授和首都師範大學的陳宥成老師,他們是夫妻。這之前我都不認識,也沒有聯繫過。我們乘車出發,去了牡丹江的海林市。

楊林西山遺址

我們先去的是距離我們回去的路最遠的遺址,楊林西山遺址。這個遺址在一個山頭上,因在楊林村西故名楊林西山。

圖1 遺址地理位置

圖2 合影(左一李有騫研究員,左二曲彤麗副教授)

圖3 風化的花崗岩

山上多風化花崗岩,植被稀疏,多為灌木(榛子),發現少量石製品。

圖 4 石製品

這些石製品以前都埋在地層中,因為流水的沖刷所以出露地表。

這個遺址以前發掘過一個探方,文化層厚度大約50cm,為磚紅色黏土,下部為風化基岩。我們在一個剖面上採樣,儘可能多地採樣。

秦家東山遺址

8月27日,我們去了秦家東山遺址。

圖5 秦家東山

這個遺址於2014年發掘,面積大約200平方米,出土500件左右的石製品,發現了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房址,距今約4000年,現在是玉米地。

圖6 玉米地

我們沿著玉米地走,發現了不少的石製品。

圖7 秦家東山北向俯視

山的北側為公路,由於修建公路將山挖開。

文化層厚度約50cm,為磚紅色黏土,下部為風化基岩。

大龍頭山遺址

大龍頭山因像一個龍頭而得名。大龍頭山遺址位於大龍頭山上,山上布滿了櫟樹。在山頂視野十分廣闊,可以俯瞰幾乎整個新安盆地,這可能也是古人類在此活動的原因吧。

圖8 大龍頭山俯瞰

2014年發掘,包括兩個探方。其中一個經緯度為129°11′8.17″E;44°26′33.93″N;海拔376m。

另一個經緯度為129°11′10.18″E;44°26′33.84″N;海拔371m。

我們在去往以前發掘的地點的路上發現了很多出爐的石製品。

圖9 石葉

圖10 砍砸器?

我們把見到的石製品定點編號,然後裝起來。石製品多為玄武岩,黑曜岩,而本地區多為花崗岩類,包括二長雲英岩、閃長岩等,製作石器的原料很可能來自長白山地區。

到了以前發掘的地點,它位於林中,我們把枯枝爛葉清理乾淨,又把浮土運到一邊然後開始採樣。

圖12 採樣位置

小結

三個遺址都位於西南盆地的西北山地上,海拔相對於新安盆地都較高,古人類在此活動可以俯瞰整個盆地的動物。

圖13 海浪河

而海浪河為古人類帶來了可以製作石器的石頭,為古人類的狩獵和食物的加工提供了原材料。同時,海浪河也吸引了動物群來此覓食和繁衍,為古人類提供了肉類。

圖14 榛子林

除了狩獵,古人類可能還很好地利用了該地區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比如榛子),但目前尚未發現加工植物種子的磨盤磨棒等工具,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對遺址進行更多的調查和發現。

目前僅剩的工作便是測年了。對樣品進行年代測試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好的時間序列——如果樣品比較好的話,然後再結合孢粉和粒度數據,綜合石製品等信息,對於研究古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適應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3月11日

推薦閱讀:

TAG:地質學 | 舊石器時代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