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杯測咖啡?如何進行樣品烘焙?

想到要推送這個話題,是緣於某位我很敬重的咖啡館老闆,他的團隊精於品質與萃取,一直精益求精且時刻保持創新,他所經營的是武漢最優秀的咖啡館之一。所以多方請教導師與技術大神確認細節之後才謹慎作答。

對於咖啡門店而言,有關生豆貿易和烘焙廠商的實驗室杯測與樣品測試其實很難了解其細節,以及這個環節的實用價值。雖然下文還是會難免有錯誤或片面,但是這篇文章還是在盡量準確地分享——通常情況下來講杯測與樣品烘焙的具體操作

杯測?杯測!

杯測是什麼?

杯測是一種盡量去除所有偏見的萃取方式,杯測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環節的一致性。這種方式可以規避不同器具、不同萃取方式對咖啡本身的影響,同時會最大化咖啡的風味,酸質等各方面原有特性。給所有的咖啡以公平、客觀的標準進行打分測試。

咖啡有1200餘種化學分子,杯測師的味覺大多都是由後天反覆訓練而成。

杯測的目的?

生豆和咖啡品質的評價;樣品豆的風味描述以及好感評價。

杯測的要如何準備?

1- 杯測實驗室

室溫20℃左右(允許範圍20-25°C);濕度50-65%;隔斷盡量多地會影響感官的外界因素(譬如聲音、光線、氣味等等)。

2- 樣品烘焙

提前8~24小時,按杯測標準準備好所需的樣品咖啡豆。

關於具體標準後面還有詳解。

3- 水與咖啡

水粉比:1ml/0.055g(允許誤差±0.05)

TDS(總溶解固體):125-175ppm(不允許低於100,不要高於250)

4- 研磨

時間:研磨後15分鐘內進行;蓋上蓋子可以延長到30分鐘。

研磨度:SCAA參考基準為 US MASH SEIVE SIZE 850μm網篩通過70-75%。

杯測具體流程

1- 準備好3-5個杯測碗,按杯測基準準備好咖啡粉並分裝在杯內。

2- 聞咖啡粉的干香

3- 按下計時器倒計時4分鐘,開始注水;

水溫93~97℃;從注水開始杯測在10-45分內完成;水溫低於20度停止杯測。

4- 聞濕香

5- 4分鐘後,重啟計時器;破渣並同時聞破渣香氣

6- 撈渣

7- 溫度大概掉到65度左右時可以測試咖啡熱的時候的風味,酸質以及餘韻(65度左右才能開始喝,否則容易燙傷。一般杯測會測試熱、溫、冷三個階段的表現)

8- 再過2-3分鐘,溫度大概在57°C左右可以再次測試以及打分咖啡溫的時候的風味,酸質,餘韻以及均衡度和醇厚度的打分。

9- 最後冷了以後測試五杯的均一性,乾淨度,有沒有瑕疵的味道,還有甜度的均一性等其他項目。

有時候熱的時候的酸質好感度和溫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打分也會有先給過高分,後改掉低分;或者先低分改高分的情況,杯測表有專門可以改的標誌。

需要SCAA中文版杯測表與樣品烘焙表的朋友請後台回復"表格"。

樣品烘焙

SCAA樣品烘焙基準

阿格壯色號:豆表#58,咖啡粉#63

樣品咖啡豆烘焙完後在常溫保存(25℃左右)

8-24小時內進行杯測

樣品烘焙何時終止?

在實際操作時,我們並非會嚴格執行SCAA/CQI的相關標準。通常採用的程度是一爆結束之後,刺激性的味道與刺鼻的氣味消失,轉換為咖啡香味時的轉折點進行排豆。

關於樣品烘焙的標準,我的咖啡導師藍莓:

曾經我也很疑惑這個問題。在Q-grader品鑒師的課程里專門會培訓以及感官考試,要有能力去辨別出符合樣品豆烘焙的基準。可是在市面上參加很多杯測分享會發現,樣品的烘焙烘的比較淺,然後還特意去原產地參加生豆競拍賽,雲南的普洱以及哥倫比亞看他們的樣品烘焙。發現每個地方其實標準是都有些不一樣,也有淺烘焙的地方。有些咖啡豆由於自身屬性,就算走到二爆也有達不到豆表58號的。也要靠自身經驗摸索。

聞氣味,就是她帶我最常用的方式。

雖然之前我有很密集的關於樣品烘焙與杯測的實踐,但由於高強度工作與信息量無比巨大,我很少問及操作背後的原理,也甚少糾結實驗室當中已有的標準等等具體細節。可能出於比較不會發現問題的原因,我都沒有過太多的疑慮以及反問「為什麼」這樣的過程。所以多提問,多思考,多分享與交流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吧^_^!


2018年第一期 日本Q課程

雨林咖啡學會Rainforest Coffee Institute(RCI)希望通過咖啡連接中國與世界

致力於為中國咖啡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國際課程、新鮮的咖啡資訊

對知識與技術的尊重,對精品精神的不斷追逐,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我們致力於聯合全球咖啡莊園與實驗室為

中國咖啡學習者提供具有專業精神、環球視野與教育意識的咖啡課程

u.wechat.com/EAPy_a0lv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精品/單品咖啡 | 咖啡 | 咖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