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忽視的親子教育:你懂得培養孩子的財商素養嗎?| 社群分享 NO.1

「到底要不要從小就教孩子花錢?」

「孩子的財商該如何培養?」

「小時候遠離商業,大了交了不少學費。」

……

財商教育一直是親子教育中被忽視的環節,很多家長將商業思維等同於拜金,一直讓孩子避免接觸這一領域。

十餘年資深財經媒體人,轉身創業成為中國女性創業社群——知蜜的創始人。

孫欣在教育孩子中,對財商素養方面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

周六晚,中國女性創業社群第一人——孫欣,來到我們【懶媽學院-陪伴的力量】微信社群,面對面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育兒小故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素養》。在場的上百位爸爸媽媽都覺得很受啟發,獲益匪淺。

CEO媽媽孫欣對孩子財商素養的培養理念,觸動了很多家長。應大家要求,懶懶把昨晚欣姐現場分享的語音內容,整理成了這篇文字稿,以便更多家長也能看到這次精彩而深刻的分享。

以下為社群分享會乾貨文字整理,全文7798個字,需要深度閱讀30分鐘。

建議在在安靜一些的環境下帶著思考閱讀,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請先收藏文章

孫欣的分享整理:

辣媽學院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孫欣。首先我也很感謝辣媽學院的邀請,能夠和大家在今晚做一個分享。

我們作為創業媽媽吧,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真的非常少。我也特別認同懶媽學院提倡的「高效陪伴」的理念。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我在這麼少的時間裡,到底有哪些是我覺得比較特別的,希望能夠帶給孩子的東西呢?

後來,我就發現,可能因為是我自己在創業的原因吧,我覺得身為一個有自己事業的女性,我覺得我能夠給孩子帶來的,可能就是把媽媽從事的這份事業的一些美好的東西,或者是一些價值,能夠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所以呢,我就在這個方面,多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平時在這方面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 孫欣的個人經歷 /

我呢,是一個典型的80後媽媽。到目前我有兩個孩子。我和很多媽媽一樣,其實我們都希望能夠把孩子都培養成人。

你要說我在職業經歷上有什麼特別的話呢,我覺得是有兩點:一個是——我之前的做了十幾年的財經媒體人。這十幾年,可以說我一直都在中國最權威、最主流的財經媒體,例如中國企業家雜誌,以及中歐商業評論這樣的雜誌做內容,做調查記者。所以,我其實可以說,算是見證了中國企業家階層的一個興衰史,或者是他們一個一個的成長曆程。

然後第二段經歷呢,就是我現在做的事兒——知蜜女性創業社群。到現在算下來已經是第四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其實又見證了一波創業女性的她們的成長和經歷。

所以說這麼多年來,我其實就一直在跟企業家和創業家在打交道。現在很多人都投身到創業里。但是我發現,現在這一波創業的人,有很多是屬於我們叫知識分子創業的。這波人,其實不像原來說「拼資源」,或者是因為特別窮,完全是需要通過創業去致富的。或者是我有非常優渥的資源,例如我能拿到土地,來實現財富增值的。現在大部分人,其實是憑自己的智慧、頭腦,以及認知去創業的。這是一群很特殊的人。

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群人有個特點——因為他們,包括我,大多數是成長在知識分子、公務員家庭,要不就是工人家庭。在我們小時候,並沒有得到特別多的跟財富、跟商業相關的一些教育。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是缺了很多東西的。

到現在,我們有了一些認知,一些想法,我們需要走更長的路,有時甚至是很長的一段彎路,去彌補自己在商業觀,包括財富觀上的缺乏,是我們這代人的一個特點。

我其實有一個初衷,我覺得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孩子,他們是不是能夠比我們更早的去了解商業,了解價值,了解現在這個世界,尤其是市場經濟的一些運行邏輯。我覺得可能孩子如果從小有這些意識在的話,對他未來從事一份職業也好,做一個經理人也好,或者是做一個創業者也好,可能都能打下一個很好的一個思維邏輯的基礎。

我對於財商這個詞兒,其實並不是特別的熟悉。因為我不是專門做財商教育的,也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我其實更多是從自己的一個認知角度去理解。我在考慮我們當下最鮮活的商業世界裡,有哪些商業精神,或者更高一點叫企業家精神,是適合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是能夠和孩子成長契合在一起的,是能夠從小在他心裡能夠生根發芽的。

/ 現在的孩子能更早接觸商業 /

其實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更早的開始懂商業。你看現在,他們開始用手機、用iPad的年齡都很小,可能大家的寶貝們到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就會上淘寶買東西了。像我女兒,現在已經會把東西往淘寶購物車裡放了,她只是還不會支付而已。然後呢,很多孩子從半歲開始,就跟著家長們逛商場了。他們看到的,其實都是商業事業,包括像我們群裡面,有很多的創業媽媽,她們可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們去開會、去出差,去參觀自己的基地,或者參觀別人的公司,都是很有可能的。沒有辦法,因為很多時候她必須把孩子帶在身邊。

所以說,現在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更早的接觸商業。由此,我覺得很好玩的一件事兒是——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商業世界裡的一些亮點、一些邏輯,讓他用一種更好的學習方式,去了解他周遭的一切呢?我對這些方面會比較感興趣。

所以,回到我剛才說的,這個如此鮮活的商業世界裡,有哪些商業精神是跟孩子的教育,跟他的人生成長是比較契合的呢?我大概總結有幾點——開拓精神、學習精神、深度思考、利他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

商業和教育相關的品質,其實是很多的。比如說開拓精神、學習精神,對吧?深度思考的能力、利他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就像我剛才說的,現在是需要這些正能量的價值觀去推動商業的時代了。所以。商業中發生的這些,其實是非常利他、非常美好的東西。我們是可以去找出亮點去和我們的孩子溝通的。

我記得同仁堂有一個家訓,說的特別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其實我就可以看到,同仁堂對後人的財商教育,其實並不是僅僅說我教你怎麼讓錢生錢,怎麼樣去讓你去積累財富……他更多的是在說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實我們現在也是一樣。在我心目中,好的商業觀的教育,其實是從商業中抽象出來的一些很好的價值觀、商業觀,甚至可能抽象出一些東西成為孩子的信仰。我覺得這才是財富教育的最高境界。

說到這裡呢,我想多補充說一些。我的商業認知就是,在中國,自古咱們就是重農輕商,其實哪怕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依然會看到很多人,不能理智、客觀的去看待商業。

比如說,當一個行業發展好的時候還OK,但是一旦出現一些問題,就能看到很多的媒體,採取種妖魔化的方式,去攻擊這些行業或者這些商業。

但是其實每一個在這裡面辛勤付出的人都知道,每一個行業都有做的很好的企業,他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現在的女性創業,像在知蜜裡面,我們很多女性創業者,很多都是因為覺得說「我的孩子,我覺得他現在吃的東西不夠健康,我要給他做更好的有機食品」。

再比如說:「我的孩子,我希望他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我可以辦個幼兒園啊」。所以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創造美、創造價值。由此我們發現,現在創業,尤其是女性創業,其實是把思想、文化、美學都商品化了,所以現在,商業化其實是價值的一個通路,這是我對現在商業的一個理解。

/ 孫欣教育孩子的真實經歷 /

那麼接下來呢,我就用自己跟孩子溝通的一些故事,來說說我剛剛提到的,教育和商業在精神上有哪些互相能夠連通的地方。我記得。因為我們家的大女兒,她從小跟我參加了很多知蜜的活動,包括聽很多阿姨的故事。

她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去杭州的一個群友的茶空間。她是一個三代茶人。她的茶空間,是接待供應商、經銷商的。當時她的那個寫了名字的牌子,就掛在那裡。然後點點就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呀?」當時我一下子就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解釋。這時候她自己就又說了一句:「媽媽,這是品牌嗎?」然後我就挺吃驚的,一個四歲的孩子,她也知道品牌了。

所以後來我就想,其實孩子真的是能夠很快的吸收這些商業的東西的。於是,大概她五歲多的時候,我就試著跟她一起玩兒。我們就從北京的花材市場進了一些鮮花。包括雛菊呀、玫瑰呀什麼的,好的、壞的、土的、洋的,反正各種都進了一點兒,讓她體驗一下,她和她的小朋友就在那兒吆喝:「阿姨來買呀!」反正她們就覺得好玩兒,一直在吆喝。

最後呢,基本上成本收回來啦,就留了一些花沒掙到錢,但是就當自己留了一些鮮花了。經過這件事情,我發現她其實很開心,因為她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兒。

這事兒她就一直記著。到現在七歲多了,她依然會說:「媽媽,你原先跟我一起賣過花,我們家再賣一次吧!」他覺得跟阿姨們去勇敢的吆喝、去銷售,這些東東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覺得其實這就是一種開拓精神,我覺得他開始慢慢感受開拓的力量。

更讓我覺得有點吃驚的,是今年,她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市集。她從家裡帶了一些東西去,但是帶的不是特別多,大概就三四十塊錢的東西。然後老師說:「你們準備點零錢,好找錢。」她身上總共也就帶了二三十塊錢,然後她就去學校參加市集了。

回來我們就問她說你今天怎麼樣啊?

她說:「我今天賺了五十多塊錢」。

我問:「你是怎麼賺到這個錢的呀?」

她就跟我們說,她去了以後,發現了她的東西呀,比較小——因為我們當時給她帶的都是些小文具,就不是特別吸引人,所以賣起來有一點困難。她就想怎麼辦?然後她說:我就想到媽媽帶我賣花兒的事兒了。

她說:「我就在想,賣花兒那時候不就是用低價在花材市場進了花兒,然後再用高價賣出去嗎?所以我就採取同樣的方式唄。我就先從高年級的姐姐那兒,先把她的東西買了。」因為高年級姐姐做的手工作品都很精緻,比較容易賣。她買了以後呢,有很多人就圍上來說這個東西好。她就加了有五塊、十塊,轉手給賣了。

我們很吃驚,就真是沒有想到她有這麼一個舉動。我覺得,她的這個舉動背後,其實是一種創新的思維。他後來說:「媽媽,我發現,我其實不一定要賣自己的東西啊。」然後我說:「從這個理論邏輯上,是的啊!但是呢,下一步我們就會說,那你怎麼樣去篩選好的東西,能夠讓你的東西賣得更好?包括說,你自己做東西的話,怎麼樣賣呢?」

假如她要自己開始做一些小東西去買,或者說,未來她有一些作品的話,我們可能就要開始跟她說,什麼叫「匠心」,什麼叫「專心」。我就講:「匠心」之前,可能是「專心」,要把這個東西做好,你給大家提供價值,別人才會買你的東西。我們家比較喜歡在她做一些行為的時候,輸入這些信號進去。

/ 從身邊小事激發孩子的商業思維 /

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其實周圍發生的各種事情,他都是可以去學習吸收的。

比如說有一天我帶孩子去看電影兒。從電影院出來以後呢,我們從商場一層一層下來,下到最後一層出來,就發現了這個最後一層,一樓的靠街邊的店呢,是阿迪達斯。

我就問孩子:「你知道為什麼是阿迪達斯在靠街的這個位置嗎?」她說不知道。我說:「那你猜猜,假設啊,在這裡有一個品牌,假設我們起名叫小頭爸爸。那他和阿迪達斯比,商場會給小頭爸爸租金低,還是給阿迪達斯租金低呀?」

點點就說:「應該給小頭爸爸。」我說:「不是的。實際上是阿迪達斯的租金低。因為它的品牌很響。那麼給他進來以後,他能帶動流量啊!」然後我就跟他說了關於人流流量的概念。之後他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兒!」我說對,這就是商場運營的邏輯啊。

「那為什麼人家這個品牌就可以做的很好呢?它的產品為什麼就能夠在消費者中間有這麼大的知名度呢?」然後我就開始跟她講到「匠心」等等,我們一路上就這麼聊,就從那個商場一直聊回家,聊了半個小時。每次孩子就特別開心的:「媽媽你繼續說!繼續說!」然後我就覺得,孩子對於這些事情真的是會特別好奇啊。

我們現在去參加一些市集的時候,我都會去跟孩子去說市集和商場的關係,市集和流量的關係。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孩子會非常感興趣,非常願意去聽的。

還有,比如我家孩子現在也喜歡玩兒小黃車呀,摩拜呀,她想騎。然後我們就會去聊,這些共享單車它創造的價值是什麼?這時候我們就會講到我們說的「利他精神」。因為這些公司其實是非常利他的。他改變了人們在交通上的一種騎行方案,所以他創造了非常大的價值,所以這些公司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公司。

包括今天,在路上我還跟她在聊。今天我帶她去看牙,這個牙醫是從公立醫院出來的。

這時我就會跟孩子介紹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是什麼,這個醫生為什麼要從公立醫院出來。我就會提到說:「這個阿姨,她是非常專註、專心的想去做一個很好的醫生,而不願意因為收入而去賣葯。她在現在的這個醫院裡,靠本事吃飯,因為自己的專業,獲得非常好的一個合理的市場價格的回報。之後呢,她就會提供很好的服務,形成口碑。」然後我就問她:「你覺得媽媽是怎麼知道這裡的呀?」她說:「肯定是有人推薦嘛。」我說:「對的。那麼你覺得是一個廣告可信,還是推薦可信?」他說:「那肯定是推薦」。所以她就開始知道,做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事兒,並且形成口碑、形成推薦,是非常重要的。我其實比較愛和孩子去聊這些。

還有一次。我記得她那時候在外面上英語課。外面有兩個水果店,我就會跟孩子去聊。我說:「這兩個水果店,哪個生意好?什麼情況下這我們會進到這個店而不是那個店呢?然後我們家女兒就說:「因為這家東西好。」

我說:「如果在他倆東西都好的情況下,你會因為什麼而選擇這家店呢?」由此,就慢慢的去啟發她的思維,引導她不斷的去深度思考這件事。

我覺得這事兒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讓孩子不斷的深度思考。然後我們家孩子就說:「有一家價格低,推銷了。一家價格低、一家價格高,我就會選價格低的。」我說:「很好。那如果價格都一樣,怎麼弄呢?我們怎麼能夠去判斷選擇哪一個好呢?」這時候他其實也想不太出來。我就會引導他:「如果一個熱情,一個不熱情呢?」他說:「對!如果這家服務熱情,我就會選擇這一家。」

就以此類推,我們就不斷的分析,選址啊,離家近啊,大家方便拿啊。包括這個品牌聽過,那個品牌沒聽過。還包括這個店小朋友推薦過,那個店沒有人推薦過。由此不斷深入思考,然後慢慢的就把一個店的運營結構,或者說他要盈利的幾個素質總結出來了。

所以我覺得,慢慢的,孩子這方面會一直有提高。我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家女兒最現實的一個改變——她是真的會省錢了。我記得三四歲、四五歲那會兒,她是一個想要什麼就買什麼的孩子。那個階段出門兒真的是,不問價格,什麼都想要。我跟她說價格,她也沒有概念。但是自從她自己去賣花兒,自己掙錢,然後聽我說了這麼多商業的東西之後,她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出去的時候知道看價格了。她會說:「這個好貴呀,這個可以買多少個什麼什麼了啊!」甚至我買東西的時候,她也會說:「哎呀媽媽,這個好貴啊。」

前天我剛帶她從台灣回來。我們去台灣遊學,我把她也帶上了。我就給了她一個五百人民幣,大概就是兩千多台幣的預算。然後她在選每一個東西的時候,其實是非常謹慎的。她就會去算,我現在花錢花了多少。我說你自己可以有一個小賬本。於是她每天花多少錢,就都會記賬,現在花多少了,還剩多少。一開始她會想著花完。我告訴她你沒有必要花完,你可以帶回來啊。所以我就覺得,對於孩子對金錢的管理,對於商業觀的塑造,這種價值的引導就特別重要。

/ 鼓勵孩子不斷實踐 /

我自己是很樂意的孩子去交流這些的。而且我內心裡會覺得,如果小時候我的家人或者是夥伴,能夠從小和我一起去交流這些事情,那我們每一個人現在對商業的理解和認識,早就有可能是更高的一個層面了。所以我就覺得,總體來講,對孩子來說,就是不斷的和她去交流,去幫助她形成一些自己的認知。

另外呢,就是鼓勵孩子不斷的去實踐。比如說自己可以參與一些事情呀,或者是自己可以說賣些東西呀,或者自己去規劃自己,有計劃的去花錢呀……通過不斷的實踐,讓他更有感受。——這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我其實很想說的是:在我們知蜜女性創業的社群裡面,我為什麼會經常想做一些親子的活動?包括我們做過兩次親子市集。

其實我是有一個想法:第一,是讓孩子比我們更懂得商業的邏輯,更早地去了解商業。第二,是讓孩子能理解媽媽和媽媽在從事的事情真的不容易,讓她更理解媽媽。

比如說在我們的市集上,我們讓孩子不僅賣自己的東西,也賣媽媽的東西。你可以和別人去講述你媽媽是做什麼的,你是怎麼樣去理解媽媽的商品的。以上這些我們做過的事情,大家反響都挺有意思,挺好的。我覺得這可能也是一個女性創業社群特色的東西。

總之,我覺得,不管是創業還是從事一個職業,有一個自己的事情的,這樣的女性其實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都希望能夠不僅是陪伴孩子,而且是能夠高效的陪伴孩子,能夠把自己在事業上,以及方方面面的一些感受,通過一些很好的交流,傳遞給孩子。

我們9月9號,會帶著大家去以色列。因為在以色列,猶太民族對於孩子的財富觀和創造力的培養也是非常好的一個典範,它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國度。尤其有一本書叫《創新的國度》。所以我們會帶著大家一起去走以色列。

我覺得我們對財富的理解,真的是可以從娃娃抓起。或者是說我們自己先去學習,更好的學習,然後再去影響我們的孩子。

這是懶媽社群的第一期分享,也是一種創新和嘗試。

希望從更廣的視角、更深的維度來啟發家長,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你是3-8歲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想要孩子更加幸福,快樂地成長,

【文章與父母家長交流作用,轉載請通知並註明出處。想要加入社群,可以weixin加小懶老師為好友:ladymomxiaolan】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親子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