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掉入了「粉絲的陷阱」?

到底應該如何評價小米?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分裂,我在兩個群里與調皮電商的讀者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幾乎都會毫無例外的分為兩派:一派看好,一派鄙視。

看好者,多是圈外人士,覺得他們追求性價比,打掉溢價,有利於消費者;鄙視折多是圈內人士,覺得小米要啥沒啥,就是憑營銷做起來的。

我們今天,想談一個另外的角度,希望能讓對小米的評價,更客觀一些。

01

這幾天,數據機構IDC發布2018年第四季度手機出貨量報告,報告顯示,小米在2018Q4大跌近35%,是頭部廠商中,下跌最嚴重的。

而小米的老對頭華為,OPPO,vivo三家都在增長,尤其是華為,竟然在經濟寒冬,手機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還能保持23.3%的增速。

一向強調性價比很高的小米,為什麼突然遭遇滑鐵盧?而且跌幅竟然這麼大,實在難以理解啊。

如果經濟形勢不好,那消費者應該選擇名義上性價比更高的小米啊,偏偏,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還整體保持了10%的增長,而低端機偏偏在大幅度收縮。

為了應對這次危機,雷軍做了幾個動作:

第一是,讓紅米獨立。

2018年底,小米引入原金立高管盧偉冰負責紅米業務,並把紅米獨立新品牌Redmi,這一步的品牌切割,是為了下一個動作。

第二是,推出高端機。

可能是偵測到高端機的機會,雷軍終於決定不走性價比路線了,而是用小米9作為大炮,要進軍高端市場。

前兩天,他在微博上說:「小米旗艦機,一定要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專心做最好的產品,不辜負米粉對小米的期待!」

「這次為了做好小米9,我們不惜代價。比如,小米9三攝,堆了太多料,全部是6P鏡頭,全部是閉環馬達。還有,小米9所有版本採用第五代屏幕指紋,等等。」

「小米9的製造和研發成本,絕對不便宜,期待我們賣到特別便宜的價錢,完全做不到。」

為了推廣這個高端機,小米高管在微博上集體出動,到處碰瓷兒;同時,簽約當紅小鮮肉王源成為小米9代言人。

第二是,在小米內部全面推廣KPI制度,不再是「開心就好」。

這些動作,被媒體解讀為,雷軍想明白了,終於放棄了之前的執念,不再追求性價比,不再鬆散管理,要開始做一個正常的公司了。

但是很遺憾,調皮電商認為,雷軍並沒有真的想明白,仍然在互聯網思維或者粉絲經濟的陷阱里。

小米做的這幾個調整,都是隔靴搔癢,沒有改變小米的氣質,仍然在營銷圈裡打轉。

02

小米的成功,以粉絲營銷見長,並引發了互聯網思維的熱潮,有一句話叫,過去成功的因素,往往會成為未來的障礙,這句話放在小米身上,也特別合適。

小米成立初期,積累了一大批粉絲,也靠著鐵杆粉絲起來了,快速的成為了手機行業的新秀。

但是,粉絲是一種營銷活動,不能決定一個企業的體制。

偏偏,雷軍把小米的粉絲,作為了自己的體制。

雷軍說,要創造極致性價比的手機,在這個目標上,積累了一大批粉絲,而這批粉絲的意見又進一步強化小米的性價比。

為了性價比,小米做自營,一開始甚至不去京東天貓蘇寧等平台,就自己做電商。

憑藉粉絲的力量,小米的確很成功的把自己的電商做起來了,甚至,小米電商一度成為中國獨立電商第三第四名,一個品牌的獨立站,能做到這份上,堪稱奇蹟了。

所以,小米的成功,成為了一種典範,但是,這種直營電商沒做多久,就進入了各大電商平台,由於小米的品牌勢能,小米在各大電商平台也做得風生水起,甚至還不斷推出定製機型。

然而,2016年的危機事件,讓小米看到了只做電商的局限性,那時候,馬雲又提出了新零售,所以,雷軍嘗試讓 小米進入線下。

但是,雷軍給粉絲承諾的性價比核心思想又發揮作用了,其他手機品牌進入線下,都是靠渠道,偏偏小米要做自營。

剛開始自營的時候,小米門店的坪效的確也很高,慢慢放開加盟。

但是,放開加盟的時候,雷軍給粉絲承諾的性價比核心思想又發揮作用了,給加盟商很低的利潤分成,只有7%左右,其他手機品牌動輒20%、30%的分成相比,這7%讓經銷商完全沒動力啊。

但是,雷軍無所謂,等著加盟小米的經銷商排隊呢,小米供應鏈幾百個產品還是可以彌補加盟店的開銷的,因為小米供應鏈的商品,分成比例略高一點。

但是,問題就來了。

在一個門店裡,店員會推薦毛利高的商品?還是毛利低的商品?

所以,就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加盟商明明是因為小米手機的品牌知名度來加盟小米的,偏偏,這個產品不是加盟商喜歡的,因為不帶來利潤,只是被迫賣而已。

如果這款手機真的質量很好,很創新,很好玩,消費者會主動賣,那還好,但是,小米手機在用戶眼裡並沒有特別的,要技術沒技術,要設計沒設計。

知名度,並不等於銷量。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都到線下了,小米仍然沒有好好經營第三方渠道,而是著力推自己的渠道。

03

但是,既然都走向線下了,為什麼還什麼都自己做呢?

還是因為雷軍對粉絲的「性價比」承諾。

據悉,目前小米的(年)坪效已經做到了27萬元/平方米,僅次於蘋果專賣店的40萬元/平方米,是其他手機專賣店的很多倍。

那又怎麼樣呢?人家的專賣店數量是你的幾十倍。

據好奇心日報的文章統計,2015 年 OPPO 的線下門店已有 25 萬多家。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稱,華為到 2018 年中有門店 5.3 萬個。

小米有多少家呢?

截止到 2018 年 9 月末,小米在中國大陸有 499 家售賣全品類的小米之家,另有 1100 家覆蓋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授權網點。

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就算是自營店,也在走下坡路。調皮電商有一位讀者,專門做線下通訊渠道,他這段時間去看了小米之家的自營店,遠沒有去年的那麼多客流了。

而很多其他的第三方渠道,也基本不怎麼推小米。好奇心日報的報道說,上海浦東唐鎮的國美電器剛剛開業一月有餘,這裡甚至沒有小米的位置。一位自稱從事手機銷售十年有餘的店員說,小米如今已經對蘇寧和國美的投入少而又少,他估計上海市 50 家國美里,最多只有 5 家左右賣小米手機了。

小米大跌近35%,從根兒上說,是因為線下大潰敗。

調皮電商一位做通訊行業的讀者評價說:

線下實體店給的毛利太低,7個點,手機根本就支撐不下來,而且它的溢價能力也不如華為,之前還壓貨,所以很多線下店乾脆不賣了。

現在手機市場基本就是2個模式了,一是OV類型,反正價格都一樣,不會有溢價也不會有竄貨,大家就靠零售,能賺多少各憑本事;另外一種就是蘋果開創的飢餓模式,老品虧損先擔著,新品讓你賺回來,小米發揚光大後但是後勁不足(主要是給線下店的利潤太低),現在被華為玩的登峰造極,不過這種模式不是長久之計,估摸著最後應該都是回歸到第一種模式。

所以,小米基於自己的粉絲營銷建立的這套基於直營半直營渠道體系,完全經不起市場的驚濤駭浪,說垮就垮。

04

很多人都說,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想去掉渠道,不是不可以去,你要確保你的產品品質絕對優秀才行,否則,渠道還是很必要的。實際上,現在國內手機品牌的競爭,在產品層面,沒有太大差別了,都是誰比誰更清晰一點,誰比誰更快一點,體驗層面,差別不大。

渠道雖然轉了一層差價,但是,渠道也是品牌的防火牆,是你的戰略縱深,不會讓你說垮就垮。

小米、OV、華為這三大陣營,典型的體現了核心競爭力的差異:小米最先靠營銷起家,粉絲營銷玩的很溜,價格戰打的很激烈;但是,渠道不行,產品一般;

OPPO、vivo,是典型的渠道精耕,從一開始就深耕渠道,但是價格優勢沒有,營銷主要靠廣告,但話題度沒有小米高;

而華為則是產品技術推進,這幾家手機廠商,要說有技術含量的,還真是只有華為;

所以,他們三大陣營的行業地位,也逐漸發生變化,小米靠營銷先做起來了;但找到方向之後的OPPO和vivo,靠著渠道打法,後來居上;而到了2018年,華為憑藉產品和技術優勢,最終走在了最前面。

品牌的競爭,最終還是產品和技術的競爭啊。

所以,粉絲也是一個陷阱,你根據第一批擁護你的粉絲,建立了自己的企業體制,然而,粉絲層次也有高有低,如果你的第一批粉絲層次太低,你為之制定的企業體制就會更加強你的低端定位,如此往複,掉入陷阱。

市場都在膨脹的時候,你感覺不到,畢竟增長是看得到的,但是,當市場進入巷戰的時候,你那幾百個粉絲,是不可能給你堵槍眼的,你還是得靠有強編製組織的隊伍一槍一槍打江山。

這個強編製的隊伍,就是你的經銷體系。然而,反觀雷軍對自己的經銷體系,是擠牙膏扔骨頭模式,一開始是自己做電商,發現電商自己做不完,又跟京東阿里蘇寧等大渠道合作,又發現還不夠,又開拓線下自營,每一步都是被逼著釋放一點點自己的品牌資源,所以到最後,第三方渠道早就看透了雷軍的摳門,根本不主推你的商品。

結果怎麼樣呢?

自己原來的定價體系,完全不支撐全渠道模式,你就沒想到給渠道留利潤,自然也就做不好渠道,調戲電商早在六年前就寫過一篇文章來討論這個話題《『渠道該死論』的幼稚》,可惜,這麼多年,雷軍還在渠道這個環節擰巴著呢。

05

小米9說是要主打高端,定價提高了,但是,仍然沒有重視全渠道,只是提了價格,提了配置,每次發布會都故伎重演的貶損一下競爭對手。

但,最根本的問題,卻沒有任何改變,雷軍仍然不願意讓渠道合作夥伴分享品牌價值,推高端產品如果沒有地麵糰隊,僅僅靠空軍,是絕對沒戲的。

所以,不用對小米9抱太大希望,銷量一定會有,畢竟有用戶基礎和營銷投入,但一定難以扭轉小米下滑的頹勢。

小米成立八年,目前為止經歷兩次大幅度下滑,2016年那次,由於配件受制於人,產能出問題了,所以下滑很厲害;而這一次,不是產能問題,沒有外部因素,純粹就是自己的問題了,這一次的問題,才真正的讓小米觸碰到了瓶頸。

雷軍不改變摳門的做法,小米恐將繼續墜落。

附:極光大數據2月20日剛剛公布的小米手機用戶畫像,你們看看,對應不對應?

第一,Q4的小米換機用戶轉向iPhone的比例上升至20.1%,達一年內新高。

第二,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小米用戶中有71.4%為男性,83.6%的用戶不超過35歲。

第三,小米用戶愛好動漫、運動和直播聊天,最偏好的社交風格是知識青年。

第四,極光大數據顯示,華為、OPPO、vivo和小米用戶最偏愛的app分別是優酷、唯品會、聚美優品和網易新聞。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 資慧太學 zihuitaixue


推薦閱讀:

TAG:小米科技 | 雷軍(人物) | 小米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