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則哲理小故事

01

上周出差去濟南,晚上7:30走出火車站的時候,順風車司機已經在經一路上等我了。

我一路小跑的跑到車前,司機很客氣的來開副駕駛的門,「您坐前面吧,我父母坐在後面。」

30多分鐘的路程,我總要找些話說,我問師傅:「您這是接父母回家?」

「是的,我爸媽也剛從老家來,順便接上您,正好省個油錢。城市生活壓力大啊。」說完師傅還嘿嘿的笑了兩聲。

我理解。

下車的時候,師傅很客氣的跟我再見。這一單,我付了29.8,不知道到他手裡能有多少?

生活處處有壓力,有的人把壓力化為動力,去努力,有的人把壓力變為阻力,去抱怨。

02

大冰和小曼戀愛三年了。三年的時間,小曼換了8份工作,最長的一份在肯德基,6個月,最短的一份在超市做促銷員,15天。每找一份新工作小曼都拉著大冰去慶祝一番,每辭一份工作她也會拉著大冰去吃一頓,去求安慰。

小曼每次都理由超多:老闆死摳,同事背後告狀,工作環境太差,下班時間太晚,辦公桌對面的同事太丑……

小曼最大的願望就是,「大冰,等你一個月賺10000的時候,你養我,我就不找工作了。」

這三年,大冰還真從底層的銷售員干到銷售經理,真的從月薪2000到月薪10000。可大冰和小曼在一起卻感覺越來越無聊了。

兩個人到最後分道揚鑣,大部分是因為價值不對等。我在拚命努力,你在歡笑兒戲,我看不到和你的未來,只好選擇放棄。

03

兒子在練新的鋼琴曲,每次練完,我都會由衷的誇讚他,「太棒了,兒子,你比上次彈得更好了,下次比這次還會更好。」

連續幾天不寫東西,現在坐在電腦前都不知道如何敲下第一個字,就算敲下了也會按下刪除鍵。並且越看別人寫的東西,越覺得自己寫得很一般,繼而對自己懷疑。

先生說,還記得愛因斯坦三個小板凳的故事嗎?就算偉大的科學家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出完美的小板凳。你的第一次,怎麼能和別人的第一百次比呢?只要你每次都有進步就好了。

淺顯的大道理我們都懂,用在別人身上就覺得理所當然,用在自己身上就覺得根本沒用。因為我們會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04

我小侄子生日在酒店慶祝的時候,鄰桌有幾位女士在聚餐,個個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笑聲一陣陣傳來。

根本不用仔細聽,都知道她們在說什麼。

「我這件羽絨服,3000多塊還出絨,真是不能穿。」

「我這個大衣,小5000還起球呢。」

「就我這個耳朵眼,銀的根本都不能戴,發炎,只能帶金的。」

……

上菜的大姨可能也是聽得熱鬧了,不小心碰碎了一隻酒杯。酒杯落地的瞬間,女士們就七嘴八舌的向大姨開炮了,說得很快,但中心意思就是:酒杯可不是我們碰的,可不能讓我們陪。

大姨嘿嘿一笑,「一個酒杯幾個錢?俺賠,是俺碰碎的。」

很多人穿金戴銀,內心卻撐不起金銀的厚重。越是小事越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越是空虛越愛張揚。

05

認識一位近30歲的大齡剩女,人長得真不算,身材也好,就是找不到合適的男朋友。我和她沒有深交,了解都在微信朋友圈了。

這位美女每天至少3次朋友圈,要麼自拍,要麼自我激勵、要麼對父母表孝心。

自拍的角度永遠都是向下45度,大眼,嘟嘴,賣萌,秀可愛,沒了還不忘加上一句:「今天心情好好哦。」

自我激勵就更低俗了,「XXX(她名字),你是最棒的,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對父母表孝心就更沒法理解,「親愛的老爸,今天是您的生日,您把我養大,您辛苦了。」父母沒有微信,看不到朋友圈好不好?打個電話或是陪著老爸過個生日,豈不更能表孝心?

有的人被「剩下」,還真不是因為自身條件好。相反的,雖然年齡到了,心還停留在七八歲,做得都是幼稚事,吸引不到別人關注,更別說激起異性想和她交往的興趣了。


推薦閱讀:

TAG:故事 | 哲理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