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科技:有望實現管理學的核心要義-多 快 好 省

作者:菁財研究院

來源:微信公眾號菁財資本(jcziben)

目錄

1、行業概況

2、產業鏈

1.運輸

2.倉儲

3.配送

3、行業驅動因素

1.國家政策

2.技術進步

3.快遞增長迅猛

4、展望

1.平台智慧化

2.運營數字化

3.作業智能化

行業概況

我國標準化的運倉配一體化的現代物流模式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近年來,得益於政策環境利好、運力網路大規模覆蓋以及信息平台建設迅速推進,我國物流行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成長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229.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個百分點,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業品物流需求仍佔主導地位,達到93.2%。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物流費用包含運輸、倉儲、管理三個部分,倉儲與管理環節效率較低,優化空間明顯。2016年在國內社會物流總費用中,運輸環節佔比最大,為54.9%,其次是33.3%的倉儲環節。但與美國物流總費用相比,兩國各環節費用的相對佔比基本相似,主要差距在於倉儲和管理環節的費用支出,後期待優化的空間明顯。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藉助物流科技,通過信息聯通、資源共享和深度協同,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物流科技是指在物流活動中所運用的各項技術手段,主要經歷了人工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四個階段,目前已處於整合傳統和新興科技,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度,增強供應鏈柔性的階段,涉及運輸、倉儲及配送三個環節。運輸環節包括車貨匹配平台、無人駕駛、新能源車等;倉儲環節包括AGV機器人、碼垛機器人、RFID等;配送環節包括送貨機器人、無人機和智能快遞櫃等。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網數據,2017年我國物流系統市場有望達到1086億元。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測算,在物流系統構成中,自動化立體庫、自動輸送機、貨架市場份額佔比最高,分別達到22%、24%和13%。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工業生產型智能物流系統主要運用在生產車間提供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零部件的存儲、輸送和信息化管理,實現物料的自動傳輸與訂單的自動處理,主要應用於煙草、醫藥、汽車等領域。商業配送型智能物流系統指為商業企業提供產品的存儲、分揀、配送和信息化管理,主要應用於零售、電商、快遞等行業。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產業鏈

物流行業涉及運、倉、配多環節,運輸、分揀和派送環節的輔助駕駛、自動化及機器人分揀、智能終端已經實現應用。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01:運輸

1、車貨匹配平台:解決物流信息不對稱性

以往傳統匹配方式主要通過線下實體,包括配貨站、公路港、物流園區等進行信息發布、售賣等,存在信息不暢、運行效率低下、成本高的問題。在「互聯網+物流」的推動下,車貨匹配平台近年來快速湧現,將線下車源、貨源等進行整合,並在線上發布信息進行精確匹配,由此解決物流信息不對稱問題,優化了供應鏈下游貨物與司機的資源分配,降低空駛率,進而節約運輸成本。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2、無人駕駛:降低物流行業運輸成本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紛紛向汽車業滲透,汽車製造業邁向了智能化的時代。無人駕駛不僅可以為駕駛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商用的貨物配送領域發揮空間更大。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02:倉儲

倉儲越發自動化和智能化,自動化可提高效率,智能化可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增強供應鏈柔性。無人倉使用相應的設備或者機器人替代,實現了商品入庫、儲存、揀選、分揀、出庫等一系列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AGV機器人根據不同用途,分為搬運、揀選和分揀等類型,以及專業從事碼垛工作的碼垛機器人;RFID標籤、立體倉庫的應用等均顯著減少成本費用,提高了作業效率。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1、自動輸送系統:多場景廣泛應用

倉儲的揀選一般有人到貨和貨到人兩種方式。在人到貨方式中,揀貨員需要不斷地主動走到貨架旁,通過表單、標籤、或者RF標籤等輔助手段進行揀貨,手與眼並用,負擔繁重,增加了揀貨差錯率並且降低揀貨效率;而在貨到人方式中,主要有穿梭車和揀選機器人兩種形式,都是根據揀貨員指令,將所需的商品送到作業人員面前,節約行走和尋找時間。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智能倉儲AGV依據小車任務量、距離等因素進行系統判斷,可在任意點和點之間運動,更智能、更靈活。其採用背負式,運行速度快,效率高,分揀環節的機器人應用能夠節約70%左右的人力。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2017年8月,京東物流崑山無人分揀中心正式亮相,最大的特點是從供包到裝車,全流程無人操作。目前,該中心已經實現自動供包並對包裹進行六面掃描,保證面單信息被快速識別,由分揀系統獲取使用,進而實現即時有效的分揀。申通的快遞分揀機器人「小黃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分揀,掃碼、稱重、分揀功能「三合一」,能夠實現快遞面單信息識別,以最優路線投遞。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我國AGV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數據, 2015 年我國AGV銷量428台,市場規模大約5億元,預計到 2018 年將達到 14500台。目前市場上 AGV 主要運用於汽車、煙草、3C等下游領域,未來越來越多的 AGV將用於電商快遞行業,AGV的形式將越來越創新、產品越來越多元化。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2、自動化立體庫:提高倉儲效率

自動化立體庫指用立體倉庫實現高層存儲、自動存取,一般由立體貨架、堆垛機、輸送機、搬運設備、托盤、管理信息系統及其他設備構成,其有存儲容量大、自動存取貨物、作業速度快、管理水平高等特點,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倉儲用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整體優化等優勢。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根據《物流技術與應用》雜誌數據,2013年,我國自動化立體庫市場規模達到80.5億元,占智能物流系統份額的22.3%。隨著智能物流系統整體市場發展,預計2018年自動化立體庫市場規模將達到305億元。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03:配送

1、無人送貨:時代即將到來

物流末端配送的成本和效率成為物流公司優化重點,均將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寄托在機器人身上,阿里和京東也相繼推出自主研發的送貨機器人,但送貨機器人技術尚未成熟,最大難點在於城市道路的極其複雜,承載量較小。而在無人機方面,順豐、京東、郵政等也紛紛加快布局動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目前最大的阻礙來自政策監管,一旦政策放開後,大規模的商用有望迅速普及。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2、智能快遞櫃:解決最後100米交付痛點

智能快遞櫃分為儲物終端、平台管理系統,其核心技術在於物聯網、智能識別、無線通訊等,可智能存件、智能取件、遠程監控、信息管理、信息發布等。取件時,用戶可憑手機上收到的取件碼,在智能物流櫃的掃描窗口刷取,驗證成功即可取件。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目前,智能快遞櫃市場入局者主要分為三類:京東、蘇寧等電商系;豐巢、 郵政易郵櫃等快遞系;速遞易、日日順等第三方,三方各有優勢。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市場驅動因素

國家政策

智慧物流在智能製造工藝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聯接供應、製造和客戶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發展,物流相關政策、規劃密集出台,倡導以科技為導向,軟硬體結合降本增效,包括智能製造、智能物流裝備研發應用以及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

資料來源:艾瑞諮詢、菁財資本

技術進步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AR/VR、區塊鏈等新技術驅動物流在模塊化、自動化、信息化等方向持續、快速變化。

資料來源:MHI2016年全球供應鏈技術

調研報告和專家訪談、菁財資本

這些新技術驅動物流變化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感應,使物流整個場景數字化;二是互聯,使整個供應鏈內的所有元素相互連接;三是智能,供應鏈相關的決策將更加自主、智能。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菁財資本

未來5-10年,雲計算和存儲、預測性大數據分析等絕大多數新技術將進入生產成熟期,預計會廣泛應用於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物流環節,為推動中國智慧物流的全面實現和迭代提升奠定基礎。

資料來源:Gartner(2016年7月)、菁財資本

快遞增長迅猛

隨著我國消費的升級,網路零售發展帶動快遞行業的迅速增長將成為未來智能物流發展新的引擎。我國快遞業務發展迅猛,快遞業務量在短短6年時間內翻了10餘倍,從2009年的18.6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06.7億件,尤其是2011年之後,網上購物的爆髮式增長,使快遞包裹平均每年保持 54%以上的高速增長,預計我國快遞業務還將保持數年的高速增長。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前些年快遞行業的增長來源於規模的擴張,全國快遞營業網點數由2010 年 6.4萬處增加到2015年的18.3萬處,年均增幅達33.0%;與此同時,快遞從業人員增加,快遞企業人力成本劇升。但快遞行業競爭的加劇導致快遞平均單價逐步下滑, 2015 年快遞平均單價已經降到13.4 元。因此,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快遞平均單價的下降勢必導致快遞行業考慮降低成本,而智能物流將會成為快遞企業必然的選擇。

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菁財資本

展望

科技的發展、商業模式的升級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推動著物流科技向更高智慧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從而加快實現智慧物流。

中國智慧物流2025應用展望框架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菁財資本

平台智慧化

智慧物流的目標之一是降本增效,而當前物流行業各方的協同成本仍然過高。未來將統一行業標準、共享基礎數據,基於大數據分析洞察各行業、各環節的物流運行規律,形成最佳實踐,明確各參與方在智慧物流體系中最適合承擔的角色。在此基礎上,上下游各方在銷售計劃、預測等層面進行共享,指導生產、物流等各環節的運營,實現供應鏈的深度協同。

而智慧化的平台將具備採用大數據及模擬模擬等技術來研究確定如何實現最優的倉儲、運輸、配送網路布局的能力,基於歷史運營數據及預測數據的建模分析、求解與模擬運行,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每類商品的庫存部署,以及每個分揀中心、配送站的選址和產能大小等一系列相關聯的問題。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菁財資本

運營數字化

未來,物流需求將會越來越場景化、精細化,依託SAAS化的信息系統,通過組件化、數字化技術自主管理倉儲、運輸、配送等全流程業務。實現對物流時效、運費、最後一公里等業務的動態反饋,實現入庫、存取、揀選、包裝、出庫和盤點運輸、分揀、派送等環節實時智能的調度。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菁財資本

作業智能化

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依託一系列互聯互通、自主控制的智能設施設備,在業務運作系統的智能調度下,可實現倉儲、運輸、配送環節各項作業的智能化執行,實現物流作業高效率、低成本。

運輸、分揀和派送環節的輔助駕駛、編隊運輸、自動化及機器人分揀、智能終端已經實現應用。而倉儲作業已經在自動化層面發展多年,未來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據商品的件型、重量、銷量、交付時效等屬性,設計不同的作業流程,並採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統進行實現。未來的智能化倉庫,機器人、AGV等設備將會是互聯互通的,並具有自主控制、自我學習和適應新規則的能力以及更高的柔性程度和穩定性。

菁財資本是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主要為中早期優秀新經濟創業公司提供股權融資及配套深度專項投行諮詢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公眾號「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鏈接,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版權聲明:本平台文章的著作權均為相關作者享有,任何機構、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等任何使用。


推薦閱讀:

TAG:物流行業 | 科技 | 行業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