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高處往下看,總想跳下去...是不是有病

你是否也曾有這種體驗:站在高處俯視,心底卻忽然湧出一股往下跳的衝動。

在一項心理學研究調查中,超過半數的人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這種看似不合理,但普遍存在的跳樓衝動可能都曾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美國華盛頓州,有一座欺騙橋(Deception Pass Bridge),高達180英尺,連接著西雅圖以北的兩個島嶼。從1935年建橋以來,已經有400多人選擇從這裡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法語中,這種衝動被解釋為「 L』Appel du Vide (空虛的呼喚)」。

真的是這種空虛,在引誘人們從高處往下跳嗎?

如果不是,那這種念頭又意味著什麼?

別太害怕

其實沒你想的那麼高

很多人認為,「恐高症」屬於一種極端的恐懼症反應,與情緒問題、消極思維、焦慮和過去的創傷有關。

而猶他大學認知和神經科學教授珍妮·斯特法努奇(Jeanine Stefanucci)發現,恐高其實也是個生理問題

她研究了人和垂直空間的關係,發現,人們會「高估」眼睛看到的任何一段垂直距離:短則超出實際高度的三分之一,長則超出實際高度的兩倍。

相比之下,當人們估計水平距離時,幾乎不會出現太大偏差——這就會給人一種「我能準確判斷距離」的錯覺。

所以,對很多相信自己判斷的人來說,過高的垂直估計就會讓高度顯得越發可怕。害怕反過來會繼續加深對高度的錯估,從而形成了一個反饋迴路,越來越害怕,也越來越覺得高:哇好高——太高了——媽呀太太太高了——這是個深淵啊......

從心理角度來分析,也許是「人們總習慣於放大自己的不適感。」

就像另一組實驗發現,實驗者會低估自己遇到蛇或蜘蛛的時間,而不會低估遇到蝴蝶或兔子的時間。

因為我們不希望遇到蛇和蜘蛛,所以當它們出現在面前,我們會感覺「它們」出現的太快。因為樓太高,我們害怕「高」,我們便會覺得它越來越高。

越害怕,越想跳

除了對高度的錯估,還有兩點會加深我們對高空的恐懼。

其一,卡洛斯·科埃略認為,我們的視覺系統和前庭系統(控制人體平衡的系統之一)之間存在衝突,所以當視線從高處急劇下降,會產生」眩暈「等癥狀

其二,面對高空時,我們對自己肢體姿勢的「控制」也會變得很難——測試顯示,這難度相當於讓酒後駕駛的人走直線。

這兩點,再加上對高度的錯估,導致了我們對高空的恐懼。對高度的感知,往往混合了我們的感官直覺、身體運動美學和精神心理狀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於是,當我們面對高空時,又會產生一種奇怪的反直覺效果:

一種屈服於恐懼、心甘情願跳下去的衝動。

為何會出現這種想往下跳的衝動,並不容易解釋。我們可以輕易的明白,手為什麼會從滾燙的爐火旁縮回來,但我們的意識可能搞不懂: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在懸崖邊後退。「那有欄杆」、「我不會摔倒」、「但為什麼我會想跳下去?」

的確有一些研究者提出過自己的看法:

臨床心理學教授珍妮弗·哈姆斯認為,這種「想跳下去」的衝動,可能是因為人被激發了真實的死亡慾望,也可能是大腦錯將「跳下去」解讀為一種安全信號。

她發現,在有過自殺念頭的人中,75%的人有過高空躍下的想法。而在431名從未考慮過自殺的受試者中,也有一半曾有過高處跳躍下的衝動。

這些有著強烈躍下衝動、並從未考慮過自殺的人,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經歷更多的焦慮,包括更擔心自己的身體反應。這些感覺包括出汗、心悸、頭暈和膝蓋顫抖,而所有的這些都是對高處的常見反應。

所以,珍妮弗認為:這種衝動可能是我們自身的安全系統對恐懼信息的誤讀。當我們面對高空時,大腦迴路可能會發出「恐懼」警報,然後我們的意識會嘗試處理這股恐懼,但因為「恐高」本身的複雜性,我們的意識可能無法理解「恐高」信息為什麼被發送。

還有一些德國心理學家,通過腦成像研究觀察到:人們對死亡信息會有間接和延遲處理。

他們通過引導17名男大學生「思考死亡」,發現大腦在處理關於「死亡」的想法時,好像會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可能會有稍微延遲,好像是「不捨得」去處理死亡的消息。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有點玄學的解釋:

存在主義哲學家加里·考克斯在他《存在主義的指導:死亡、宇宙、虛無》中說:「虛空似乎在召喚我們,但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自由在召喚我們。我們有選擇的權力。」

甚至,還有人解釋說,因為飛翔是人類深藏在基因里的夢想:

「從高空躍下之所以對我們產生吸引,除了對生死自由選擇的可能性之外,還有可能是我們想要飛翔的願望。」

......

說到底,關於我們站在高處為何會出現想往下跳的衝動,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靠譜的解釋。

但不管怎樣,我們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

我們並不需要因為「對高處的恐懼」而焦慮。

畢竟,如果你真的「毫無恐懼」,那恐怕才是最危險的事。

(本文系翻譯,對原文進行了適當刪改。)

原作者:

JESSICA SEIGEL

原文:

nautil.us/issue/46/bala

一了達 ? 翻譯


想了解更多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簡單心理知乎賬號

或者簡單心理微信公號「微信號:janelee1231」

你還可以:

參與專業心理問答「jdxinli.cn/5azu6z

預約專業心理諮詢「jdxinli.cn/2ukmmb

成為心理諮詢師「jdxinli.cn/ky4kjx

和2W+小夥伴一起共讀,吃透經典心理學著作「jdxinli.cn/4nho68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