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的生活感悟

原來費老最出名不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總結,而是對中國社會的認識.

?過年回家的時候,父親帶我回老家,在路上對我說:「在看看老家的房子吧,過完年,這片地方,就全部被拆了」。向遠方望去,大片的房屋、農田或被移為廢墟,或被印上大大的拆字。父親說完這句話,惋惜的看著腳下的這片土地。

在中國,還有很多這樣的由於新農村建設或整體新區規劃而被整體搬遷的基層農村。隨著全球化、市場化的浪潮,效率不知不覺間成了所有人所有事衡量的標準。?

用機器去拆掉一個農村社區,很容易,但隨之而去的是根植於社會基層?的文化,那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護著的社會共同經驗亦煙消雲散。?

那一抔黃土


費老說,社群是一切有組織的人。其中,最明顯的屬中國的家了。

中國的家是一個事業組織,家的大小是依著事業的大小而決定的。?如果事業小,夫婦兩人的合作已夠應付,這個家也可以小得等於家庭;如果事業大,超過了夫婦兩人所能擔負時,兄弟伯叔親戚全可以集合在一個大家裡。

在中國鄉土社會中,不論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來承擔,為了要經營這些事業,家的結構不能限於親子的小組合,必須加以擴大。這些事業是需要長期綿續性的,於是家的性質變成了族。而國家的結構與家族是類似的,所不同的是國家的規模更為龐大。

正因為如此,中國人的婚姻和家庭,不講愛,不講私情。講的是紀律,追求的是效率。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相親結婚,立馬生一堆孩子,然後女人管家,男人賺錢,如同合作夥伴一樣,分工清楚,責任明確。

所以,中國人不講來世信仰,不講形而上學,講的是三綱五常,忠孝義悌,君臣父子,克己復禮。這些都是紀律,是家法。

但是,這些組成中國最基層文化的組合形式隨著一輛輛推土機的壓過,都隨那黃土四散而去,那基礎不再了,上邊的還會穩當嗎?

中國家族

想到這,我想到了幾個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越來越感覺到孤獨?而老一輩缺沒有??

為什麼在現代完備的法律體系之下還有那麼多感到冤屈的百姓??

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急功近利、集體焦慮、責任感缺失等社會問題??


?禮治,是人們所自覺遵守的約定俗成的道德秩序。

法治,是保護個人權利和社會的安全,是在釐定權利,而不是在明辨是非。?

在中國古代,會有鄉紳士紳或者睿智的老者來明辨是非,所有人都會聽信於其。

在現代法律,法不誅心,法無禁止即自由。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葯神》,主人公程勇幾次身份的轉換,由於生活所迫,去印度走私仿製葯來維持生計,以葯換錢。賺到錢後,用本金做生意然後去以錢買葯,最後坦然接受了法律的制裁,同時也贏得了某種意義上法律的寬恕。?

於禮,程勇是一個偉大的靈魂,像二戰中的奧斯卡·辛德勒一樣挽救猶太人於水火。

於法,程勇是一個盜竊別人專利、非法走私的違法商人。?

禮?

禮 ?


我彷彿看到,幾十年後,高樓林立,樓內的人們忙忙碌碌的表面上做著自己愛做的事,心裡缺不知道該去往何方

?

推薦閱讀:

TAG:鄉土中國(書籍) | 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