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苦集滅道(十六)

三種解脫門的實際體現就是滅掉渴愛。前文中我們討論了無願心解脫、空心解脫,本文詳細的說一下無相心解脫。

無相心解脫的切入點在於對「無常」的觀察。詳細的說,就是了知從眼耳鼻舌身意形成思後,思馬上就會滅掉。因為一切的思都是無常,因此世尊給出一個最著名的結論:諸行無常。當無常現象被徹底洞察的當下,你不再會認為任何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從而樂受苦受不再會形成包含渴愛的思。在這個狀態下,你並不會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會有任何的目的,一切無非就是不斷集滅的思而已。

對無常的觀察,本質上還是對思的觀察。前文中我們曾提到過,思的集起是由於因緣具足的原因,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現象,而並非有一個我在主導、主宰,因此能夠成功洞察到這個現象的修行者,不再會認為思是我或者我的。那麼,觀察無常,就是觀察思的滅。

這裡要插一句:其實,理論上用「觀察」來描述修行的過程是不準確的。在生活中,觀察這個詞一般都隱含了一個觀察者和一個被觀察的對象。然而如果你明白了「一切是十二處」的事實後,你就會知道其實並沒有觀察者和被觀察對象的對立。換句話說,一切都是思,並沒有一個獨立於十二處之外的玩意在靜靜的觀察著思的集滅。比如,你看到一個蘋果,當下的產生「這是個蘋果」的思,然後你憶念剛才的思,又引發了一段思「我知道剛才我產生了這是個蘋果的思」,這個就是對思的觀察過程。所以,在彙集了一切修行方法的 長部·大品·念住大經 中,一般並不用「觀察」來描述修行的具體過程,而是「了知」,即在特定的現象中形成如法的、正確的思。這就是所謂的「如理作意」:以世尊給出的正確的見解對一切現象產生正確的、導向解脫的念頭。

我們回來繼續觀察思的滅。有了以上認知,你就會明白,其實觀察思的滅,並不是說像看著煙在空氣中消散一樣,能夠當下的指認(同理,思的集也不可能像這樣的觀察到);而是會形成一段新的思:剛才的思滅了。通俗的說,我們是通過回憶的形式來確認的——因為了知思滅的,正是在舊思滅掉後產生的一段新思。當對思的滅有了足夠的認知,就會了知一切無非就是六種感官領域不斷形成感知現象的過程,一切的感知現象在形成後就消散,即:凡所有的集法都是滅法。在這個當下,就會因對無常的洞察而渴愛不形成,進而切入解脫,即:無相心解脫。

至此,三種可以切入解脫的方法已經被闡述了。本質上,這三種方法都是基於對事實正確認知的基礎上的,即:無常的事實,苦的事實,無我的事實。這三種事實,是世尊給一切的定性,都是可以如實的觀察到的,而並非是意淫或者片面見解。當這三種事實其中一種被如實的觀察到,其他兩種也會在正確的引導下很快的觀察到;當三種事實都被正確的觀察認知後,正確的見解就會形成;正見的建立,就意味著能夠以如實的視角去面對一切現象,作出正確的行為,最終導向究竟解脫。

不過,至今為止本系列文字描述的,都是最理想、最順利的情況。實際上修行會有好多的岔頭,比如建立「一切是十二處」的觀察框架,很多人都是會遭受挫折的,會不理解為什麼「眼只是眼,而不是我的眼或者誰的眼」這種結論,這是很正常的,慢慢來。

推薦閱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