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雖然時代不斷進步,但思想上依舊是封建陳舊的這一社會現象?

這個社會現象不只是存在於中國


謝謝邀請。

又到了答主科普(裝X)的時候了……

馬原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過來影響社會存在。看懂了么?說實話,剛開始學的時候,我也是跟題主一樣一臉懵逼:什麼鬼d(?д??)??

首先是名詞解釋,度娘上那些文縐縐的估計題主也不愛看,我就舉幾個例子說明吧。

社會存在:強調物質性,比如一個自然人(你或我),一個團體(如一波廣場舞大媽,某某社團),一個組織(小到街道居委會、大到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一個政黨(比如tg),一個國家……這些都是「社會存在」的具體體現,當然了,剛才舉的例子都和人有關係,「社會存在」也包括但不局限於:人員,信息,各種生產生活資料,一切社會關係,……那麼社會意識呢?社會意識強調:意識性,或者說白了就是人大腦的主觀能動性(這個詞不陌生吧)。我們都知道物質決定意識(沒有大腦組織,人不可能會有思考),意識反過來影響物質(我們依靠大腦思考不斷改造物質世界)。所以,要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的關係,首先應釐清「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接下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發展不可能做到同步。換句話說:我們不可能讓一個從未受過教育、每天為了生存已經傾盡全力的人一直僅跟時代潮流。也就是說,有時,社會意識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注意這個詞)要滯後於社會存在;當然了,大多數時候社會意識也超前於社會存在的發展,我們把那樣的人稱之為「先驅」,比如在資本主義世界生活一輩子的馬克思創立對人類歷史影響深遠的共產主義學說。

總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一直都是在犬牙差互的互相博弈中不斷向前發展,不可能做到同步。


看過《人類簡史》嗎?我簡單地回答一下吧

智人與其他動物不同點在於,其他動物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是以改變自己基因來改變自己生活方式。而智人的基因進化依舊慢如蝸牛,但是智人找到了進化的捷徑——文化。如果一群人深信封建主義,那麼資本主義就不可能在裡面擴散開來。智人的DNA上沒有寫什麼人權、自由、平等,而生物學上明白寫明進化的前提就是差異。但是,人們依然生活在較為平等的年代,儘管仍舊存在很大不同。

文化的進化與基因的演化的區別就是快捷,但也只是快捷,雖然快捷決定了很多不同,但是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一部分進化成功,帶動其他人進化,不進化的淘汰。從而百分百進化到下個階層。

說到底,就是智人文化進化得太快了,快到讓人覺得淘汰是很快的社會現象。而生物歷史上,要完全淘汰一種以前的落後習性,至少要上百年的演化。原始直立人整整兩百萬年,都是用的原始石器。基因方面沒有變化,就永遠只用這種石器。會使用工具並不是原始人種對其他動物的優勢,因為這是基因決定人種的武器不是爪子而是石器。猩猩也會使用部分工具。

智人走得足夠快,但是不足以幾百年時間完全淘汰掉以前的東西。


文章被知乎要求做修改,稍微改動了一下,希望能通過!

大陸經歷過六七十年代,已經好多了。

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是中國人,大陸對比台灣社會就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社會的封建陳舊現象更多:

台灣,是被財團和儒家價值觀主導的社會!

台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儒家價值觀」。

台灣為什麼有那麼多亂倫現象,並不是沒有來源的!

亂倫其實是中華文化傳統「天地君親師」的親屬倫理師徒倫理因為衍生的性關係而發生社會身分的紊亂。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表親表兄妹或表姐弟之間的表親婚姻(Cousin couple)一直被容許甚至鼓勵,視為「親上加親」。

漢武帝劉徹和首任皇后陳氏就是姑表姐弟,南宋詩人陸遊與第一個妻子唐琬是姑表兄妹,清代沈復和他的妻子芸娘是表姊弟。

古代女性對丈夫父母的稱呼「舅姑」也是源於姑表親婚姻。

儒教還有父權,父親在家裡的地位是最高的。

台灣的亂倫、性侵非常嚴重、不可告人,且加害人常以傳統父權暴力宰制兒女,讓被害人不認為自己是被侵犯,加害父親因此長期施暴性侵。

這些現象在儒家思想嚴重的國家或者地區,如日本、台灣都有體現。

而中國經過了數千年的專制政權,儒家價值觀所鼓勵的觀點和所服務的政治體系都是符合專制政府的。

從小到大,台灣人被鼓勵的第一件事情是「」和「聽話」,「囝仔人有耳無嘴」,台灣的教育制度也不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進一步的告訴台灣人: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逾越本份去要求長官。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因此大部份台灣老百姓相忍為謀,卻不知道政客和財團已經在背後瓜分大眾的利益;就算知道,也只會兩手一攤說沒辦法。

千年來的專制政權讓台灣人本能的保護自己:不要知道,不要去想,只要有個聖王出現,這個人自然會給人民們幸福的生活;只要公司老闆賺錢,老闆自然會多僱用員工,提高員工薪資福利,給大家更好的生活。

但是,台灣選了有道德的人當總統,台灣人的生活幸福了嗎?

台灣的大老闆賺錢了,台灣的失業率有降低嗎?

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有提高嗎?

台灣的社會就是這樣沉淪下去的!

不問公平,不問正義,中產階級的保守觀念又只自私的只想要自己好好的活著。

這些主流價值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遊民之所以流浪,是由於他們不努力。

至於政治,就交給那些精英,甚至要是有個有道德的聖人就好,這不是人民們的本份。

這些中產階級習慣於被媒體餵養,聽從那些大師與專家的「投資意見」,爭相投入股市,然後被抬轎的財團套牢;

聽到不悅耳的真話就說是偏激,看到勇於表達意見的人群就說是暴民。

近年來,經營中小企業的狀況更形嚴峻。這樣的結果造成階級流動更加困難。

底層的人民就在高工時,低工資,高房價和高物價的狀況下被壓的喘不過氣,而在同時,財團藉由這些低廉的勞動力、減稅以及炒房等手段,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一再的增加獲利,降低成本,並且用獲得的利益更進一步的主導台灣社會。

台灣就此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

大陸在破四舊期間,儒教的一些糟粕文化早就如同陰溝,被批判到體無完膚。

所以,儒教的糟粕文化對大陸影響小,剩下更多的是儒家的良性文化

台灣在封建迷信上,也比大陸盛行多了。

三步一宮,五步一廟,很多人說「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

台灣民間有「卡到陰」(閩南語:撞邪)就會請法師做法事,他們覺得這樣很理所當然。

無論是辦公室,還是家裡,到處都擺放「吉祥物」,以利風水。

算命在台灣也是非常的流行!甚至包括很多台灣的政治人物也相信這一套!

閱讀中英鴉片戰爭的歷史,其中最令人揪心的,就是國人為什麼這麼愚昧?

人們或以為這些主要是不甚了解西方的種種誤解,並不能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有多少缺陷。

那我們看看1841年3月廣州的那場世界史上最荒唐的戰爭。

1841年1月底,道光皇帝發布對英宣戰詔書,隨後任命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趕赴廣州指揮攻剿事宜。

楊芳看到英軍炮火威力強大且落彈準確,認為此必為邪教妖術,「夷炮恆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實地,而夷在風波搖蕩中。主客異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術伏其內。」(《夷氛聞記》)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污穢制邪術的古訓,或說有巫師告訴他,如果打仗時能將馬桶,尤其是女人的污穢物對準英夷的炮口,便能以邪制邪。

於是,楊芳傳令當地保甲,遍收民間使用的馬桶、溺器,裝滿女人的糞便、穢物,令載於木筏小船,布滿海上江面,要求將馬桶、溺器之口對向敵艦炮口,以為如此便可破其炮火之妖術。

又在省河上釘築木排竹筏,在上面安放馬桶,桶內同樣裝滿糞便,或塞進毒藥桐油,以為可以阻擋英艦的前進。

如此部署只是苦了廣州城裡的人家,沒了應急時的要緊家什,著實不「方便」。

英艦指揮官從望遠鏡中看到水面上的木筏馬桶,聞到了水面上的熏天臭氣,以為是什麼新式武器,當即下令開炮,將木筏馬桶打得箍裂板飛,艦隊在海上橫衝直撞,勢如破竹。

最後的結果是,英軍兵進城下,楊芳指揮戰事不到半月時間便只得妥協投降。

當天簽訂《停戰貿易協定》。當時有詩嘲諷:「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傳遍粵城中。

還有義和團運動,在義和團運動高潮中,屢屢有義和團的師傅和大師兄二師兄跑到有洋槍的清軍那裡,要求當場演示「刀槍不入」的功夫,硬是挺起肚子讓人家用洋槍往上打,不打還不行,當然,這些「勇士」們個個都被當場打穿肚皮白白送了命。

這都是迷信!

舉這幾個例子,告訴大家,宗教迷信是有關「國民性」的!

為什麼中國人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像一群綿羊被趕。那是因為在中國人的迷信觀念里,黃頭髮、藍眼睛,還有黑人,這些都是「鬼怪」,民眾本能的害怕!

為什麼抗戰期間,日軍勢如破竹,國軍節節敗退?

因為民國時期,封建迷信一點不比晚清時期改善多少!

許多國軍將領開戰之前還要佔卦!這樣的隊伍戰鬥力怎麼會強呢?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邱清泉奉命率部駐紮在河南商丘,當時邱清泉就認為「商丘」與「傷邱」同音,心中大為不悅,並因此給上級打了幾次報告,請求撤離商丘。

後來邱清泉與杜聿明一同被共軍包圍於陳官莊,眼見大勢已去,窮途末路,可他的迷信病又犯了,他非說杜聿明指揮部院子里長的那棵樹和院子組成了一個「」字,並且再三慫恿杜聿明將樹砍掉,弄得杜聿明哭笑不得,只好將樹砍掉。

這些也許是黑幽默,但是,中國從封建社會過渡以來,中國人的「國民性」一直如此!

回過頭來我們看印度!

宗教對人是起到「雞湯」的麻醉作用,遇到困難不是想著積極處理,而是求神拜佛,忍受力強,逆來順受,民眾精神上無法獨立,過多依賴神佛。

看那些印度教苦行僧,忍受常人認為是痛苦的事,如長期斷食甚至斷水、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忍酷熱嚴寒等事情,來鍛煉忍耐力和離欲。

一方面可以說是美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是不思進取,根本沒有追求!

印度教也講究輪迴,都是期望這輩子不努力,下輩子投好胎。

如果大部分國民是這樣,這個國家是什麼樣子?不用猜都知道!!

宗教與迷信都是以有神論觀念作為思想基礎的,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這是它們的共同點。

你會疑惑,為什麼西方基督教對國民性沒有影響?

那是因為西方宗教已經與政權分離,在歐洲中世紀後期,神權與王權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通過宗教改革、宗教戰爭,甚至更加血腥,才形成後來的樣子。

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是什麼特點?推行唯物主義無神論!盡量減輕「宗教鴉片」對國民的影響。

毛澤東的《矛盾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就如同硬幣,有正反兩面。

生和死、進步和後退、快樂和痛苦、自由和束縛、民主和獨裁、多數人利益和少數人利益、強和弱、貧和富、偉大和渺小等等。

美和丑,大和小,好人和壞人等等,都是這樣。

陰陽本身就是矛盾。有陰必有陽。

有好人必然就有壞人,人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壞的一面。

好的一面占多數,那就是好人;壞的一面占多數,那就是壞人。

某個時候這個人好的一面出來了,那他這個時候是好人,

某個時候這個人壞的一面出來了,那他這個時候就是壞人。

對傳統文化的革命,對於大多數中國人,是「正大於負,還是負大於正」,是我們今天要思考的問題。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結果某個手軟了不就這樣了嗎?再說了精神和物質發展並不是都是同步的


@瀉藥,問題不準確,不能說思想上依舊是封建思想。現在中國實際上是沒有明確的主流統治思想,只能說在一部分民眾中封建思想佔有較大影響或者社會中依然留存封建思想。先說一些抽象理論,再具體解釋該問題。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的社會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就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主要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人們的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它是不依賴於人們的社會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馬克思說:「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我們處於階級社會,毛澤東說:「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階級利益對於階級成員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都有決定性的意義。馬克思說:「統治階級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任何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僅是對這個時代物質經濟生活的反映,而且也包含歷史上或前一代人的思想觀念的繼承和發揮。

任何社會的政治文化在通過該社會成員一代又一代的歷史活動而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沉澱出對該社會發展起內在影響作用的特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風俗習慣。由於各社會發展的起點,所面臨的自然環境以及自身的結構方式不同,各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並對自身產生內在影響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風俗習慣,必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不同社會、不同民族的政治思想、觀念的發展和選擇是不同的。

在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國度和在傳統勢力比較強大的社會,這種規約和影響的力量相對就大些。同時,這也意味著一個社會或民族的政治文化要完全嫁接到另一個社會或民族上也是不可能的。

——————————

回到題主的問題,社會思想變遷是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改變而變化的,這也是封建王朝社會主流的思想現在已經掃進垃圾堆的原因,比如三綱五常,三妻四妾,裹小腳,不同等級人行跪拜禮,縣官判案等。但是思想文化不僅具有現實性,也具有歷史繼承性,遺留的封建思想通過一代代傳承到現在,但是已經不再是主流思想。如果留心觀察,不同階層的人群思想是差異很大的,並且在不同的年齡層思想相差也很大,這個往往跟家庭物質條件,地域文化特點,受教育程度,對世界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智力水平都有相關性,這個社會美妙的就是在中國任何思想都有相當多的一類人。中國目前並沒有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現在中宣都不宣傳馬列主義,社會宣揚國學,鄉賢,弟子規,但是又不可能放棄馬列主義,黨內還在加強紅色教育和黨性教育,也是咄咄怪事。對於不能自主選擇思想文化,自主認知社會的人群,當然是受祖輩父輩的思想傳承影響更大些,但是他們跟父輩的思想也受到社會的衝擊,從而有很大差別,比如政治平等意識,對待性行為和婚姻,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消費購物等。題主也提到了封建思想不是中國專有,這個確實是世界性的,歐美底層人群的宗教思想,反智現象,中東阿拉伯人下層的伊斯蘭思想和原教旨伊斯蘭思想。當然世界上還存在還沒過度到封建社會的國家,部落酋長的影響相當大。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物質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精神生活也會越來越豐富,封建殘舊思想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少。要消除封建陳舊,就需要不斷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水平,另外統治階層的思想文化宣傳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對個人而言,主觀能動性很重要,畢竟人本性都是懶惰厭學的。

毛澤東說過:「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要從舊制度的基地上建立,它就必須清除這個基地。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餘,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


生產力發展了,然而生產關係沒有得到相應發展。生產關係沒有跟進,思想自然逃不脫桎梏。

最直觀的例子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諸侯打倒幕府,進行工業革命,然而分配方式上比之舊時代並沒有多大改觀。

教科書上的官話管這叫封建殘餘濃厚。

現實里則是社會分配嚴重不公,國家擴張掠奪所得大部分歸於軍閥政閥財閥,P民一無所得,反而為了支持國家繼續軍事擴張,而被強制剝削得倍加吸骨敲髓。

比較複雜的例子是英國。

一戰前英國佔有了廣袤的殖民地,按照道理說國內人民生活水平應當比、實際上也是比招核日本要強。

然而農村的貴族們放不下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給自己帶來的巨大便利,小貴族破產撐不下去自然就放下了,國家公爵級別的大貴族,還出現過3、40年代自家大莊園維持不下去,寧可變賣自己在海外殖民地的產業,也要拚死維護自己封建領地與管轄的「領民」,可見一斑。

城市嘛,照抄教科書,工人無法忍耐高強度壓榨,開明的資產階級也覺得不是辦法,全國範圍先後三次憲章運動,最後一戰後終於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標榜社會主義的工黨上台組閣。

最近的例子,本國……為了打破這個魔咒,某偉人毅然決然,不顧身敗名裂也要掀起某種狂飆,是是非非自甘留待後人評述,然而全過程也正應了那句話,「風車固然不在了,風卻依然在吹。」

隔壁的例子,阿三。用暴力解決分配方式都無法一勞永逸的事情,他幾十年如一日只依照溫和改良的路子走,經濟越發展,政治卻越改越冰涼,社會湧現各種匪夷所思的亂象以新聞方式呈現在我們眼中,網友最直觀的廣泛評價倒是「他們缺一場WG」。


種族歧視,對某教的優待


任何時代,所有人都為 自己的階級或者 自己的精神階級 代言。


謝邀。

首先題主你要說是什麼思想守舊。

我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我敬佩古人以及他們的哲學思想還有高尚人格。

舉一個例子吧,前幾天我看了某個人的答案,他說他喜歡美國那樣的家庭觀念,父女將他生育下來並且撫養到18歲,就脫離父母等,他覺得這是義務等等,這樣才能讓他覺得獨立自由。順便還批判了中國的「父母在,不遠遊。」以及養兒防老等。

我是萬萬不能苟同的。

他的字裡行間沒有一點點感情,父母養育將其長大除了廢除的心血還有感情,在他眼裡是沒有感情的存在。他認為在中國社會是我依靠你你依靠我才能生存。

我認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的責任,有些東西是生下來就有的,有這也是其中之一。我也不覺得中國社會的家庭觀念會培養不出獨立的孩子來,相反我看到很多小孩子都蠻獨立的。

很多時候不是思想守舊,而且你要換個思維方式去理解,也並非所以異於本國的或者異於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雖然時代一直在變,但是本質的,最美好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生活 | 文化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