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爸爸,才能給孩子的重要一課

每次和閨蜜聊天,幾乎都離不開她老公打孩子這個話題。

閨蜜的老公是一名企業高管,每天在公司都會處理很多事務,也總是帶著一腔負面情緒回到家裡。每當他的疲憊和消極情緒,遇上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往往就會演變成對孩子的打罵。

閨蜜既頭疼又心疼。

在她看來,對孩子應該多予以言語教育和勸說;但她老公常說,打一頓就好了,簡單、粗暴、有效。

孩子可是從閨蜜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每次看到孩子挨打,她都心疼的不得了。

但不管閨蜜如何告訴老公打孩子的壞處,甚至懟她老公打孩子的人就是無能,事情仍然沒有改觀。

在外,他是彬彬有禮的紳士高管;在家,他是隨意打娃的男人——這種因為力量對比而強弱分明的家庭關係,讓閨蜜和孩子苦不堪言:對外,還得維護老公的紳士形象,畢竟家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私下裡,閨蜜只能偷偷抹眼淚。

閨蜜有時候甚至覺得,老公是不是拿孩子的錯為借口,來發泄自己平時積累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直到有一天,老師的電話打到了家裡,說閨蜜的孩子在幼兒園將別的孩子打傷了。

原來,閨蜜的孩子想玩的玩具被同學搶走了,他甚至都沒有嘗試任何語言溝通,就直接抓住對方開始打。

問他為什麼不好好跟同學溝通,他說:「打人很好啊,簡單、粗暴、有效。」

這和閨蜜她老公平日的說辭,如出一轍。

這件事給了閨蜜和她老公極大的觸動。

原來孩子的成長的樣子,真的是以父母為模板所刻畫出來的。

上周我在墨爾本市圖書館的育兒書架上,發現了多次加印、三次修訂的《如何養育男孩》一書,正好就提到了這個話題。

如果說有什麼是只有爸爸才能教給孩子的重要一課,那就是學會何時停下來。

如果你曾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玩打鬧的遊戲,一開始通常很快樂,但很快孩子就會因為鬥不過你而耍賴和生氣。

一旦孩子情緒失控,就容易緊皺眉頭,甚至還用腳踢你——有時候真的會踢得很痛!

這時候,爸爸可以大喊:停!

現在,輪到爸爸教給孩子這重要的一課了。

爸爸先指著孩子說:「你的身體很珍貴」,再指著自己說:「我的身體也同樣很珍貴」。

「如果我們中間有人會受傷,那麼就不能再玩這個遊戲了,所以我們需要定一些規矩,例如,不能用你的手或腳去踢或者打人。」

在定好規矩以後,就可以重新開始這個遊戲了。

相反,如果爸爸在和孩子的遊戲中受傷而憤怒,因為身體的傷痛打罵孩子,則錯失了這樣的機會。

爸爸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並告訴孩子何時停下來,這能讓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中學到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自控。

孩子將知道,他能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激動和強烈,也能選擇何時平靜和停下來。

這一點對於男孩來說尤其重要。

因為在成人以後,男人往往會比他的妻子或者夥伴更強壯,所以他們必須學會自控,而不是失控或暴走,即使當他生氣,疲憊或失望時。

對女孩來說,這一點也不可或缺。

因為在某一些婚姻中,施加言語或身體暴力的也可能是女性。

自控能力強的人,會擁有更好的婚姻和生活。

因為為了讓一段婚姻能持續下去,有時候需要雙方進行發自肺腑的溝通,說出彼此的真實感受,尤其是負面的感受。

如果伴侶不能從對方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是很難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口的。一方需要知道,不管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會被打;而另一方也需要知道,不管對方說了什麼,自己都不會動手打人。

同樣,當我們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擁有被人diss的勇氣,而還能透過對方的情緒重新審視自己時,就能不斷地完善自我。

一個真正健全的人,是能控制自己和自己的行為的。

我們可以出離憤怒,但即便如此,在我們身邊的人也感到很安全,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不會被我們的怒氣所波及。

我們可以遭遇低谷,將工作中的煩惱帶回家裡。但這些壓力會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而不是遷怒到孩子和家人身上。

我們可以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懲戒,但一定要就事論事地進行,而不是用自己的憤怒將對孩子的懲罰無限放大。

是的,這很困難。

尤其在上一輩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生活中,往往男人一發怒,女人就只能忍氣吞聲;這種模式也會映射在我們這一代身上,讓這些曾經被爸爸的怒火所籠罩的孩子變成暴走的丈夫/妻子。

很多男人誤以為,展示自己的拳頭和威力,才是只有爸爸能教給孩子的重要一課。

但是,如果爸爸遇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遇到攜帶武器的人,又該怎麼辦呢?

選擇硬碰硬,就一定很男人嗎?

相反,能為孩子做出「何時該停下來」的示範和教育,即使擁有絕對優勢的力量和控制權,也不輕易濫用,而是收起自己的爪牙,和對方溝通,這才是只有爸爸能給予孩子的重要一課。


推薦閱讀:

TAG:父親 | 育兒 | 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