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靠股票發財的都是些什麼人?這是我見過分析得最透徹的文章!

只有深刻領悟了本文,你才會做到不設止損不進場。這才是你在投機市場長期生存的保障。

驕傲自滿的人別入投機這一行,過份自信的人別入這一行,不願認錯的人,更別入這一行。

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反映存在。當思維愈複雜,實在也變得更複雜。存在永遠比我們能夠理解的內容豐富。儘管思維可以創造思維,而實在也仍然可以出乎思維的意料之外。就投機中參與的個人來看,個體對同樣的實在存在不同的觀點,每個個體的觀點僅僅反映了部分實在,於是參與投機的人一開始就帶有了某種偏見。如何看待由此而生的錯誤是我們又要仔細在思維中過濾的問題。

投機與自然界一樣是殘酷的,在實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同時,其另外的一個功能就是懲罰錯誤,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彬彬有禮。

偏見和錯誤充斥了投機的時候,自身採取了何種的行動,是強化這一偏見和錯誤並偏離了原點還是糾正了偏見和錯誤,走向均衡。在從事投機的工作過程中,在存在錯誤的場合中,我們應該擁有的嚴厲的批評態度,而這一態度只要使我們比其他投機中人更早地識別錯誤,糾正錯誤,那麼我們就可以享用錯誤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在投機中,獲利的使命就是糾正無效的思維,而不需管人們願不願意讓別人這麼做,事實是在糾正中也的確賺到了錢。擁有了嚴厲的批評態度後,我們發現自身和別人的錯誤也越來越多,此刻我們應該去做的是善待錯誤,發掘錯誤中潛藏的機會。或許錯誤本身就是一座金礦。投機和思維有無限可改進的空間,缺陷的存在是永遠的,在不斷的分析和判斷中,我們總是在選擇次佳。投機有誤並不可怕,也不能構成阻止繼續投機的充分理由,反而當意識到錯誤和缺陷也就意味著明確到了危險的歸屬,於是安全的感覺卻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時候。

承認自己的錯誤

對於立志從事投機的人來說,敢於認錯是首先和必須要具備的素質。敢於認錯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但對於投機的人來說,卻是生存之必須。如果你是一個死要面子,連自己的錯誤都不敢承認的人,最好是不要從事投機工作。一個傻瓜和一個聰明人的主要區別在於,聰明人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傻瓜則重複錯誤。索羅斯坦率地說:「對其他人來說,犯錯是一種恥辱,對我而言,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驕傲,一旦我們認識到理解上的不足是人類的先天特徵,犯錯就沒有恥辱可言了,恥辱的只是不能糾正錯誤。」

投資大師通過清理不理想的投資糾正錯誤之後,他會分析他的錯誤,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錯誤。首先,他不想重複錯誤;其次,他知道少犯錯誤會讓他的系統得到加強,讓他有更好的表現;第三,他知道現實是最好的老師,而錯誤是這個老師最好的課程。我們很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往往把失敗歸於投機不景氣,實在解釋不過去,就自認運氣不好,這種「要麼是投機欺騙了你,要麼是運氣欺騙了你」的思考習慣使我們的投資理念永遠不會有進步,永遠會在背運中怨氣,在幸運中憋氣。更有甚者,頑固不化死不認錯,認為趨勢不會永遠這樣,一定會掉頭回來的,也許這種期待可以實現,但光明來臨之日,你也許已經沒有力氣舉手歡呼了! 『越輸越沖成了將投機客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而不願向投機認錯的「壞習慣」造就了投機客是一個最終輸家的命運。切記,唯有回到如幼兒時的『赤子心態,一旦做錯了,立即認錯,心裡及嘴裡都要大聲說『我錯了。即離場休息,待靜另一個適當時時機『重來。

怎麼通過交易改變價值觀人生觀和交易哲學?

資金的操作沒有歷史,只有做對了才會翻倍,誰也不會永遠做對,其實還是個概率問題,正確的理念應該是了解了理念,制定了規則,還有不執著的問題,執著的應該是規則,這裡說的規則不是人們說說的那些交易手法,比如說突破了一定要跟進。而是執行的是堅守賬戶資金安全的規則,這是我做了這麼長時間高度總結的經驗,大多數做市場比較好的人都會抽離這個市場,更多的是關注生活。本來你操作以後就是做一個虧損計劃,碰到了虧損抽離就可以了,如果你堅持下去,那就有點象佛教裡面的「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裡其實說的僅僅是行持,行持的意思就是你需要時時的操作它,頻繁操作,時時的在意盈利,實際上比這個境界要更高的應該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交易市場本來就在那,贏和虧都是你自己找的,頻繁操作有個概率問題,概率增大虧損也會越多,心態就會搞壞,這個事情就沒辦法做,從境界來講就是這句話,從操作來講就是前面的一句話,這個雖然是佛教哲學,但這個講的很透徹,我不信佛,但是他講的真不錯,放下操作,正確的認知市場,1、市場本身是非線性的,2、制定好虧損計劃 3、通過交易改變價值觀人生觀和交易哲學,以及舍不捨得的問題。有了計劃和理念,虧損只是成本問題,有人說我做錯了就是虧了,而我不一樣,我認為我做錯了僅僅是成本,我的成本出錯了,我的理念和規則沒出錯。當時的下單朝著反方向走了,那個機會不是我的,就完了。很多人就是沒解決這個問題,時時的操作,被自己的操作失誤錯誤打擊,我遵循的理念和規則都是成本,做對的時候只要保住了資金安全,剩下的就讓利潤放飛就完了。

行持固然需要,但是還是需要更高層次的理念去鞏固它,才能做得到,否則就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像今天的操作,如果堅持做多,而市場是空頭狀態,那你就會認為自己是錯的,而對我來說是個成本問題,我還有下次機會,我把資金保住就完了,該砍的就砍。這就和我我原來的認識不一樣,如果是原來我會問為什麼會跌,走的挺好的,可是市場空穴來風它就是跌了,第二天它就是跌下去了,你怎麼能分析得到,分析不到的,100萬我先掙夠手續費100萬+1000,今天就夠了,不要和市場爭得你死我活,不要和市場爭,我過去就和市場爭,最後爭得頭破血流,其實沒必要爭,只要堅持自己的規則和理念就夠了。市場「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就沒必要惹它,它就是一個空的東西。

不要主宰市場,而應該跟隨市場,不要因為翻倍了就認為自己很大的能力,實際上就和農民一樣,很多東西是市場給你的,是你運氣好,誰知道下一次你下錯單了,賠得傾家蕩產,世界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比如長期資本投資,理得霍夫,最終都是以失敗為告終,誰都不能說自己到最後都是成功的,但是現在你把賬戶關斷了,那就是贏家了。市場有個概率問題,還有個更難對付的就是人性問題。

以前總覺得自己聰明,讀書也不錯,也總能解決一些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到了這個市場,才發現這裡不是比誰聰明的問題,而是比誰能堅持自己的理念,制定好規則,和管理好人性的問題。這裡一定是管理好,不是克服,因為人性怎麼能克服?抓住機會,利用好貪婪和恐懼,我原來講的PPT裡面有一句「股市靠貪婪吃飯,靠恐懼活命」落實到最後就是規則,你要執行了規則,利益是坐等出來的。你如果不執行規則,那是一定要恐懼的,我為了避免恐懼問題,下了單以後都會用機械做止損,下單的同時我會有一個心理止損價位。比如說做多,我會在當日的最低點放止損單,固定止損,我賠得最大的就是那個點位,軟體無所謂,兩個止損,一個是價位止損,第二就是參考點止損,還有就是感覺不好就直接走人,我一般一天下比較多單,但都會在最低點設定止損,虧到了就完了,如果當時出現快速試探,打到了,也會認賠,免得有心理障礙,這就很好的管理好了風險。

投機世界的終極規律

巴菲特、索羅斯,以及我知道的一位國內民間高手,都是主觀交易。我的疑問是,是不是主觀交易在大資金時,比系統交易要好。原來正確的疑問應該是這樣的——是不是基本面交易在大資金時,比技術面交易要好。巴菲特、索羅斯和那位民間高手,他們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們都是基本面交易。同時,知道了這支股票的做法以後,我的心如死灰——別人竟然在用這麼先進的方法,在進行交易!而我的交易方法和別人比起來,是多麼的原始和初級!基本面交易加數學模型加系統交易!

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方法比我目前的方法要好。我以前說,索羅斯沒有把自己用反身性分析投機決策的過程說出來,我以前說,看了《金融鍊金術》,也不可能學會索羅斯狙擊英鎊、掀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本事。這都不是事實。其實索羅斯狙擊英鎊、掀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投機決策的過程,和他在《金融鍊金術》的「歷時實驗」中,因為判斷「里根大循環」要結束,因而賣空美元,做多德國馬克和日元的決定應該是完全一樣的。所以,索羅斯真的把他畢生所學,都說了出來。他的第一次成功,也並不是狙擊英鎊,而是看空美元!

巴菲特、索羅斯,他們這麼成功,確實他們各自的理論,格雷厄姆和費雪的理論、反身性的理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實,他們這麼成功,最關鍵一點,不是他們各自的這個理論,而在於他們各自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秘密!他們的成功,靠的是這兩個,他們自己都沒怎麼提到的秘密,取得了成功。其實,索羅斯做投機,也經常賠很多錢的。他賺的主要的大利潤,就是「里根大循環」末期,堅定地做空美元,做多德國馬克和日元(做多德國馬克和日元其實相當於做空美元),狙擊英鎊,東南亞金融風暴賺的錢。這幾件事情有什麼共同點呢,就在於,一個國家的貨幣不斷地「反身性」上漲,到了末期,國家的經濟疲軟,已經不能支撐高匯率的時候,但因為國家的某種金融或政治的需要,必須維持高匯率,這時,維持高匯率必然消耗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當外匯儲備耗盡的時候,也就是這個國家的貨幣崩然倒塌的時候。巴菲特也很賺錢,但其實根據格雷厄姆和費雪的理論,你所選的股票,能比別人的股票多賺多少錢呢。答案是,巴菲特賺的錢,主要不是格雷厄姆和費雪的理論。巴菲特賺錢,主要靠的是平時把利潤用現金的形式保存起來,到了每次金融危機的時候(或者某個股票,非常奇怪地以遠遠低於其價值的價格存在的時候,如中石油),就用儲備的現金,購入股票。然後購入的股票就持股不動,除非價格遠遠地、不正常地高於其價值。所以,巴菲特和索羅斯的秘密就在於,巴菲特發現,股票價格可能向上是沒有頂的,但股票價格向下是有底的,股票價格不可能遠遠低於它的價值,而索羅斯的秘密,就在於他發現,一個國家的匯率,向下是可能沒有底的,(一個國家可以讓自己的貨幣無限的貶值),但一個貨幣的匯率,向上是一定有一個頂的!當一個國家貨幣,在經濟風雨漂搖的時候,仍然要因為某個政治的原因,而維持在一個不合理的高匯率上,因為經濟的漂搖又不能加息,那麼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必然迅速耗盡,然後就是匯率轟然倒地。而我所知道的那位中國民間高手,他的主要秘密,就在於,他發現商品價格,向上是沒有頂的,但向下是一定有底的。商品價格的底部,就在於商品的價格,不能無限制的低於生產成本。

所以,三個重要的秘密就在於:

1.股票價格有底,

2.貨幣的匯率有頂,

3.商品的價格有底。

在股票價格的底部買入,在貨幣匯率的頂部做空,在商品價格的底部做多,這樣三條投機策略,我把它們稱之為絕對有效納什策略。我不知道對稱論裡面,把符合納什均衡的策略怎麼稱呼。我就姑且稱之為有效納什策略。那麼這三條策略為什麼要稱之為絕對納什有效策略呢,因為這三條策略是絕對有效的。即使把這三條策略公之於眾,別人也不可能針對大資金按這三條策略投機時,設計一個反策略,讓按這三條策略投機的人虧本。所以我稱之為絕對有效納什策略。然後我設計兩個概念,叫強有效納什策略和非有效納什策略。

故名思義,所謂強有效納什策略,就是說,掌握了經濟、金融市場的一條規律,並按符合這條規律的一種策略進行投機,而且這種投機策略,別人即使知道了你的策略,當你資金量很大的時候,別人想設計一條反策略,把你按這種強有效策略投機的錢賺走,別人所付出的代價,必然要遠遠高於你的策略所可能潛在帶來的利潤。這種,其反策略存在,但反策略的代價遠遠太大的策略,我稱之為強有效納什策略。所謂非有效納什策略,就是一個人,發現了投機市場的一條規律,按照這條規律進行投機賺錢的策略,當這個人的資金量變得很大時,其反策略存在,而且其反策略,用一個不大的代價,就可以讓持這個策略的投機者出局,並把這個策略的投機者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這樣的投機策略,我稱之為非有效納什策略。非常可惜,所有的技術面投機方式,幾乎都是非有效納什策略!所以,按技術面投機,不論你的方法多麼巧妙,命中注定,你的資金不可能做大!一旦你的資金做大了,就有反策略出現,把你的錢賺走!

我的股票投機理念,從理念上說,是一種強有效納什策略。但我的操作技術上看,入場點非常巧妙,是我賺錢的主要依靠,但非常可惜,這是一種技術面的方式,所以是一種非有效納什策略。所以,我目前的投機策略,是強有效納什策略和非有效納什策略的混合。而我的那位表叔所提到的,去年表現最優秀的那支外匯基金,基本面加數學模型加系統交易,明顯其策略是強有效納什均衡策略。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差距所在。差距並不在於人家用的是基本面交易,用的是數學模型,而在於,人家的策略,其反策略代價太大!所以人家可以把資金做大。

那麼如上所述,想在投機市場賺到大錢,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條絕對有效納什策略。但我估計,絕對有效納什策略,已經全部被發現了。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三個秘密。畢竟投機市場已經存在了百年以上,穩賺不賠的買賣,肯定早就被發現了。用這種方法,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你的方法,你還是能賺到大錢。退而求其次,我們如果能找到新的,強有效納什策略,那我們也能賺到大錢。但我已經說了,這種方法,一定不是技術面的方法。從技術面上去思考問題,註定是失敗的。可能賺點小錢,但不可能賺到大錢!必須要發現一條經濟、金融市場的一個不可能失效的規律,從而發現一個強有效的策略。我覺得從思路上說,可以考慮目前國際金融的大環境。目前金融大環境,就是各國巨量內債、外債不堪重負。於是各國政府競相增加流動性,貶值本國貨幣,從而來賴掉自己的債務。但增加流動性,貶值貨幣,會有一個缺點,就是抬高CPI。而CPI太高,明顯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所以,如果各國的增加流動性的「賴債大循環」(呵呵,起這個有趣的名字,就是對應於索羅斯所說的「里根大循環」),如果CPI存在一個(上)極限,那麼這個「賴債大循環」也就存在一個極限。當接近這個極限的時候,競相貶值貨幣的各國組成的鏈條上,必然存在薄弱的一環。而這薄弱的一環,就是投機的機遇!

這是思路之一,肯定還有別的思路。我這個人嘛,邏輯性太強。我說的這個思路,明顯是一種直線式的、邏輯式的思考方式。一旦有機會和高手討論,我會請教,還有沒有其它的思路。

其實,我所說的強有效納什策略、非有效納什策略的這個東西,很多年前,就被發現了。我記得股票論壇上,有一位高手的一些奇怪的話,我一直不懂。但我大致記得那些話。原來說的就是我今天說的這個東西。只不過,他說得非常模糊。可能那位高手,並不懂得對策論。但我不是因為他的那種非常模糊的話,才想到今天的這些東西的。我是想到了今天的這些東西,才想起來,那位高手的那些非常模糊的話,原來是這個意思。太了不起了,他在不懂得對策論的情況下,發現了這樣的道理!就像《孫子兵法》的作者,在不懂得對策論的情況下,其實發現了納什均衡!我只能說,人類的智慧,太了不起了!

所以,投機市場的終極規律,不出所料,還是納什均衡!

意識與無意識

我們常說『我無法控制住自己』。這個我就是有意識的頭腦,這個自己則是內在無意識的衝動。我們內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我們既是控制者,同時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識那部分只佔10%, 無意識卻佔90%。無意識就像冰山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意識是人智力和理性的那部分,這個意識不太穩定,經常處於搖晃、猶豫不決的狀態。人的意識來自後天的培養,如社會規範、禮儀、觀念以及學校的教育。人有意識的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內在的自然成長,而是人在長大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強加上去的,它只是一個面具,所以它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力量。

無意識是盲目的衝動。它是與生俱來的習氣,所以它有著強大的力量。我們內在的貪婪、暴力、憤怒、嫉妒、性慾等等這些都屬於無意識。這些習性是文明社會所譴責的,所以這些無意識被我們壓抑在內在的暗處,但它們仍然在內部沸騰,隨時躍躍欲試要掙扎出來。

我們行動的力量往往出自我們的無意識,而不是出自有意識的決定。這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恰好相反。當我們內在意識和無意識發生衝突的時候,最後佔上風的往往是無意識。意識可以做出一個決定,但這個決定的背後卻沒有力量的支持。有一個伊索寓言非常能夠說明這一點。一天一隻烏龜來到河邊準備過河,這時一隻蠍子上來搭話說「我也要到對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載我一起過去」。烏龜笑著說「你以為我是傻瓜嗎?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時候咬我怎麼辦?我可不想冒這個險」。蠍子不屑地說「我看你白活了這麼多年,你連基本的邏輯都不懂,如果過河的時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著淹死了嗎?」於是烏龜就同意背蠍子過河,剛過了河中央,蠍子還是咬了烏龜。烏龜臨死前問蠍子「你的邏輯哪裡去了?」蠍子說「我也後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諾過不咬你,但這不是邏輯的問題,我可以那樣說,但實際上我做不到,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應該咬你,但我沒有辦法不這樣。

意識和無意識經常處於衝突中,意識像是獄吏,無意識如同囚犯。這是人類大部分緊張和焦慮的根源。任何壓抑都創造出焦慮和內在的混亂。正是因為我們內在無意識的騷動才使得我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很不自在,我們對別人的尋求,對各種活動的熱衷都只是逃離自己的方式。

認識力與意欲的關係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他的哲學裡對智力和意欲的關係有過非常詳盡而透徹的探討。他認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人有限的認識力為慾望效勞。為生存意志服務。當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卻,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觀。這和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就有這樣一句話【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每個人身上智力和意欲的比例不同。所以人類外表看起來很相似,但內在個性差異甚大。而動物只有種屬的特性,沒有明顯的個性。天才有多餘的智力,當智力脫離意欲的擺布就成為純粹的認識力,純粹的認識力能夠看到和領悟真理。在諸多事物中看到整體、普遍性和理念。科學,藝術,音樂,哲學的產生就是來自少數天才多餘的智力。

我們一般人還無法超越生存的層面,時時被意欲所驅使。被意欲驅使的認識力必然是主觀的,為狹隘的個人目的服務,純粹而客觀的智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是一種奢望。被意欲驅使的智力只能看到局部、個體和現象,不可避免造成扭曲和片面。

水面平靜時相當於鏡子,這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如果水在加熱沸騰的情況下就會失去鏡子的功能,無法清晰映照事物的真實面貌。這時的鏡子如同哈哈鏡。一切反映在裡面的事物都被扭曲。

意欲是熱情,是熱是火,智力相當於水。因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在意欲的騷動中,智力必然失去清晰和客觀。在少數情況下,認識力可以作為意欲的冷卻劑,用水熄滅慾望之火,這樣就產生了無欲無求的聖人,修行人。但無欲無求的達成不是通過壓抑而是了解和領悟,領悟到慾望帶來的痛苦和慾望最終的無用。不過人本身就是慾望的化身,眾多慾望的集合體。無欲做不到,只能爭取達到老子所說的【少私寡慾】。

奧修的進化觀

印度的神秘家奧修認為整個宇宙進化的過程就是從無意識進化到有意識的過程。他的進化論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廣延和深刻。按照他的觀點,無機物的石頭是完全的無意識,植物已經有了一點意識,動物裡面的意識更多一點,所以更活躍。到了人的階段意識變得更多一些,但人內在是分裂的,意識和無意識之間,認識力和意欲之間有很大的衝突,所以人是最痛苦的。而人一旦把自己內在的無意識完全轉變為有意識,他就開悟成佛。一個佛是百分百的意識,相反石頭是百分百的無意識。所以開悟、成道、成佛就是生命進化的頂點。當一個生命成佛,他將以無形的狀態存在,不會再進入現象界即生死輪迴中,這就是涅盤。所以意識和無意識可以互相轉化,智力和意欲可以互相轉化。一個人意識的成分越多,那麼他內在無意識的成分就越少。一個人的智慧越高,意欲的成分就越降低。無意識是內在的黑暗和混亂,無意識的狀態就是痛苦。意識是一種光和照明,是一種內在的清晰與和諧,意識是本能地充滿喜悅的。所以我們應該致力於通過各種途徑提升我們的意識狀態,提升意識就等於提高智慧。哲學,宗教,藝術和音樂這些層面都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的智慧和悟性。

人性的缺陷

大多數投機者在股票市場上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自己人性上的盲點毫無察覺,他們多次掉進同一個陷阱中。

1、主觀、扭曲的智力。大部分情況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縱,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願望的情況下,相信這樣的智力就等於相信一個瞎子的眼睛。

2、就我們目前的內在而言,我們還沒有一個中心,我們的內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湊而成,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叫囂,我們的內在是一個烏合之眾。我們常常做出一個決定,但很快又後悔了,因為沒有一個中心能夠做出真正的決定。一個人無法承諾,因為他的內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東西各自為政。我們有時無法入睡就是因為各種矛盾的思想在頭腦里不停地撞擊。

3、頭腦會製造幻覺蒙蔽你,安慰你。如果你過分渴望一個東西,頭腦就會製造幻覺欺騙你,給你一個虛假的滿足。我們晚上做的很多夢就是頭腦給你的一個安慰,你白天不能滿足的,頭腦就創造夢境來滿足你,以緩解你的緊張和焦慮。我們就是帶著一個經常扭曲的智力,一個會製造幻覺的頭腦和一群烏合之眾貿然闖進股票市場,難免不被強力的市場衝擊得頭昏眼花、七零八落。所以為了避免被市場衝擊得散了架,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內在而言,我們首先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態上下很大的功夫,外在的方面則需要有一個完整和相對固定的交易策略和方案。

值得推薦的一些交易格言

不要被盤面短暫的跡象所吸引,除非市場發出明確的入場信號。有時候盤面的短暫波動非常誘人,我們不顧一切衝進去。但我們沒有認真考察這一小段波動在整個大趨勢中的地位,這種交易只有很低的勝算,常常讓我們狼狽不堪。最糟糕的交易方式是重倉甚至滿倉頻繁地殺進去,殺出來。這是完全失去自制力,幾乎是一個瘋子的行為。一貫堅持在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交易上下賭注。這是一個勝算和概率的問題。有些市場情況或價格形態你可能非常有感覺,而且以前同樣的情形曾經獲利過幾次,那麼不要錯過這種出手的機會。根據勝算的大小調整你的入市頭寸。放棄那些不合自己口味的交易機會,因為在這種機會面前你會缺乏自信,遲疑不決。

行動時候的質量取決於沒有行動時候的質量

準備得充分,才不會匆忙,才會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

頻繁交易必然導致整體交易質量的下降,因為腦子裡有太多的頭緒,整個思維必然處於混亂之中。

人的身體,心理情緒,智力存在一個高低起伏的周期,它們的周期分別是23天,28天,33天。當自己的身心處於低潮,思維一片混亂時最好避開市場。

糟糕的交易不僅本身帶來損失,而且還妨礙真正的機會出現時及時入市

一個交易者應該在有為和無為之間保持平衡,在交易和休息之間保持平衡。這就像白天的活動是需要的,夜晚的睡眠和休息也是需要的。如果只有白天,沒有夜晚,一個人會發瘋。

我們常常因為耐不住寂寞而不能保持空倉,其實保持空倉是非常健康的,你可以保持中立的態度,客觀冷靜的觀察市場。一旦真正的機會出現,可以全然的進入市場,沒有任何拖累。平時我們做了大量不應該做的交易,當真正的獲利機會,真正屬於你的機會來臨時,你卻正深陷不良交易的泥潭當中,根本無暇顧及。這是股市交易中最遺憾的事情之一。

這就好像當你真正理想中的情人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卻早已陷入婚姻的泥潭之中,和一個不怎麼樣的人廝混在一起無法擺脫。這一切都是因為你耐不住寂寞造成的。

平時閑暇之餘與股友們交流學習「雙龍短線戰法″「漲停複製擒牛戰法」「中線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有興趣自願學習的股友歡迎找我交流學習,定當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大家可以關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復「戰法」免費領取戰法和交易系統一套!

推薦閱讀:

TAG:股市分析 | 炒股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