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媽媽和孩子之間關係的最佳狀態是什麼樣的?除了長輩,你還希望你的媽媽在成長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 ,她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幾乎是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孤寂同時承受。今天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其出色的文學造詣,但追溯張愛玲成長經歷,她的個性特點與她小時候和母親的關係息息相關。

親子關係,特別是母子關係,對孩子一生影響巨大。張愛玲中學畢業那年,母親回國與父親談判張愛玲出國留學事宜,父親不僅不同意,還把張愛玲打了一頓,並軟禁起來,接著張逃出父親家裡,與之徹底決裂。

也正是這次的朝夕相處,讓張愛玲對母親的愛一點一點地消失殆盡。

黃逸梵是急躁的,嚴苛的,當女兒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沖著她咆哮;當女兒笨拙時,她會罵她是「豬」;當女兒生病需要她照顧時,她會口不擇言地說張愛玲活著就是為了害人。

不僅如此,她還一直信奉「不許哭,弱者才哭!」的教條。一個正常人怎麼就不能用哭來發泄情緒呢?

張愛玲的母親固然苛刻,但卻也是愛女兒的,只是她愛的方式不對!

不然她怎麼會花錢讓女兒去學鋼琴和英文,為她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請昂貴的私人老師給她補習功課?

可她始終不明白,最好的愛首先是親密關係,而不是我願意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你,我情願在你身上實現我未曾實現的夢想。

在與張愛玲的關係里,她有著極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

而很多時候有些事,你做了不說,留給別人的是感激,你做了又說了,留給對方的卻是傷害和虧欠。

所以,付出感是極有殺傷力的武器,是一把傷人又傷己的雙刃劍。

而付出感與犧牲感特彆強烈的人,往往是不快樂的,因為只有不快樂的人,才會滿腔憤怨地訴說自己的不容易,才會如此費力不討好!

當我們因為孩子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優秀而對她咆哮時

當我們處心積慮地想要把自己未經的夢想在孩子身上實現時

當我們心懷巨大的付出感和犧牲感時

當我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而你卻不能盡如我意時

我們又何嘗是快樂的?我們的這些不快樂,到底又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呢?

別忘了:一個母親的快樂,決定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

請記住: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無關生死的事都不算事兒!

放下焦慮和埋怨才能輕裝前行!

或許,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好自己,做一個快樂向上的媽媽。

不然你都不快樂,孩子怎麼快樂的起來呢?


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尊重。


朋友,可以交心的,但是媽媽要做好「朋友」的角色


謝邀,20歲以前的我可能有很多想說的,現在的我只想做我自己,畢竟人不是機器,也管不了別人。


謝邀。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分享給你。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 強烈偉大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可是中國的絕大多數家長都只完成了第一個任務,而一生都沒有做好第二個任務。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媽媽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不應該因為自己所需,依戀離不開對方,打著「愛」的名號,綁架彼此。

否則,這不是愛,而是極度的自私。


推薦閱讀:

TAG:母子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