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父親,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並與小孩有效地溝通?

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一直就屬於比較調皮搗蛋的那種,很多次闖禍了之後我都會忍不住揍他一頓,現在老師向我反映兒子經常在學校欺負別的小孩,我感覺就是因為我對他從小錯誤教育影響的!

我很內疚,在朋友的建議下,改為罰站,可是他似乎不能發現自己錯在哪,同樣的錯誤被懲罰過了,之後還是會繼續犯。

除了上面說的在學校欺負別的小孩,他在家看電視的時候,別人跟他說話他就聽不到了;吃飯的時候,強制讓他關掉電視他會發火扔東西;吃飯的時候會把自己喜歡的菜挪到自己面前;去別人家做客會翻人家柜子。

上周的期末考試,他的語文試卷交了大半張白卷,他有做的題目全部答對,考了33分……

他的班主任說監考老師發現他做了一點試卷就在玩,讓他繼續做試卷根本不理睬……

我知道這件事後,真的有努力剋制,帶他出去玩了一下午,然後跟他面對面喝著他喜歡的飲料試著溝通,結果他東拉西扯,試圖轉移話題,最後乾脆跟我說那些題目考試之前他會做,考完試之後也會做了,剛好考試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的就不會做了?!

最後我又忍不住揍了他一頓……

我兒子在往熊孩子的方向發展,我的責任很大!現實告訴我,打罵有害無益,我應該怎麼補救呢?


謝邀

說一個自己在小學裡實習的經歷

我被分配在大學城裡一個小學一年級的一個班級,班級里的孩子一多半是大學城老師們的孩子,另一半是學校後勤工作人員和附近小商販的孩子。實習期半個月,只上講台試講一節課,其它時候都坐在教室最後面聽講。

最後一排角落有一個小男孩,他的家庭屬於後一半,父母在隔壁學校后街菜市場門口開了一家動漫周邊店。條件不怎麼好,父母也沒什麼時間管他。

這個孩子是班上的熊孩子,據說之前上課根本找不到人,要老師滿校園去抓;跑到老師辦公室偷吃懷孕女老師的巧克力;作業永遠愛寫不寫……

老師也找過家長,家長不知道採取了什麼教育方式反正除了上課會坐在教室里了沒有什麼其它的改進。

是不是情況和令郎有些相似?

然而,因為我一直坐在他旁邊的空座位上聽講,我發現,這個孩子其實非常聰明!

做卷子,前面全部空白,直接翻到最後做老師根本不要求的思考題(謎語之類的),做完就玩自己的;美術課畫「通往幸福的列車」,他畫的是一輛白天太陽能晚上星光能的節能電車……

於是我開始哄他」你這麼聰明,前面的題也能很快都做完對不對?」他很開心,很快做完了題,拿去給班主任判卷,邀功似的跟老師說他猜出了最後的謎語,然而老師只是淡淡的掃了一眼,沒再理他。他很失落的回了座位,後半節課就沒有再聽過。

(這個班主任明顯對班級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更上心,這點我非常不喜歡)

班級合照的時候也是,大家互相召集但是沒有人去叫他,他就躲在門後面看著,老師喊他他就賭氣不出來。我一再拜託大家等一下然後進去哄他,他才勉強願意出來。

郊遊的時候,他帶的零食特別少,而且很便宜,班裡有個經常炫富的小少爺帶了一大包肯德基,沒吃過他的平民零食,要拿炸雞腿跟他換,他很有骨氣的不換,卻偷偷拿了咪咪蝦條和水果糖給我吃,說,我就不給他們,只給你吃。

後來我還去了他家店裡,一進門自我介紹完他媽媽就要打他問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事。我趕緊制止,跟他父母說了這個孩子的聰明和善良。他和父母好像都好久沒有聽到表揚,都很開心,又有點羞澀,他興奮的臉都紅了。

在這班半個月,我跟好幾個孩子關係都還不錯,但只在他這裡收到過小禮物,一幅畫,一顆糖,甚至要把他爸爸的動漫周邊的武士刀給我,他說那是他爸爸最帥的一把刀,大概也是他的心愛之物吧。

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您的是,沒有人不想變好,尤其是孩子,渴望受到認同和表揚。

您要先與孩子溝通,發現他為什麼淘氣,是自制力差,還是沒有受到想要的關愛而產生的逆反心理;了解他在學校的遭遇,有沒有朋友,有沒有被排擠,小孩子會不自覺排擠老師經常批評的孩子,小孩子的自尊心比你我所能想像的都要強;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鼓勵,有時候,優點比缺點跟能激勵人。

相信您的孩子,也相信您自己可以做一名好父親。

祝好,加油


謝邀!請允許我試著以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吧:

這次考試我本以為我能考得很好,因為我之前真有努力地做老師布置的習題,我本有信心這次考試應該沒問題,可試捲髮下來後可能是我太緊張了吧,頭腦中總浮現出以往爸爸打罵我的場面,越想我就越害怕,頭腦一片空白,結果。。。

我知道又讓爸爸生氣了,我知道老師不喜歡我向您投訴我在學校欺負同學的事情,我也知道父母不喜歡我,因為我總是做錯事情學習成績又不好老是惹他們生氣。可是我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我想交朋友,可是我不知道應該如何交朋友,結果被老師投訴我欺負同學,我真是太笨了。

那天您帶我出去玩,後來還問我學習上的事情,我害怕我又惹您生氣了,我害怕您又會打罵我。其實我很想讓您開心,可是我太笨了,真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您開心,我感到很難過很委屈,我該怎麼辦?


謝邀。

我試著一個行為一個行為的分析一下吧。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個,打人。

先說孩子為什麼會打人,這其實是題主孩子跟題主學來的,當遇到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不合自己心意的時候,該怎麼處理?打!這個模式是題主教育給孩子的。雖然題主在朋友的提醒下把打改為罰站,但其實本質沒變。題主用自己的行為模式告訴孩子,當有一個人不符合你心意的時候,你就可以用懲罰他的方式來獲取內心的平衡。那麼這類事情有沒有別的處理方法?有!可惜題主沒有教會孩子。你只教會他一種模式。那就是通過懲罰別人發泄自己內心壓力。這點不好,特別不好。

第二個,看電視別人叫聽不見。

這就是專註力的問題了,人對一個事情的專註力分主動的和被動的,而電視就是會讓孩子被動的加強專註力,電視用比較炫目的光刺激的聲音,讓孩子把大部分的專註力都投射到電視節目中,這個本身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電視的問題。題主需要做的是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長。但注意不是剝奪看電視的權利。

第三個關於吃飯看電視,

再我來說,吃飯看電視這個行為是堅決不允許的,吃飯不僅不能看電視,不能玩手機,不能到處亂跑。吃飯就是專心吃飯。這個規矩從我兒子六個月開始吃輔食,我就是這麼要求的。對於題主這麼大的孩子仍然吃飯就看電視,其實很簡單,跟孩子說明白,吃飯不能看電視,看電視不能吃飯,只能選一樣,如果他選看電視,那就明明白白告訴他,今天這頓飯到下頓飯之間你不能吃任何零食水果,他需要抗過這麼久的飢餓。自己的行為自己負擔,自己選擇的自己扛,選擇了看電視,那麼就得接受飢餓。題主只要硬下心腸試一試。只一次就保證他再也不犯。當然他餓了,不能因為他打滾撒潑就妥協,餓一頓不會怎麼樣。

第三個,吃飯的時候把菜拿到自己面前。

在我看來這絕對是家長或者老人溺愛的結果。我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一直告訴自己,和孩子相處不僅要尊重他,也得尊重自己,什麼是尊重自己,就是不要把自己擺在孩子以後。也就是說,再和孩子相處過程中,不要因為他小還是個孩子,那麼就把家裡的優勢資源向他傾斜。有的父母是付出型父母,會把家裡最好的最優越的條件給孩子,在我眼裡這同樣是嬌慣。比如同樣好吃的菜,孩子愛吃,我不會因為他愛吃,我就少吃一些。好吃的水果,我不會因為他愛吃,我就不吃給他留著,我會明明白白告訴他,你愛吃,媽媽也愛吃,所以大家一起吃。而且會採取先來後到的原則,東西誰吃都可以,吃完下次再買再做,但不能你愛吃就不讓別人吃。這是自私。

第四個,去朋友家亂翻抽屜

這個行為已經是沒有家教了,或者是嚴重嬌慣的行為。一年級的孩子,心理發育上已經能夠理解「你」的概念,能夠明白他人和自己之間是有劃分的,像再小一點兒的孩子,就不能理解這個區別。題主孩子在明白你我之分的時候,還能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什麼原因?歸根結底是孩子沒有學會尊重。同第三點一樣,不知道尊重別人。這說明平時再孩子教育過程中。題主這個家長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尊重這一課,題主需要給孩子儘快補上。

最後一個,考試明明會的題目不做。

我反而覺得這個問題並不嚴重,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嚴重。很有可能是題主孩子根本就沒搞明白,考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他畢竟剛上一年級,對考試這件事他應該是一個懵逼狀態。而後來題主和他談心的過程,恰恰反應出孩子理解了考試這件事以後一個逃避的心態,他應該是已經知道自己犯錯了,但他本身小小的自尊又不允許他低頭,所以他用模稜兩可的態度應付題主。結果題主居然又用了老路。你打他,其實就是發泄你本人對這件事的憤怒。你通過打他來發泄情緒,好了又回到了第一條。

這麼分析下來,我感覺題主家孩子,問題大部分還是在家長身上。孩子問題是有的,這麼大的孩子長時間教育過程中有很多疏漏的地方,現在集中提現了,其實這也說明題主再孩子嬰幼兒期教育過程中應該比較缺席,或者是關注力不夠。或者是沒掌握正確的父子相處模式。

但題主現在能意識到問題,並能積極改善,我覺得題主兒子還是很幸福的。而且孩子剛上學,修正起來要比青春期再糾正可簡單多了。

以上,希望有用。


打罵真的有害無益嗎?不一定,只是打得方式和次數不同,效果就不同。家長肯定不能總"假裝"打小孩,他會認為和他在做遊戲,如果要打小孩,就要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受到了懲罰,而不是不痛不癢的打罵,要打就要下定決心,讓他知道自己是不對的。

一年級重要的是什麼,不是成績,最重要的是要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家庭,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人們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首先要做的是以身作則,要在無形之中告訴他哪些事不對。


放下作為父親的身份與思維,去思考孩子做法的原因與出發點,你會發現你的同齡時期不一定會比孩子做得好。思維起點與思考環境的不同是代溝的原因之一,當然也是解決辦法之一。


推薦閱讀:

TAG:情感克制 | 親子 | 親子關係 | 親子教育 | 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