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奮鬥逼為何不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奮鬥也成了不好的事,喜歡扣帽子的人又發明出一個新詞「奮鬥逼」。反正用逼總是個不好的稱呼,我看了一些回答,大概的解釋就是奮鬥的傻逼。

看到這個詞,就有丶生氣,一個人奮鬥總是不易的,克服了人性中的懶惰去奮鬥,已經在品格與意志力上高出許多人了。

這是一個關於奮鬥逼的高贊回答,三十歲、四十歲,就不該奮鬥了,就該躺著數錢了,那些美帝企業天天加班的禿頭高管該哭泣了,原來我們也是傻逼,是個「失敗人士」。

然後這位精英人士答主就要給出解決方案了,奮鬥是沒用的,要聰明的走「捷徑」,這個「捷徑」的具體方案請來值乎問我嘛,我告訴你如何成為三四十歲躺著數錢的「成功人士」。

很顯然啊,又是個被「精英人士」擴大化的辭彙,本質上和被知乎er批判咪蒙

沒什麼區別,就是想少勞而獲,甚至不勞而獲嘛。

回過頭來說,盲目奮鬥固然不對,但是如果你有心的話,就會在一段時間發現盲目點,從而改變自己,奮鬥本身就是個嘗試的過程,有嘗試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我看來比所謂大V付費的理論要強多了,畢竟古往今來靠奮鬥成為真的精英人士的數不勝數,但是有看大V成為「成功人士」的嗎?

推薦閱讀:

TAG:奮鬥 | 青春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