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監會下發風控指導意見,重點整治「校園貸」

一場治亂象、防風險的監管風暴正在金融業掀起。4月10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將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加強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其中特彆強調,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納入營銷範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顯然,這是對前一段時間出現的大學生網貸、裸貸現象的撥亂反正。

「校園貸」悲劇在全國上演

前段時間,一系列由「校園網貸」引發的悲劇在全國多個省份屢屢上演:長沙某大學40餘名學生被騙,這些被誘騙的大學生分別貸款購買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蘋果手機,總共購買了66台,每台的市場價都在六千元左右,辦完貸款購機手續後,手機沒拿到,卻背負了一身的欠款。總欠款額度達到37萬元;湖北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去年10月為了購買蘋果6手機及其他消費,申請網上貸款。隨後,經過拆東牆補西牆,不斷找其他小貸公司貸款還債,其最終欠下多家公司共計70餘萬元的債務,而原始金額僅為3萬元;鄭州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在校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畸形的消費需求,並且參與非法賭球活動,利用同學的身份證件騙取校園貸款,最後因債務纏身無力償還在山東青島跳樓自殺。

「校園網貸」的迅速走紅,為大學生提供了資金便利,但也帶來新的風險和隱患。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500億元,2017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對「90後」一代的大學生而言,「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超前消費觀念不再是件新鮮事。在校學生只需提交個人身份證號、所在院校、入學年份、學號、專業等個人信息註冊及驗證,然後在線錄製簽約視頻後,簡單地操作就可以在網路平台獲得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學生貸款。一些網貸公司為拓展業務,風險把控不嚴,貸款審核更是形同虛設,部分網貸平台甚至惡意放貸,編織出「服務費」、「逾期費」、「催收費」等等陷阱,通過各種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謀取暴利。

18歲為網貸服務紅線

由於我國大學生規模龐大,給校園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機。據了解,當前我國的校園借貸平台大致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電商+金融」,是基於消費場景的模式,以京東校園白條、支付寶螞蟻花唄、分期樂等分期購物平台為代表。這類平台大多依託正規電商平台,利率基本在合理範圍之內,審查也較為嚴格,因而問題較少。第二類則是各地監管部門要著重治理的無合法經營執照的「黑商」。這類平台多為團伙運作,私人籌集借款資金,貸款上限較前兩種更高,相應的利息也非常高。由於行業發展較快,監管措施不健全,導致第二類不規範企業進入,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所以,打擊校園高利貸,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已經成為社會的剛性需求。而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則該是一條必須恪守的紅線。應該說,在校園裸貸現象出現之後,這是監管部門發出的、有實際意義的重要規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也有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款,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相關機構貸款給大學生主要是用於學費。美國80%以上的學生貸款主要是來自聯邦機構的助學貸款,只有17%左右是社會性私人機構搞的貸款。貸款公司大量的貸款給在校學生進行高消費的情況很少見。大批商人瘋狂的進入校園賺學生的錢,既不為社會價值觀認同,也得不到教育部門的支持,在法律層面也有很多限制要求,這造成了美國完全不同的校園貸。政府對於降低學生負債風險也有一些還貸的法規,你可以選擇各種還款方式,也能夠依據政府法規要求上升到具備優惠匯率的家庭還款計劃體系中進行選擇,這不僅對於學生,也對放貸機構收回貸款帶來了一定保障。說到底,政府監管是很重要的一環。很多事情政府在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和保障個人權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行業角度看,貸款涉及的金融領域詐騙問題也在最底層面減少了爆發因素。畢竟在美國,也不是人人能夠輕鬆的解決貸款問題的。

監管從未「放鬆警惕」

高利貸網貸害的不僅僅是學生,也在坑害整個社會,國家對「校園貸」的監管一直在路上。2015年12月28日,中國銀監會發布《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據悉這是中國官方第一次對網路借貸行業釋放具體的監管思路。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2016年9月,教育部頒布《關於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校要做好大學生參與「校園網貸」的教育引導工作和風險防控工作。2016年10月,銀監會相關人員在《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公布後表示,明確將校園貸作為整治重點,對涉嫌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機構採取暫停校園網貸業務。2017年4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要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促進合規穩健發展。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

大學生的成長,由自身、學校、家庭共同承擔,與網貸相關的一切信息,也需要各方共同去了解和掌握。一旦遇上欺詐或高利貸,要及時訴諸於法律。而有關部門,一方面應不斷完善網貸平台監管細則,加大對違法網貸平台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也應積極規範網貸平台市場行為,讓無序擴展、無序競爭回歸到有序的軌道上,從而營造起互聯網金融良好發展的市場環境。

推薦閱讀: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