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究竟是天生的 還是小時候的環境導致的?一個人的性格可以轉變嗎?


謝邀。

我猜你想說的「性格」是包含了自我評價和客觀描述的個人特徵,即一種混雜了人格、性格、氣質的東西。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需要被區分:

所以性格你不需要太去糾結,它是一種評價(別人給你的)而不是客觀描述。你需要關注的更多是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獨特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它是你身上穩定存在著,同時又特殊的東西,它把你和其他人區別開來,成了獨一無二的你。

人格可以分類,有很多種分法,最常見的是「內向外向」分法,或所謂的「偏執型」、「依賴型」……而學界最普遍使用的是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的四分法:

人格的發展很早就開始了,到20歲基本穩定,到30歲幾乎不再改變,所以你三十歲是什麼樣的人,大概60歲還是什麼樣。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會有例外。


基因與環境因素都有,性格的形成是長時間的作用,很難改變


個人認為,基因決定一部分,後天家庭環境,個人經歷,周圍朋友。性格是很複雜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形成的原因也很複雜。


性格跟命運的道理是一樣的。

都是先天和後天共同結合而成的一個整體,不能單獨拿出來稱之為性格或命運。先天的是基因遺傳,你改不了。

但是後天的可以改,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先天不變+後天努力改變=可以改變。


有天生的成分。

也有後天的修鍊。


可以,

我感覺我的性格就是

變著玩兒一樣。


經歷 還是經歷 和自己的『感悟』


性格不是天生的。氣質才是天生的。(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

拿我自己說,我如今大三了,但是性格貌似越來越內向甚至自卑了,感覺有點迷茫。回頭一看,我發現,自己小時候生活的環境確實對我這後天的性格影響比較大。首先,是我是農村留守兒童,從小到大都是爺爺奶奶帶,和其他堂兄堂弟一起長大。小時候還要干農活,幫爺爺奶奶做飯然後帶到田地里,還要照顧弟弟(親弟,那時只有四歲)。這麼多的小孩子,爺爺奶奶農活又忙,所以奶奶脾氣不太好,但是心底還是疼愛我們的。可能就是要求嚴了點,這不準那不準的。導致小時候的我就變得內向起來了,默默做事的多,說話的少,心裡想的多。在學校也是,感覺自己總是比同齡人看到的更多更遠,也不大愛說話。


沒別的意思,如果題主有興趣的話,推薦你看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章好像就講了關於性格的事,算是官方解答了吧。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


可以轉變。

我,從小是喜歡打架的那種,喜歡惡作劇,欺負小朋友。

上了小學,我卻變得膽小怕事了,我喜歡學習了,我不擅長交往,只想看課外書,外星人啦,世界未解之謎啦。。

初中,初一學霸,初二戀愛,打架,叛逆,與一切乖乖形象背道而馳。但還好,依然保留著我對書和文字的熱愛。我其實也沒打過架,只是看到了起鬨。但是不上課逃課是常有的事。

高中,我不在叛逆,我喜歡看動漫,海賊王,盜墓筆記,讓我深深喜愛,雖不學習,但是看動漫,動漫讓我變得有趣,樂觀,人常說我是林黛玉,雖還是內向,但是我會交往了

大學,大一我內向膽怯,然後接連遇見熱情的人,有喊我去吉他社玩還給我拍古風照片的學姐,有給我動漫納新群號的帶班學姐,還有學習部的學哥他們,還有動漫社的大家。我每天都是笑著的。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笑顏無敵,我也不膽怯,我變得外向開朗。

大二吧,我遇見的人都是超級好,我UI進看了《我是大哥大》,我現在是一個沙雕本人了。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性格是會改變的,前提是在什麼環境,遇見什麼人。


遺傳是有一定影響的,不過環境也對我們有很大影響,還有自己的心態,自己一般般就要靠環境來改變了。


會轉變。但是一個人待著的時候 應該是自己性格最表現的淋漓精緻的時候


我覺得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人不可能是一成不變,比如性格比較內向的平時多和外向的人交流,通過長時間的相處,性格會逐漸的開朗起來。性格的轉變不是突然而然的是通過時間的變化及自我認知的改變慢慢轉變的。


和環境 家庭有關係 我記得我初中班上有一個女的 喜歡打架 早戀 而且在班級裡面和男的親熱 我親眼看見男的摸她胸 下課時候 她哈哈大笑 反正是一個放蕩的人 後來知道她父母離婚了 原因是他媽媽喜歡到處亂搞 她媽媽的為人影響了她 有幾次我見到她媽媽和她超級像 都是那種胸特別大那種


瀉藥

感覺都有吧,現在聽我爹媽說小時候的一些事都會有。。。

我去這貨是我么。。我怎麼能幹出這種事。。

這樣的感覺。。。

自己都覺得不是自己。。。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結論是:性格更多還是後天養成,並且完全是可以轉變的,但仍然覺得一些骨子裡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TAG:環境 | 人生 | 童年 | 人生觀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