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過或者想生孩子的人能來說一下選擇生育的原因嗎?

94年妹子

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問題

只是想知道你你們想要孩子的初衷是啥


這一題為什麼邀請我啊啊啊啊,我連男朋友都沒

而且我也恐育啊

拎起板凳,坐看其他回答


要第一個孩子,是因為很愛老公,他對我也很好,加上我爸爸媽媽表現出對孩子的期待(?˙ー˙?)我也很愛爸爸媽媽,很期待一家人有老有小其樂融融的畫面。

大女兒3歲開始,頻繁的磨我,為什麼她沒有弟弟,她想要弟弟。而且爺爺奶奶去世後,我爸爸說多虧還有二個姑姑陪他。所以想讓女兒沒那麼孤單。

於是克服萬難要了二寶。是個兒子,現在八個月。

這中間無數次後悔過,碰到了很多很多困難。但是回頭看,都過來了,我和老公更加成熟更加能幹,進步很多。對於父母漸漸的老去我也不那麼恐懼。我能更加好的照顧這個家了。女兒也很愛弟弟,每次弟弟睡著都偷偷親他,不管吃什麼都問我弟弟能吃了嗎?

總之,熬不過來,也許產後抑鬱抱娃跳樓了。熬過來了,滿滿的幸福,絕不後悔。

……下面更新……

其實書香世家一直很願意生,生出來兄弟姐妹都很優秀,再找各個優秀的人聯姻,後代更加優秀。而且生出來自己不用怎麼操心,生活上有奶媽、保姆,學習上有老師、伴讀。

窮人也很樂意生。一個娃我沒時間管,兩個娃我也沒時間,多生幾個,老了一個人一個月給我100塊,我就可以每個月好幾百塊收入,養老有著落了。

只有中間的迷茫。生一個都快管不過來了,兩個絕對不行。然後看到比自己窮的人居然可以生兩個,頓時很生氣。


剛剛哄我兒子睡著。。。

他現在一歲半,我上班時我媽幫我帶。。

今天中午接到加班通知,我不得不送他去跟我媽,路上我問他送你去外婆家好不好,他說不好。他居然能這麼回答我了,我興奮到要飛了。。。

我懷他可說是個意外,當時我和我先生並沒計劃要小孩,想多過二人世界,我剛買了輛動感單車在家,每天瘋狂騎至少1小時,這樣持續了兩個星期,我發現我懷孕了?!

現在想想我那麼瘋狂的騎單車他也還好好在我的肚子里也算是我們有緣分。。

雖然懷孕並不是計劃之內以及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我甚至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孩子我就有孩子了。

可是,我真的不後悔。

我總是記得我懷他時所做的一切努力,讓我對自己有更多的肯定。。。

第一次看到他笑,我心都要被暖化了

他努力翻身時,我都被感動到了

他叫第一聲媽媽時,我的心都顫抖了。當然他叫爸爸時,他爸爸反應也是,回應的聲音都是抖的

然後他開始走路,開始會叫更多人,開始會說很多動物名稱學動物叫,叫很多水果,會說自己餓了……到昨天,他跟我生氣跟我哼,他那個樣子又可氣又可愛,我一直想笑,但我必須忍啊,天知道我忍得有多麼痛苦,最後還是沒忍住,他看到我笑了就得寸進尺。。。

文采不好,平淡無奇的描述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生娃養娃這件事簡直是帶我進入了新世界,讓我認識了新的自己並擁有了很多快樂,當然這快樂其實也是伴隨著痛苦的。

我說這些也不是要鼓勵他人生孩子,我只是覺得如果你在思考關於生養孩子的問題了,更多的重點並不應該在孩子身上而是應該在躺在你身邊這個男人身上,他值得你與他共同生養孩嗎?

我嫁給我先生,遇到奇葩公公。過去好多事情不說了,只說最近他病重我們照顧他,我們儘力照顧了,但他會在親戚來看他時演慘,比如他睡的房間我們收拾得好好的,他知道有人要來看他他就自己跑到另一個很亂的房間去睡,那床上沒有被子,我們回家時他就在那床上哼哼,好像要死了一樣,要多慘有多慘,這演技不當演員真是太浪費了。我這個公公在我懷孕時也是做了很多過分的事,對我影響很大。好在我先生是明白人不愚孝不媽寶不是甩手掌柜,他照顧我的感受遷就我愛護我跟我一起照顧孩子。我說這些是因為,你結婚後要和對方的家庭接觸,而常常都是懷孕後開始出現各種矛盾,很多女生有被婆家人當生育工具的感受,很多女生與公婆會結下一輩子揮之不去的月子仇育兒丑各種仇,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你的另一半起到決定性作用,你會受傷他能保護寬慰你嗎?這一點很重要。

這是我個人經歷與感受,養育孩子有快樂與艱辛,如果另一半能夠與你共同承擔,你的艱辛會少很多快樂會多很多。否則你就是在給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挖坑。


已婚未育…為什麼邀我。

大家都說有了孩子之後,孩子自動會成為你最重要的事情,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你很幸福,不需要擔心你會不負責任,會不喜歡他。然而我覺得我根本不想讓孩子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根本不羨慕那些看著自己孩子一臉幸福的父母們…

所以還在猶豫。


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由,能說是響應生物繁衍本能的號召么,哈哈~~大部分生物都會繁衍後代,不繁衍的基因不容易流傳下去,所以自然篩選之下,主流是傾向繁衍的,生娃就是自然現象而已。當然,生也行,不生也行,恐龍稱霸地球1.6億年,還不是變成了灰,人類才多長歷史,在宇宙中就是一粒灰塵,想太多就啥都沒意義了。所以順應自然咯,沒有特別反感生娃,那就生了咯。

至於周圍人都有娃了、出於父母壓力之類的,那都不是我生娃的理由。作為三十多歲生娃的人,之前那會兒外界壓力早就非常大了,但是還是不能隨隨便便就亂生娃,人生是自己的,自己要負責,娃也是自己要養的,也得對娃負責,雖然當時結婚幾年了,但是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心理準備前,管你外界壓力呢,我是不會生的。


因為我覺得就好像一個養成遊戲一樣,養大一個小東西,然後不論怎樣他都不會離開你……這麼一想養小貓小狗好像更開心,果然還是不想生育了,怕疼……

但是最主要的是

我特么的沒有男盆友呀!


一是年紀到了,再不生娃就成高齡產婦了;二是跟老公的感情很好。順其自然就生了,現在已有兩個寶。


並不想啊啊啊啊,聽到生孩子都覺得痛,別問為啥,醫學生,,,,


是系統隨機邀請我的。。。。

倆女娃的媽。和大小姐一起坐在客廳地上,吃著零食看著電影八卦著班裡男生的感覺,還有二小姐兩隻手捧著咪咪吃奶,突然停下來對著我粲然一笑的感覺,棒過閨蜜,棒過老公,是誰也奪不走的幸福體驗,會陪我這一生。


啊哈…為啥邀請我 母胎solo20年的我並不知道,已備好瓜子板凳乖巧等回答@_@


一句老套的話,為了愛。

當時是情之所至覺得該要孩子了。可沒想到我生孩子比其他人麻煩,後來歷經一年,通過科學技術才有了寶寶,其間的辛苦讓我挖掘到了愛情的本質,老公及家人的理解最終成就了我們一家三口。;


娃一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和老公在書房聊天,外面我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帶姑娘玩,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爸爸媽媽公公婆婆和姑娘一起哈哈大笑。

我老公說了一句,現在才知道為什麼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我和老公相親結婚,感情非常好,兩家人感情也很好。我和老公風向星座,祟尚自由,而且由於職業原因,對下一代都沒什麼希望。我們結婚五年一直避孕,對孩子沒什麼想法。但老人們想要一個孩子,雖然沒人跟我們提過,但我從他們看別人家孩子的眼神里能看出來。

後來我說生一個吧,老公說你想生就生,反正老人會幫忙。懷孕了,老人們非常開心。我孕吐嚴重,四個老人天天想辦法做吃的給我。我生了一個女兒,其實我和老公比較平靜,公公婆婆開心得不得了,天天朋友圈裡發照片,從來沒提過二胎的事。沒有請月嫂,是我媽還有公公婆婆照顧的,老人們提前學習了育兒知識,徵求我的意見,我奶不夠,直接補奶粉。為小孩好,我沒意見。月子坐得盡乎完美。每天老公回家,先看我,才會去看孩子。

我和老公,是兒女心不重的那種人。現在姑娘吃喝拉撒睡老人管,陪看書陪玩陪學習陪出門我們管。但我們每周仍然會單獨出去吃飯,看電影,聊天。偶爾為姑娘生個氣,老公還安慰我,反正你以後跟我過,我們最親。

生孩子,為老人的感覺更多一點,我們負責的感覺更多一點。所以你問我初衷,那就是為老人。現在么?也多了一點為姑娘自己。但我覺得從頭到尾,我和老公沒有從心底渴望一個孩子,但我們會給她我們能給的愛,並為她負責。

不會生二胎,因為我們更愛自己。

不建議模仿,我一直覺得父母要因為愛孩子再生孩子。我們現在能如此和諧,是因為我仔細觀察過家裡的老人,而且我們經濟還行,請住家保姆或是育兒嫂都沒有問題。

估計會有人噴,看看再說吧。


為什麼邀請我這種單身 ……

要不咱兩組隊試試?


恐婚恐育

我受夠我對象了,並且要綠了


等你到了30歲,會發現對很多東西的熱情都減少了,感覺生命需要新的延續。當然,養孩子的過程是比較痛苦的……


生在循規蹈矩的家庭,按部就班得被養活大,長成循規蹈矩的人,做循規蹈矩的事,實在不敢在生孩子這事上放飛自我啊。不生小孩兩個大人大眼瞪小眼嗎?推薦一部電影,當哈利遇到薩利,裡面有段類似的獨白。


背景:我是88年男,我老婆89年女。我非常討厭孩子(曾經),我老婆很喜歡孩子。

我個人是非常討厭孩子的,從小到大 我基本上沒包過孩子。對於孩子的一切都很討厭。

我和我老婆12年結婚的。感情一直很好,她一直想要孩子可身體不好,生育困難。她一直在各個醫院看,我呢照顧她的感受 陪著折騰。

5年過去了,隨著時間漸漸過去。突然間我發現我們回家漸漸的沒什麼新的話題了。每晚日常吃飯、散步,偶爾愛的鼓掌。真的感覺生活很平淡。也許是老了,也許是希望幾十年後我死了 還有那麼幾個人記得我吧,我的心態發生了改變,漸漸開始喜歡孩子了。

寫的很亂,最心疼的就是去年好不容易懷孕了,結果宮外孕,哎


我還單身邀什麼邀

不過還是稍微說兩句

如果是我的話,想要孩子的初衷無非:

想要一段理想的至親血脈關係

希望能把重生的自己撫養成一個幸福的人

和小孩子在一起是最快樂的,看著他們慢慢長大很有滿足感


沒有為什麼,懷了就生了。反正家庭感情和睦,夫妻恩愛,為什麼不生?


結了婚,意外有的,知道的那一刻竟然是高興的,並沒有以前想像中的驚慌失措,那就要唄。有了孩子就有了鎧甲,專門對付七大姑八大姨的,也有了軟肋,孩子絕對是拾取綁定你一輩子的。如果打算要孩子的,還是趁早吧。


推薦閱讀:

TAG:生育 | 丁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