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徹底摒棄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在中國各個領域的特殊權嗎?

這個問題來自我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91618/answer/14995455

摘錄部分,【這不是我的言論,更不作為問題的預製答案,多謝!】

要徹底摒棄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在中國各個領域的特殊權,還中國公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將英語作為中小學到大學的課程,並作為高考、各類職稱考試過關的必要條件,成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沉重包袱。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隨之而來的盲目性在中華大地愈演愈烈。今天的英語成為最大的教育產業,成為中國教育培養西化人才的重要軟實力,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從文化上削弱中華文明文化的最大突破口。

到底需要徹底摒棄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在中國各個領域的特殊權嗎?

update,我提這個問題不是要挑釁什麼的,就是覺得這個觀點與現實大為不符,所以想拿出來討論一下~


我不知道所謂的「特殊權」是指什麼,只不過我認為民間英語使用應該是自然融合的,不應該盲目排外。英語現在也自然融合了很多其他語言的詞啊,包括中文的,這其實沒什麼不好。法語一直堅持保護自己的純種地位,發生過禁止在法語中使用英語 walkman 一詞的搞笑事件,最終才發現 walkman 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英語單詞,因為它是 Sony 的日本人自造的。

其實很多事情就應該讓民間自己決定怎麼做,沒必要什麼都有個中央一級必須所有人服從的決定。例如強制要求電視台不能念英文縮寫我就覺得很搞笑。我在想,如果那麼拒絕英文,為什麼不先把國道省道和車牌上的英文字母先去掉呢?我們可以把英文教育完全推倒啊,只保留字母的漢語拼音發音,以後國道「G6」念「哥六」、省道「S101」念「死一零一」。想一下都覺得很好玩。


這麼說吧,很多領域國內是不如國外的

那麼要了解這些領域的最新消息,你有兩種選擇,看英文,或者看翻譯

而翻譯的時效和準確從現階段來說是不行的,因為你們又不肯為翻譯買單,專職翻譯干著干著就不幹了

所以,要麼你還是不摒棄英文,要麼就別玩了


除非中國的創新能力能超過英語國家


大部分的新技術都是從歐美產生,相關的資料都是英文的,你說能不學英語嗎?語言只是交流溝通的工具而已,需要用哪個就用哪個。


想要強大就得學英語。特殊人才的出現在人類歷史上是隨機的,愛因斯坦這樣的人就偏偏沒出現在中國,有好東西你不學,有人會學的。


隨便噴吧。

所謂中華文明就是讓中國千年不進步的文明。鼓吹傳統文化的人至今沒有從中得出什麼有益於世界的成果。說中國人善於治人,可我們的公司治理卻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上。別說什麼去其糟粕的話,如果糟粕是導致落後的原因,那糟粕的成分一定很重。中華文化就像是中醫,走入了死胡同,再不能自我演進了。

推廣學英語是無奈之選,實際上國家不推廣,渴望進步的人自發的也去學。


個人看法 接受討論 不接受噴

國家的種種行為其實就是在用個人自己的金錢和時間來實現為國家服務的目的

誠然我們用到的關於英文的東西越來越多

但說到底用的最多的還是各種科研 這本來是國家 或者部分人承擔的成本 但是國家直接把這個轉嫁給了所有個人

有很多人在不停的抱怨大學的就業問題 現在學校已經做了不少工作 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終其原因 國家建設大學的很大目的是用於自己的科研 而不是為個人服務


這個問題已經預設答案了嘛,個人覺得不是好問題。


當然需要,但這不僅需要國家和機構的努力,也需要自身的魄力。無論是國家、組織還是個人,往往只看到短期的、直接的利益,而看不到背後隱藏的巨大成本,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英語就是一個收益很大,但隱藏成本更大的東西。

其實想起來,很多人宣揚讀書無用論,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確實有一些人,花了很大的成本讀書,卻收益很小。

所以那些敢於不走尋常路的人,一定是非常有魄力的。比如比爾蓋茨,為了節省兩年時間,竟然連哈佛的文憑都敢不要,直接退學創業。

學英語就是一種走尋常路的選擇。你不走尋常路,請問你敢像比爾蓋茨一樣嗎?社會的改革必然遠遠落後於先行者。你要想擺脫英語的困擾,就必須自強,不要寄希望於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因為到那個時候你都80歲了。


推薦閱讀:

TAG:語言 | 教育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