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該不該陪寫作業——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兒,為什麼呢?

家長來信:唉唉,要問這世間何為崩潰?陪娃寫作業!一遍、兩遍、三遍……重複、重複、重複,還是繼續錯,你能怎麼辦!暴扁一頓?下不去手。臭罵一頓?怕更不好好寫。那回為教兩位數除法,氣得我眼淚那個多喲。忒想爆粗口啊,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沒為寫作業哭過,臨老臨老,倒被這小崽子氣得眼淚汪汪。今年才四年級啊,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答:謝謝您的邀請。陪娃寫作業確實很挑戰家長的底限。挑戰了哪些底限呢?比如時間、精力、耐心和細心程度、期望值下限等等。但是,陪娃寫作業真的是一件苦到不能再苦的差事么?那倒不見得。「一竅不得,少掙幾百。」只要把握住陪寫作業這個「陪」與「寫」之間的關係進退、邏輯順序等內核,陪娃寫作業這事兒簡直能成賞心樂事呢。那麼,要如何準確把握呢?

1、解決態度問題

為陪寫作業,家長被氣到腦梗心梗、惹來警察、崩潰大哭等段子在網上被瘋傳。這種報道傳多了,就很容易給人造成錯覺,彷彿家長們陪的不是娃,而是小惡魔;家長幹得也不是陪寫娃作業、親子共進步這樣的賞心樂事,而是逼人崩潰、受盡凌虐的苦差事兒。事實確然如此么?真不是。陪娃寫作業陪到崩潰的家長,自己本身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再加上缺乏針對性較強的家庭教育方法、缺乏自己管理和調節情緒的能力等等,所以在陪寫作業時候動不動為芝麻綠豆事大動肝火、大發雷霆,而可憐的孩子不但成了大人的「情緒垃圾桶」,還得成為「都是自己不爭氣才惹家長不高興」的無辜「背鍋俠」——真心說,陪寫作業這事兒,可憐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陪娃寫作業是沒什麼問題的,心態平和,態度溫和,結果美好。至於那些陪到「無比崩潰」和「生無可戀」的家長,要如何從根子上解決自己陪娃寫作業的態度問題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技巧一:與孩子一起制定各自的小目標,並彼此督促。

「陪寫」作業這件事兒和這個詞兒,其重點都不在「寫」上,而是在「陪」上。

家長們如果弄反了「陪」與「寫」之間的關係進退與邏輯順序,把家長「陪」、孩子「寫」變成了孩子「陪」、自己「寫」,或者變成與孩子一起「寫」,不崩潰才怪。

「陪」與「寫」進退關係的正確安排,是家長從一年級剛開始陪寫就做好「退」的準備。孩子年級越升,家長越退,越退越沒存在感,明確目標是在孩子四年級開始就把自己退成空氣。當然,孩子必須是「進」,從小學一年級寫作業的主動作為方面與家長各擔五成,二年級時候孩子擔七成、家長擔三成,三年級時候孩子擔九成、家長擔一成,到四年級孩子擔十成、家長擔零成。

如何達到四年級時候家長「光榮引退」這個陪寫境界呢?

需要制定兩層目標,一是長期的四年目標,二是短期的當天目標。

技巧一之長期的:四年目標

長期的四年目標,就是以上所述的,從一年級的各擔五成,到四年級時孩子擔十成、家長擔零成——但是,這個目標,必須要在孩子正式上小學之前就明確提出來;並且,要白紙黑字寫成承諾書,家長和孩子鄭重摁手印,並將它過塑後鄭重掛在房間最顯眼處(畢竟要掛四年,不過塑會壞掉的,哪怕中途再換一模一樣的一份也會損掉其莊嚴感、神聖感和實現動力源)。

孩子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四年之內要做什麼、要怎麼做,真正實現目標簡直小菜一碟。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案例證實,不少孩子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末就實現了四年以後要實現的「十成主動寫作業」目標。

技巧一之短期的:當天目標

當天目標非常簡單,家長在陪寫的時候,必須有自己的事兒可干,別傻兮兮死盯著孩子。比如提前跟孩子商量,「你今天獨立把作業寫完好不好?爸爸就在旁邊陪你,但我有自己的事必須趕完,不然明天領導會罵的。」或者,「我必須得把這半本書看完,不然一周讀一本書的目標就完不成了,昨天因為加班耽擱,讀書任務落下了,今天必須加班趕上來。」

如此這般,準確地、清晰地把陪寫作業時候兩個人各自的目標表達清楚,然後各自專註執行。尤其是家長,一定要高度專註做好自己的事兒,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就算孩子想偷會兒懶或習慣性張嘴想問題,可是一看爸爸這麼認真專註,哪還好意思打擾啊?索性就自己動動小腦袋把問題給解決了。

技巧二:家長示弱向小孩子尋求幫助

家長學會示弱,學會向小孩子尋求幫助,簡直是家庭教育、陪寫作業的無敵絕招兒,可惜太多的大華夏大家長們不屑用、不慣用。

怎麼個示弱呢?比如,孩子來問一道數學應用題,你認認真真把題讀完,然後思量半天、然後各種皺眉,做足了劇情氛圍營造後跟孩子裝可憐,「哎呦,捂臉羞愧一下,這題爸爸不會做啊!」

孩子以懷疑的眼神瞅爸爸,於是爸爸態度特別誠懇地解釋和求助,「這題是按小學生的思路出的,我小時候也會答來著。可是學了二元一次方程式之後我就習慣了先列xy未知數。答案我倒是能算出來,可小學生思維的答題過程我不會寫啊。要不,你動動智慧的小腦袋瓜子寫小學生思維的答題過程,作為敬獻給我們家小老師的報酬,我可以把二元一次方程說給你啊……」如此這般,逐日積累,通過向孩子求助,激發其好勝心、主動心以及想給偉大爸爸當老師的自豪心,別說主動做作業這等小事,生活事和學習事各種再加碼、各種再加難度,照樣行!

2、解決「不會的」

到底該不該陪娃寫作業?如何陪才能陪出高質量?才能實現前文所述的長期四年大目標和短期當天小目標?諸如此類一大堆問題的根子就四個字:態度問題!

把家長的態度問題解決之後,孩子的態度問題——其實吧,家長的態度問題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孩子那兒簡直就沒任何態度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了。孩子這裡只剩下一個重大問題需要解決:沒學會!

如何解決「沒學會」的問題?答案肯定不是家長自己趴那兒教。

古羅馬的貴族們是怎麼培養孩子的?最尊貴的、唯一有繼承權的長子在七歲之後就會被送到別的貴族家裡去當侍童,喂馬劈柴、騎馬射箭、文法邏輯再加各種各樣的貴族禮儀——換句話說,自家的孩子自己是教不好的。

中國的士大夫階層是怎麼培養最尊貴的嫡子的?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總之一句話,君子最好別親自教自己的兒子,會壞感情滴!所以,聰明的家長都是直接教會孩子方法——怎麼解決「沒學會、沒學懂」的問題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教會孩子向自己求助

蘇軾問:「為何觀音菩薩要拜自己呢?」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呀!」

教會孩子向自己求助,是家長最了不起的智慧,是動態向遠的、庸人不能及的智慧。前文舉的幾個例子,背後的導向都是家長不著痕迹引導孩子「向自己求助」。

引導孩子向自己求助的辦法非常多,最管用的有兩條,一是直接引導,即撓准痒痒點的真誠鼓勵;二是間接引導,即家長自己示弱向孩子求助等。

第二,教會孩子向別人求助

教會孩子向除家長之外的任何一個人求助,都比孩子只會向家長求助來得漂亮、來得長遠、來得聰明。

人是社會的人,孩子們未來的美好世界不只靠一張名牌大學文憑就能漂亮拿下。技能是第二重要,第一重要的是與人打交道、向他人求助的能力。

向他人求助學習問題,是小學生從小家庭的封閉小環境中抬頭看大世界的基礎起跑線。比如通過電話、微信等與同班同學溝通交流,比如當面向隔壁家的大哥哥大姐姐請教,比如與同小區的小夥伴約定一起做作業、彼此教所長等等,都是小學生與人溝通能力、表達自我能力、積極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訓練——「XX好,我有個數學題想向你請教。我試過XXX辦法和XXX辦法,但還是沒做對。你能幫我看看到底是哪裡的問題嗎?」

瞧瞧,一句話求助語裡頭所包涵的信息:如何稱呼會獲得好感,如何最簡明的概括事情、陳述自己的努力、表達自己的挫敗、傾訴自己的需要等等,這些信息要在一句話說清楚,很容易嗎?刻意訓練反倒難以見效,只有在實戰向人求助時候,綜合潛能就會被隨之激發,這跟寫一小篇口頭作文一樣道理——對了,把數學題請教了,語文口頭作文能力也訓練了,何樂而不為?

還用是孟先生的話作結比較過癮: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呢?因為情理上行不通。父親教育兒子必然要用正確的道理;用正確的道理行不通,接著便會動怒。一動怒,就反而傷了感情了。兒子會說:「你用正確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確!」這樣,父子之間就傷了感情。父子之間傷了感情,就壞事了。所以人們相互交換兒子進行教育,父子之間不求全責備。相互求全責備,會使父子關係疏遠,父子疏遠,那就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了!

祁云:擅散文,善評論。專註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plqiyun)


推薦閱讀:

TAG:寫作業 | 家庭教育 | 小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