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戰:馬邑陰謀(1)竇老太太終於走了

公元前135年,是個需要我們記住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有一個老太太過早的離開了大漢人民。

她的離去,成為了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這個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媽,武帝的奶奶,歷經三朝,時任太皇太后的竇太后。

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意味著一個執政理念的揮手告別,以及另一個統制思想的高光接棒。

雖然說這個思想早早就存在了,但它的具體實踐,卻是老瓶裝新酒,表面上名字等很多框架還是當初的那個門派,不過實際上卻已經「與時俱進」了。

這個接棒的思想就是儒家。

離去的那個理念,是道家。

竇老太離去的意義,還不僅僅止於此。

她的離去,意味著她的孫子劉徹

,徹底的被放出了無形的牢籠。

這個魔王般的男人終於等來了所有封印力量的解除,徹底的被釋放了出來,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折騰。

自此,中華民族今後兩千年的諸多旋律將在他的手下定調。

這個男人,成為了古往今來的話題男神,並一舉超過自己斬白蛇的流氓太爺成為了兩漢四百年的第一符號擔當。

竇太后就好像如來佛拍孫猴子身上的那張條幅,不過這張條幅並沒有等來唐僧,而是有效保質期到了。

這一年,是劉大聖登基的第六年,22歲。

劉徹這孩子和孫猴子一樣,從小就有個很不一樣的出生背景,他媽夢到太陽鑽進了肚子,於是就有了劉徹。

不論這夢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有一點算是一語成讖,她生的這個孩子這一生都如同太陽般炙熱,在他的有效能動範圍內肆意的揮灑著自己的溫度,將整個華夏大地灼烤的水分全無。

劉徹從小就聰明,好動,精力充沛,敏學巧思,所以非常得老爹景帝的喜歡。

景帝認為劉徹是他的基因大盤中漲勢最喜人的,最有可能將他的帝業發揚光大的,再加上原皇后腦殘總是送助攻,以及劉徹他媽和他姑的種種陰謀(上一講中我們提到過),於是劉徹最終以第十子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了太子,並順利接班。

這當中,劉徹要感謝的有很多。

野心的姑媽,會營銷的媽媽,腦子轉不明白的太子媽媽,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女同志,他這個皇十子能夠上位的機會都不會多大。

太子哪有那麼容易廢的。

但說到底,他還是要感謝自己的命。

劉徹,跟爺爺爹爹一樣,也是個有大福氣的。

不過他的這份福氣,算是創下了個人四風新高度,將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的帶到了一個皇帝可以達到的巔峰。

他的大福報是建立在當時整個東亞版塊所有人的痛苦上的。

所以在福氣上,我們將他爺爺文帝排到了兩漢第一。

因為他爺爺自己有福氣,黎民百姓也有福氣。

作為國家的總設計師,最終還是要落腳到考慮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漢初60年的無為而治,到了劉徹的手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調角轉彎,在極速狂飆中,劉徹將手中的這份祖宗積攢了多年的家業玩出了新花樣!

有人說,掙錢是水平,花錢是藝術。

劉徹同志則是非常罕見的將掙錢與花錢都上升到藝術水準的人,後面我們會非常嘆為觀止的為大家展示他是咋燒錢與咋榨斂的。

也可以說,劉徹是整個兩漢,乃至整個歷史長河中,活的最暢快淋漓,玩的最瀟洒不凡,折騰的最淋漓盡致的一個皇帝。

像他這麼作的,也有,不過大多都身死國滅,比如秦二世,隋煬帝。

像他這麼能折騰的,卻依然身後享大名的,可能只有乾隆爺了。

在漫長的皇帝制度中,這兩個奇男子也在一頭一尾對仗工整的前後呼應,一個拉開了大一統的皇權專治序幕,一個又在封建時代即將落幕前將皇權專治演繹到了古往今來的巔峰。

歷史很幽默,更具對稱之美。

大家可能都煩了,因為自打進入西漢篇,我就一個勁的在強調福氣的因素。

真不能怨我祥林嫂,因為有漢以來,接連上位的這幾個皇帝,就都在深刻的詮釋著一個永恆的命題:「富貴有命,成敗在天」。

我們剛剛說過,奮發有為總嫌事不大的皇帝每個朝代總會出現,但善終的卻太少了。

因為你的作為需要一系列的硬性條件。

充沛的儲備。

溫順的老天。

能忍的百姓。

平靜的政局。

過硬的壽命。

少一個環節,就如同一個木桶中最短的木板一樣,你的很多想法只能腦子裡想想,要是真敢幹,你就等著突然有一天別人拿刀架你的脖子吧。

沒有前期的積累,你的啟動資金就不足,你只能勒緊褲子過日子,蓋個宮殿建個廟都得算計來算計去。

沒有夠意思的老天,你的治下十年天子九年旱或者黃河兩岸水滔滔,你也就只能放下所有幻想去當求雨大使或搶險大隊長。

沒有溫順的百姓,你的前任魚肉天下太久了,或者老天爺或官員不給老百姓活路,你這皇帝就終生和維穩與反貪幹上了。

沒有平靜的政局,無論是內是外,全都危機四伏,按倒了葫蘆起了瓢,這種皇帝,將讓你覺得自己是上輩子缺了大德才投胎到帝王家。

最主要的,你還要有足夠的壽命,不僅要活的長,繼位歲數還要剛剛好,太早繼位容易折在別人手裡,太晚繼位更不好,最美不過夕陽紅永遠是句老人童話,只有青壯年才算剛剛好。

這五大影響自身慾望的客觀問題,對於絕大多數皇帝來說,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

福氣比較大的,有個一兩條需要頭疼,點背到極致的,比如說崇禎同志,溥儀先生,這都是五點俱全的。

但在整個歷史長河,在億萬人之中,還是有那麼幾個人,這五點問題全都是不存在的,比如說劉徹同志。

啟動資金不用擔心,祖宗給你攢好了。

天災人禍不用擔心,幾乎風調雨順的半世紀(晚期也開始天譴了)。

刁民土匪不用擔心,幾十年黃老熏陶,每個百姓都處於最扛折騰的階段。

政局的穩定性更不用擔心,自己的爹是幫自己將所有親戚的武功全廢了才把掌門傳給他的。

最主要的,上台時16歲,不大不小剛剛好。

這讓我們不僅感慨,哪怕是皇帝命,也有好命與壞命之分的,劉徹就是好到了起飛的皇帝命。

不過,劉徹還是有一點點小不痛快的。

雖然說偌大的一篇畫紙擺到了劉徹的面前,當他想在上面塗抹作畫時,卻發現有一個老太太總是在盯著自己,並不時敲打他:把你那根禿筆拿遠點!別瞎琢磨這張自然美麗的大畫布!

這個人,就是他的奶奶竇太皇太后。

竇老太太從小就是在呂后治下的黃老社會長大的,並親眼目睹了自家男人利用黃老之術將這個國家騰飛,看到了自己兒子繼承了這套理論將國家帶向了輝煌,她的心底,就是道派學說的鐵杆粉絲。

她的一生,都在親眼目睹黃老之術雖潤物無聲但卻厚積薄發的偉大力量。

作為家族元老,不僅老太太自己是鐵杆粉,還在自家辦起了黃老培訓班,每個家族的孩子都得學習。

但上輔導班似乎是每個孩子都非常抵觸的,她兒子景帝在上家教時就已經學的很三心二意了,後來在「不良青年」晁錯的攢動下,差點捅了大簍子。

到他孫子劉徹這,就更是學不進去了。

我這麼年輕,我這麼多想法,你卻總讓我歇著,我呆得住嗎!

這就好比孫猴子沒有剛翻過了幾座山,又遇到了幾個魔,生出魑魅魍魎怎麼那就這麼多的感慨後,如果沒在接連高密度的八十一難洗禮下,是無法立地成佛的。

道教的思想,是人生的高階層智慧。

沒有千帆閱盡,沒有品位人生,是不會明白的。

此時的劉徹,小年輕一個,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論來幫助自己宣洩旺盛的荷爾蒙,他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為自己的作為提供理論依據。

安靜了四百年的儒家,終於等來了它的真主。

劉徹對於儒家,很有好感,孔子當年將儒家的精華進行過濃縮:克己復禮。

百姓克制自己的慾望,上下恢復各階層的等級與複雜的禮節,這就利於統治者的統治。

不過這對於劉徹而言,還是不夠的。

劉徹追求的不僅僅是統治,他還要折騰。

不過很快,就會有人幫他提出一整套量身定做的操作系統,眼下的儒家雖尚不完全達標劉徹的心意,但也總比黃老要強得多。

既然有更好的,就要用起來。

不過劉徹一回頭,看到自己身後的奶奶,總覺得脖梗子發涼。

劉徹曾經試探過,登基的第二年,公元前139年,趙綰上書,內容大意是不要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

這是一個很不藝術也很稚嫩的試探,竇太后大怒,給劉徹施壓:你小子要瘋是不是!

通過這一輪探底,劉徹發現自己的奶奶還是能量十足的,而自己卻還是個孩子,於是將挑頭的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後二人自殺,當年推薦趙綰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推行的所有新政全部被廢除。

劉徹鬱悶的只能不斷拿狗熊野豬撒氣,他本人非常喜歡親自和這些猛獸搏鬥,司馬相如曾經婉言勸諫過他,說人不能總和獸斗,不過劉徹卻狗熊照打,野豬照射。

他看上了整個關中最好的一塊地,要圈地建上林苑,將魚米之鄉變成私家動物園,東方朔勸諫過他,這塊沃土可以打多少糧食,養活多少百姓,不過劉徹該給他陞官陞官,但園子該建還是建。

我奶奶什麼都不讓我動!我不把荷爾蒙灑在狗熊野豬身上,我發泄在哪?老百姓沒地方吃飯了那算什麼!沒看到我都沒地方玩了嗎!

這不單單意味著孩子氣,從後來很多方面的反應看來,劉徹也都一直是個極端的自私利己主義者。

他這個孩子,再也沒有長大。

整個關中的野生動物碰到了這位頑主,默默的將生態鏈的頂端加了一位鼻噴熱氣,血氣方剛的殺手。

公元前135年,整個關中的生態系統為之改善,因為竇太后走了。

劉徹終於能把他蓬勃的生命力用在別處了。

老太太前腳走,轉過年來,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就提出了流傳千古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作為儒家的「阿姆斯特朗」,成為了被後世所永遠銘記的一個人。


推薦閱讀:

TAG:漢武帝劉徹 | 董仲舒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