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 大乘菩薩十重大戒

難度係數:       <返回目錄>

學習目的:受持大乘十重大戒。

對象讀者:學佛30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已修三十七道品、三解脫門、六波羅蜜、無生法忍者。

前提基礎:【三歸依】 【法印】 【三十七道品】 【六波羅蜜】 【三解脫門】 【無生法忍】 【一切智】

建議讀誦思惟觀察次數:不小於十萬遍

相關閱讀:【薩婆若】

進階閱讀:


則是時釋迦如來。為大迦葉聲聞徒眾。說修大乘十種無犯解脫性戒 超出三有 聖力自在。欲界無定 不染欲界。在上二界不住四禪 亦不依四空。修此如來秘密三摩地者 在三有界及閻浮提。是故菩薩修學之地 能持梵行。

若學金剛秘密三摩地者。則得迅疾 玄通佛心 超出三世。於三摩地。不染欲界 不住四禪 不證四空。是名不著三有 名為出世。

是故大迦葉聲聞諸眾。同共稽首釋迦如來。

唯願世尊 今為我等。說大乘三密 不犯十重 如來持戒教法。我等聲聞 盡皆迴向。修入大乘瑜伽三密 金剛菩提 如來秘密。

是時世尊則為大迦葉眾。演說不犯十重大戒。汝當諦聽諦聽 吾今為汝分別解說。

佛告迦葉

如小乘之人。持於聲聞十重大戒之者 若犯律儀十重過罪。一一從身口意業 而生其罪。於有相之中 事上犯失 為不見心。心性寂滅 自性性凈。所以見相執持 事上漏失。是名小乘犯重過失。

執法生罪 見取分別。染著心想 不能舍離。是故不應生天 墮於地獄。是名小乘事法 漏失毗尼律藏。

如是大乘菩薩持於十重大戒法者。則是不然。

菩薩持戒。常於大乘心行慈悲喜舍。救護一切有情 照見心性 寂然不起。澄心見性 畢竟清凈。則名真性。無染無著 不取不舍。是故名為大乘十重。菩薩大戒 亦復如是

其時大迦葉聲聞眾等。見如來說大乘十重大戒之法。心生愧仰 迴向大乘。

唯願如來 指授名目。我等徒眾 深生信受 當自奉持。何者名為 大乘十重清凈禁戒。得名不犯不破 犯戒真性寂靜。於十重性中 云何大乘能犯不犯。

一者 如來一切心法。金剛自性 本來清凈 畢竟寂滅

菩薩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覺心真凈 了見心性無染無著

是故菩薩 能持十重戒者 是則名為 不壞毗尼

二者 如來一切心法。我障自性 畢竟不可得 本來無染

菩薩持重戒者。戒性如虛空 不見心性 瞭然寂靜

菩薩持重戒時。證見心體 我性空無

是故名為 出過一切諸有相體。是則名為 無過毗尼

三者 如來一切心法。煩惱妄想 本來清凈

菩薩持重戒者。於凈識性 實無所得

於實無所得之心 菩薩持戒。不見於相 不見顛倒。不見菩提 不見實性

名為 最勝實性毗尼

四者 如來一切心法 如如實際。於實際中 不見持戒 不見破戒

菩薩持重戒者。是則應示 當觀心地。見實際性 心性瑩凈。不見戒性 亦無持戒雜染諸見

是故名為 心性清凈。通達聖性真如毗尼

五者 如來一切心法 菩提聖性 無來無去。故名如來

菩薩應當持重戒者。得見如來真實心性。真實性者 等如法界。無來無去 無為之相

菩薩能持 如來凈戒者。見佛心性 等於虛空 無有別異

是故名為 如來法身菩提聖性。真實得名 不思議毗尼

六者 如來一切心性凈法。本來無住 本來無處 本來無著

菩薩持重戒者。於無住之中 不見有犯十重之性

菩薩持此戒時。於無著心性 廓周法界。遍於一切 如凈琉璃 內外明徹

則是名為 無自性 性凈毗尼

七者 如來一切心法。等如空際 離諸相故

菩薩能持重戒者。於心空際 不見能有破戒之相於性戒中 證得法眼性凈

是則名為 凈諸六識 法眼毗尼

八者 如來一切心法。法本不生 今則無滅

菩薩能持重戒之時。於無生性 照見持戒。心心聖性 體寂清凈。不生不滅 則證佛地。速當成就無上菩提

是則名為 三世平等毗尼

九者。如來一切心法。則是諸佛真如實智。不見有相一切諸法

何以故 眾生心性 本是真如。於真如性中 若見持戒。是名有相。菩薩不能解脫。

若能不見持戒。不執不著一切諸相。是則名為 無染解脫 清凈毗尼

十者 如來一切心法 畢竟無相。離於心想 清凈無障

菩薩能持十重戒者。於戒凈性 不見有戒 不見無戒。得名 證離小乘執縛一切戒相

是則名為 究竟毗尼

是故一切諸佛如來 一切菩薩。由依止此大乘毗尼。持此十種聖性無相十重大戒。畢竟清凈 離一切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正法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