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 明白這個故事,你才真正搞懂了理財新規

每逢周五,金融圈兒必有大事發生。

7月20日下午,又是一個周五。「啪」的一聲,銀保監會給市場送上一份大禮包——《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股集體暴漲!

你以為這又是一篇新規的解讀文章嗎?不,你錯了。我只是想給你講個故事,當你明白故事裡的道理,你也就弄懂了這次的新規到底想說什麼,對你有什麼影響。

一、過河的故事

話說,在某個偏遠地區有一條大河叫流沙河,此河橫跨三山五嶺想要去市中心就必須越過這條大河,也有很多過河的方法。最普通的即是官家修建的一座大橋,但是過橋得排隊登記,走過去時間也比較久。還有就是私人小店的不同水運方法,比較方便的有搖櫓小船或者竹排,比較快捷的有汽艇和游輪,總之適合不同人的需求。

很多人,怕失足落水所以寧願時間長點也要排隊走大橋。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小店的方法方便快捷,招手坐了小船就直接出發。就這樣,大家平平安安地過了兩三年,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到底走大橋還是坐小船也都安然過河。

但是有一天官家突然發布了公告,具體內容如下:

  • 一要修葺大橋,排查潛在的隱患
  • 二要簡化登記程序,縮短排隊時間
  • 三要提示遊客小心走路不要落水
  • 四要區分快慢車道,保證大橋暢通

大家不妨猜一猜,官家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猜,可能官家預感到了颱風或者洪澇即將來襲,提醒大家走大橋才最安全,坐小船很容易翻船落水。

好,我們跳出故事,再看看這次的理財新規,在目前國內風雨飄搖(中美毛衣戰、P2P暴雷潮、股市下跌)的金融環境下,官家希望的是銀行承擔起大眾理財服務者的角色,用合法合規的方式承接中國市場70%以上較低風險的理財客戶,簡單來說這個時代要「穩」字當頭。

不信嗎?我們逐一的來看一看理財新規的條款。

二、理財新規解讀

1、規範資金池運作,防範「影子銀行」、控制集中度風險、控制槓桿,有效管控風險、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加強信息披露,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加強理財產品合規性管理。

上文這段文字,其實就是在強調四個字:控制風險,這和故事中官家要修葺大橋,排查潛在的隱患是一個道理。想要大家都選擇大橋,前提是必須先保證大橋足夠安全。

2、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很多人喜歡買P2P不僅是因為收益高,還因為可以線上開戶且100元起投,這個道理和很多人不喜歡排隊登記走大橋,喜歡坐小船過河一樣,因為方便快捷,監管機構把門檻從5萬改為1萬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不再因為圖方便去坐小船,重新走大橋。

3、規範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

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沒有預期收益,沒有到期時間。產品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等),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我們知道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會標註一個預期收益,經常買銀行理財的客戶都會把這個預期收益等同於到期收益,久而久之就把銀行理財當成了固定收益的產品。這樣的想法其實就把責任推給了銀行,我把錢放你這,你不給我預期收益你就有問題。

其實銀行理財從預期收益變成凈值變化管理,本身風險並沒有提高,甚至說反而降低了,但是傳遞出的信息很重要,就是投資者一定要意識到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天下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

這和故事裡官家出的那個公告一樣:提示遊客小心走路不要落水,安全防護措施一直在升級,但誰都不能保證你走在橋上就是百分百的安全。

4、 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

其實傳統銀行理財並沒有公募和私募的區別,現在區分公募和私募,等於說把銀行理財可以乾的活再次細分了。

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最喜歡投資同業存款、央行票據、金融債等低風險資產,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投資收益。

而私募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由合同約定,可以直接投資於債權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投資範圍更加靈活,提高了投資風險但也提高了可能的投資收益。

上面的故事說到,很多人覺得大橋走起來太慢,所以想坐汽艇也是這個道理,理財新規把理財分為公募和私募,其實就像大橋區分快慢車道一樣,把你重新吸引過來不要去坐汽艇。

你可以完全不用理解這次的理財新規,但你一定要明白新規背後的邏輯:當你正要過河的時候,也許現在看到的是風平浪靜,但那可能只是因為你沒辦法看到300公里以外正在疾馳而來的颱風或者洪澇,當江風大作駭浪滔天的時候,也許只有走在橋上才是最安心和安穩的,當然我們都希望也但願這是杞人憂天。

最後請記住,巴菲特老爺子投資的三大原則:

第一保住本金!

第二保住本金!!

第三保住本金!!!

下篇文章,佳佳姐將跟大家分享我從理財新規中看到的一些投資邏輯,也就是以後咱們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做。敬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財女孫小佳

原文鏈接:深度解析 | 明白這個故事,你才真正搞懂了理財新規

推薦閱讀:

TAG:理財方式 | 個人理財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