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隨筆 ——How Opportunity will present itself?

和很多人所理解的不同,很多人認為做交易不需要耐心,耐心是屬於投資者的專利。

然而交易的本質需要耐心,並且等待最終真正的交易機會呈現出來。

Stanley Druckenmiller 和Soros在英鎊脫離ERM 的這筆做空交易押注了所有身家,而這樣的交易窗口6,7年只有一次,而且交易窗口在數日之內就會消失。因此索佬說他這一輩子除了靠背疼(backache)去提醒自己的暴露的倉位風險(risk exposure)還有就是依靠等待交易機會出手。

很多使得對沖基金經理或是交易員真正成名(當然比我強得多)的是一輩子經歷的少數幾個巨大交易機會。

你需要靜待真正高盈虧比(risk-reward ratio) 的交易機會出現。

很多的交易參與者做不到盈利的原因在於他們經常short term binary.

意思就是經常做非常短期的,單方向性,雙邊(binary)的交易。

而當我自己心浮氣躁的時候,我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什麼是盈虧比,特朗普這麼解釋的(本屆全球最佳原油交易員無條件頒發給特朗普。。。):Protect the downside and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意思就是限制住下行風險,並且讓利潤奔跑。

盈虧比的存在讓我們得以知道怎麼冒險,如何冒險,最大的風險如何控制。

有些人會陷入極端風險厭惡(extreme risk adversity),並且對利潤有不切實際的幻想(unrealistic profit expectation) 這事實上是一種天真,也是一種盲目。更簡單粗暴的說,這就是要馬兒跑又要不吃草,純粹的貪便宜。

金融市場的盈虧是同源的。即使是你可以控制風險並且釋放更高的風險盈虧比,風險的本質依然存在,即使是0.05%概率爆倉的風險仍然是風險(讓我們銘記LTCM長期資本)。開車有風險,你難道不開車嗎,煮飯切菜也會切到手,你不用刀子了嗎。

市面上為了宣傳,多少會去說有人做了XXX交易,一年幾十倍這種話術。

又有XXX 交易員賺了XXX,之後卸甲歸田,誠然這樣的現象也有,但是更多的交易者把交易真正的變成了自身的興趣和愛好。

一個真正的交易者,一輩子都是交易者。

交易就如同打棒球,或是打籃球。Stan是這麼形容交易行為本身的,就是cold/hot hand,他的意思是,作為交易員,你每天交易會有穩定盈利的階段,也有看不懂市場利潤回撤甚至虧損的階段。

當你正確的時候,就好像打球一樣,你的球感很好,手感越來越「熱hot」,這個時候你就要增加押注。

當你陷入錯誤的時候,你產生虧損,你發現你的球感不好,怎麼投都投不進,而且打不下去。手感越來越「冷cold」,這個時候你應該享受生活,遠離賭桌調整心態重新回來並且斬倉減少頭寸。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比喻,事實上你會發現,賭場的賭徒滿足以上的行為特徵。

那就是正確的時候,當自己的手氣特別好,手特別「熱」的時候,不敢加註,遇到真正高盈虧比的時機不會去押更高的注。

錯誤的時候,頻繁虧損,當自己的手氣特別差的時候,手就特別「冷」。為了要把虧損的本金賺回來,在自己的手氣背的時候,就盲目提高賭注。

然而我個人對如何加註,加上了屬於自己的理念,那就是拿利潤來押注,不拿本金去冒險。有多高的利潤墊,下多大的注。要有足夠大的利潤墊,那就必須依賴先前交易盈利的穩定性。而交易員的本質除了是風險控制者意外,波動性和市場價格告訴了我們的,就是Consensus,也就是共識。

交易員對行情的預判,可能在市場對這個資產的共識,也就是資產價格(asset price)水平之上,也可能在其之下。

很多交易員前輩教導我的是 trading for a lifetime.

同時使用交易的思維去理解很多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s) 事件

很多所謂的幾十倍交易機會,和部位(position)以及槓桿,還有交易的合約(underlying)有關係。你交易的某張期權合約,從1毛錢漲到了1塊錢,那就是十倍,但是問題在於,你並不一定是全倉買了這種合約。你可能有2萬塊錢本金,但是你只花了1000塊錢買了這個部位,那你在這個部位的獲益那就是1000*10=10000塊錢(舉例來說)。

這裡不考慮配資或是其他情況,光從合約的漲幅來說就會造成「你們這些搞交易的都是來錢快的,看著屏幕屏幕就會噴錢」,事實上是,交易員同樣會出現虧損。我給我自己的最大回撤允許一直是在10%,這讓我的投資者得以安睡。我不允許自己的表現低過這個回撤。

然而長期的回撤,以及讓人捉摸不透的市場,以及各種doom-day research (市場要完蛋啦!!可恨的資本主義!!)或是長期市場陷入震蕩,都會使得我們被打臉。譬如最近這種市場行情,多種信號都出現,讓人無所適從的時候,在一個看上去多空好像都有道理的市場階段里,長期的震蕩將會有巨大的交易機會。

Wait until the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和許多人誤解的概念有所區別,交易員追求的更多是穩定的獲利(consistently)以及正確的交易習慣。交易員應該追求的是get rich by making money consistently

交易裡面有個概念叫做investing spectrum

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投資的周期。

6個月以內基本就是投機(speculating)

6個月以上我一般都認定為是投資(investing)

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是這麼區分投資以及投機的:

投資的策略是證券估值,即評估證券的內在價值與安全邊際,並據此行動。投機的策略是市場預測,即推測市場走向,並據此行動。

格雷厄姆對此作了清晰的描述:

「我們所說的擇時,是指努力去預知股市的行為——認為未來走勢是上升時,購買或持有股票;認為未來走勢是下降時,出售或停止購買股票。我們所說的估價是指儘力做到:股票報價低於其公允價值時買入,高於其公允價值時賣出。另外一種要求不是太高的估價方式是,確保自己購買股票的價格不會太高……我們確信,無論採用哪一種估價方法,聰明的投資者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我們同樣確信,如果投資者以預測為基礎強調擇時交易,那麼他最終將成為一個投機者,並面對投機帶來的財務結果。」

然而,我們如何得知投資/投機的機會開始呈現自身?

How do we know if opportunities are presenting themselves?

時至今日,我的粗淺認識是這樣的,除去了所謂的靈感(holy sparks or whatever)

還有索羅斯的背疼腰疼之外,巨大的機會來自於高度的市場共識Consensus)。

高度一致的市場預期以及共識會創造一致性的市場行為。

一致性的行為會自我強化(self-reinforcing),並且在多頭bull/空頭bear展現出來。

當市場的共識收到挑戰,市場預期就會出現分化(divergence),多頭和空頭行情將會相互廝殺,聰明的資本(smart money)也會趨向於減輕倉位觀察。

然而當分歧激化,基本面伴隨著市場行為而出現了異常(anomalies) ,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信號。當ZF開始頻繁干涉這個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的運作,這意味著市場的確在某些領域出現了「不得不介入」的深度問題。然而在現代金融時代里,除了我大天朝外的金融市場,基本是緊密相連的,這意味著作為交易員,如果只從A股入手,很難理解全球市場的聯動性。沒辦法理解什麼叫做 skin in the game.

就像18世紀的老羅斯柴爾德的名言所述:

Buy when there』s blood in the streets even if the blood is your own

在所有人開始喋血街頭的時候買入,即使你自己也流著血。

在貪婪和混亂中,直到絕望中瘋狂買入。

這就是真正巨大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不是盲目的希望,而是更加冰冷,現實的混亂和絕望遍地時,對於緊扣扳機的你我,才是最大的交易機會。

加入D君的宏觀交易/量化策略乾貨圈,請掃二維碼:

加入D君的交易課程:

推薦閱讀:

TAG:對沖基金 | 交易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