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的日本真實案件----熊取町連續怪死事件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起離奇的日本真實案件。這起案件發生在日本的熊取町,案件中涉及的七個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死亡,死亡地點均在方圓1.2公里之內,而其中大部分人的死亡狀況也非常詭異,一時之前成為了當時最為詭異的未解之謎案。

  在詳細講述事件經過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所有案件中所有死者的簡單死亡情況:

  1992的,一名17歲的少年A在水池中溺死。當時經過調查,判斷他是在吸食了過量輕型毒品(塗料稀釋劑,一直致幻藥物,過度吸食會導致產生幻覺,失去意識等癥狀)的情況下,在意識不清的狀態下不慎跌入水池中,這件事情最初,被作為意外事故而處理了。

  一個月後的5月29日,A的同學B(17歲)也因為急性心不全在自己的家中身亡。

  這兩起事件,看似只是普通的事故死亡與意外。然而,在當時人口僅有3萬8千的熊取町來說,也可以算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不過因為這兩名死者是毒品吸食者,所以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B死後一周,6月4日,這次是A與B的學校學長Y(17歲)在作物小屋內自殺。Y的死令他的親人朋友倍感意外,他死前沒有任何徵兆,對他的自殺動機,家人與朋友也根本沒有頭緒。

  然而一周後,更加令人意外的事件發生了。從外地趕回熊取,參加Y的葬禮中的一名Y的朋友K(18)歲,也在儲藏室上吊身亡。

  事情還沒有結束。

  一周後的6月25日,熊取町的公務員F(25歲)在町內郊區的森林上吊自殺。

  又一周後,在町內的大學讀書的女大學生G(19歲)在馬路邊,被人發現胸部流血的倒在地上。在被發現時,G尚有意識存留,她在意識朦朧的狀態下,反覆說著「違う、違う(不是,不是)」的奇怪話語……

  到此為止,已經出現了7名死者。

  事實上,這7名死者中,沒有任何一名有明確的自殺動機,當然也沒有留下遺書,這一點也令死者們的家屬倍感困惑。

  在死者中,有馬上就要與未婚妻舉辦婚禮的人,還有剛剛創下了個人新紀錄的短跑運動員,從他們的生活來看,找不到任何自殺的動機。在調查未果之後,警察將這些事件定性為了「非事件性質的自殺」。

  然而,事實上,案件還有大量疑點。

  比如,這些死者們,有不少曾經在死前提到過,「被白色/黑色的車量追逐過」一類的事情。

  除此以外,在上吊自殺的死者中,有人是處於雙手被束縛在身後的狀態死亡的。還有人是在難以觸達的高枝上,用襯衫打成繩結上吊。另外還有人在晚上8點,在馬路上用刀刺向自己,留下了奇怪的死亡遺言。

  如果硬要找出這些死者的共通點,那便只有「同住熊取町」這一點。

  那麼,整個事件的詳情又是如何的呢?這裡不妨按照事件的時間順序詳細描述每個人的死亡經過:

  A與B的死亡看上去疑點相對較少,這也是這起連續事件最開始沒有被重視的原因:

第一名死者:A(17歲 )板金工

作為最初的死者,A是此次事件的起點。同時他也是Y和K的同伴,也是他們的學校後輩。

他是在吸食毒品後,對同伴說想要【游泳】,而後直接跳入水池中溺亡的。

第二名死者:B(17歲)無職

在家中吸食毒品,因心不全而死。與一個月前死亡的A同樣,也是Y,K的同伴。

  事情發展到這裡,看似還只是兩個年輕人因為吸食毒品而導致的病狀引發的不幸事件,然而從第三起事件開始,事情的走向開始越來越詭異了起來。

第三名死者:Y 17歲 無職

  Y是在農作物小屋內上吊自殺。

  Y與隨他之後自殺的K,在當地共同加入了一個暴力團體【風】,並且是團體中的領導者,在當地還算有名。他與K既是同學,也是親友,同時也是一起吸食毒品的同伴。從中學3年級開始,他就因為沉迷柏青哥而頻繁逃課。中學畢業後,Y進入職業學校,不到一年就退學變成了無業游民。在死亡當天的4日凌晨12點左右,他曾經回家一次。凌晨2點又再次外出,3點屍體被發現。

  在他的口袋中發現了一些關於【討要欠款】的廣告單頁,另外在Y的家中還發現了他向兩名友人借了10幾萬元(約人民幣6千)的便簽。

  此外,還有一點比較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在生前曾經提到過,【曾經被白色的車子追逐過】。

  【證言1-社團前輩】

  【雖然的確在外面欠了錢,不過感覺他不會為了這點事就去死】

  【證言2-同學】

  【Y君與A君關係一般,感覺A君的死並不會對他造成很大影響】

第四名死者:K(18歲)建築操作員

  前文中提到,K與Y同屬當地一個暴走族集團。並且K也是其中的領導者。

  生前,K曾經因為食用興奮劑而被輔導過,甚至有被逮捕的經歷。根據附近的居民所說,他生前會盜竊附近居民的自行車,並且破壞自動販售機和公用電話,說白了其實也是個典型的不良少年。

  在參加親友Y的葬禮時,他曾經說過「為什麼就這麼死了呢?我們要努力連Y的那份也一起活下去」一類的話。

  與此同時,K當時交往的女性已經懷孕,兩個人正準備結婚,已經打算購買婚房。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K卻毫無徵兆的,在一個名為惠林寺的古寺中的儲藏室中自殺。

  甚至就在他的自殺頭一天,他還曾經拜託母親幫他買一個保溫飯盒,以便拿到公司使用。

  「在事發當天夜裡他還和我一起吃了晚飯,而後就說著和朋友有約便出了門,飯也沒怎麼吃,從他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他曾經說過,被一輛白色的車子(大概是卡羅拉吧)追逐過,還說過『事情麻煩了』一類的話。不光是我兒子,他的朋友Y君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話。」

                               ----K母親的證言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K幾乎沒有任何自殺動機,甚至在自殺當天,還拜託母親買飯盒準備在公司繼續使用。而【白色車子】的線索,也在這裡出現了。接下來,這個線索還會在後續的事件事連續出現。

第五名死者:T(18歲)旅館從業員

  T出身於高知,從高中輟學後,在事件發生的前年,開始在K的父親所經營的建築公司,和K一起工作過一段時間(也就是說,A,B,Y,K,T五個人之間互有聯繫)。

  事件當時在三重擔任旅館從業員。他和Y,以及K同樣都是屬於同一個暴走族團體的成員。

  T的死法就比較特別了,他是在小屋中,雙手被縛上吊而亡的。

  他向公司請假表示,「要出席朋友的葬禮」,取得了兩天的假期,然而儘管他在K死後兩天趕回熊取,卻並未能趕上葬禮。

  而後,他在友人的家中自殺。在死亡現場,他的雙手被塑料繩結縛住綁在背後上吊而亡。現場沒有打鬥過的痕迹,因為就打的繩結來看,可以由死者本人在上吊後完成,因此警察將案件自性為自殺。而附近的居民也沒有聽到任何可疑的聲音。

  在他死亡的5天前,他曾經打電話給工作的旅館表示「明天就回去」。

  而在死前,他在與老家半年沒有相見的戀人見面時,被戀人問及「最近結婚吧」的話題時,說出了「有沒有繩子」一類的話,雖然也被認為這是否是自殺的證據,然而戀人卻認為,這只是當時的玩笑而已。

  對T自殺提出疑點的,是K的母親,在T自殺兩天前,K的母親曾經打電話問過他,「我兒子說,他曾經被白色的車子追逐過,是真的嗎?」,T當時回答,「嗯,我和K都看見了」。

  事實上,T在去外地工作前,就曾經提到過「白色車子」的事情,那甚至是在連續自殺事件發生前半年前。

  T的自殺疑點相當大,【在上吊之後將雙手用繩結綁起來】,【問起有沒有繩子】一類的話題,同時,T死前也被【白色車子】追逐過。

第六名死者:F(22歲)公務員

  這位公務員與暴力團體沒有關係。他被發現弔死在熊取與貝塚臨接的郊區山林中,當時他用了粉色的襯衫打成了結弔死在樹上。

  F在工作職場上得到的評價很不錯,在死亡當天,甚至還從自己家中,帶著當天的便當出門,從他的表現來看,也完全找不到,當天會自殺身亡的跡像。

  而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F當時的死亡狀況。在山林中發現的F,雖然用襯衫吊打成繩結,弔掛於樹枝之上,但是樹榦的高度,卻並非他伸手所能觸達的高度。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吊到樹上的呢?這也是此案的較大疑點。

  最後,盡和警察判定此案為和殺,但當地的人卻更傾向於【他殺】的可能性。

第七名死者:G(19歲)女大學生

  鳥取出身的女大學生G,在事件發生的當年4月開始,考入當地的一所體育大學,並且參加田徑項目的訓練。

  與上面提到的第六名死者--公務員F一樣,她與暴走族團體也沒有任何聯繫,亦沒有吸食毒品的前科。如果硬要找到共同點的話,G和F都有在田徑項目上進行訓練的經歷,這是兩人唯一的聯繫點,但與案件本身並無關聯。

  7月2日晚8點40左右,大學生G在下宿附近的馬路邊被發現,當時她混身是血的躺在路邊。被發現時,她的左胸口有一處致命傷,脖頸處有四處刀傷,在她的身邊,發現了致命的水果刀。

  在G被發現後,她還沒有完全昏迷,並且口中不停的說著「違う、違う(不是,不是)」的迷之話語。遺憾的是,將她送到醫院後的第二天,因為出血量過多,G也最終死亡。

  在G死亡前兩天,她剛剛打破了自己的1000米長跑紀錄。而在自殺三天前,她甚至還接到了兩個電視台節目的錄像邀請,從這兩點來看,她並沒有任何自殺的理由。

  此外,她在異性關係,以及學校的人際交往方面,也沒有任何可以形成自殺,或者他殺動機的疑點。

  被發現當天的7月2日傍晚,她的朋友還看到她在超市購物的樣子。根據友人的證詞「她當時看上去很普通,沒有任何奇怪的樣子」。

  而她被發現的地點,也並非自殺者通常會選擇的地方。

  而判定自殺的原因,則是她除了左胸的致命傷以外,在脖頸處遺留的四處刀傷,那是死者自己用刃物刺向自己的傷口。

  生前,G曾經對友人害怕的提起過,自己曾經「被黑色的車子追逐過」。而她的父親也堅決認為,女兒絕非自殺。

  事件分析:

  因為時間久遠,事件相關可考察的信息並不多。從個人感覺來看,前五個人都與當地的暴力團體有關,並且多多少少都有吸食毒品的經歷。他們的死,很容易便會讓人聯想到,與暴力團體的行為有關。而且在當地也有傳言,說這些死者生前得罪了當地黑社會的老大,因此才被暴力團體一鍋端。

  更有甚者,記者在當地進行調查採訪時,會發現當地的不少青少年,會經常露出恐懼的神態,極有可能是因為當地暴力團體的行為所致。然而,如果仔細梳理這七個人的死亡情況,我們會發現,其中A是自己不慎跌入水池中而死,B是在家中因為心臟病猝死,這兩起事件更像是意外。而公務員F與女大學生G則與暴力團體無關。如果說整個連續事件為暴力團體所為,似乎有些牽強。

  此外,如果是暴力團體所為,並沒有必要刻意偽裝死亡現場。

  最後,關於白色車子的疑點,警察也進行了調查,最後並沒有調查出任何結果。更不必說女大學生G與公務員F與暴力團體本來就毫無聯繫。

  還有一種說法是,幾個死者生前,暴力團體的車子里,盜取了非法藥品。但是一些人的證詞里,白色車子是在死前半年出現的,如果是暴力團體所為,不可能事隔這麼久才動手。

  而如果說F與G的事件,與前幾起事件毫無關聯的話,但G曾經提到過「被車子追趕過」的線索,似乎又與前幾起事件有所關聯。而正是這種微妙的關聯,讓整個七個人的連續死亡事件變得撲逆迷離。

七起事件的疑點:

  【一個多月內,在1.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連續發生七起異常死亡事件】(當地人口只有3.8萬)

  【部分死者死狀異常,有雙手被縛在身後的,以及留下異常遺言的】

  【被警方判定為自殺的人,幾乎毫無自殺動機,多人在案發當天的舉動,都完全沒有要自殺的跡像】

  【多名死者生前提到,被白色/黑色的車子追逐過】(但時間距離死亡有幾個月間間隔)

  時至今日,日本人民對這一系列事件仍然有諸多猜疑,甚至有人認為死去的七人與某種神秘的獻祭儀式,又或者是像上文提到的,與暴力團體的復仇有關。然而無論哪一種說法,都缺乏依據性與根本性的證據。反而每種說法,都能在案件中找到相悖的證據。也正因為此,這起連續事件成為了日本未解之迷之一。

推薦閱讀:

TAG:推理 | 刑事案件 |